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洛阳山陕会馆是一个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集合了中原及秦晋建筑的精华,工艺精美,几乎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琉璃照壁位于山陕会馆最南端,与山门相对而设,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样式及重要组成部分。照壁上的装饰图案造型生动,寓意深刻,使其建筑艺术得以充分展现。
  关键词:山陕会馆;照壁;装饰艺术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老城南关,是一个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是山西、陕西商人在古运河北岸、紧临当时的南关码头集资兴建的一个“通商情、叙乡谊、祭关公”的场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洛阳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四合院,前后两进院落。重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分落左右。它们集合了中原及秦晋建筑的精华,工艺精美,几乎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琉璃照壁位于山陕会馆最南端,与山门相对而设,为原来进入会馆内的第一座建筑。
  1 照壁的发展及特点
  照壁又称影壁,是指“建筑入口处起美化和装饰作用的功能性墙壁”[1]78。照壁常出现在宫殿、寺庙等建筑群的入口处,一般位于建筑群中轴线的最南端,与其大门相对,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样式及重要组成部分。
  照壁在史书中又称“屏”“树”“萧墙”等。《荀子·大略》载:“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尔雅·释宫》:“屏,谓之树。”其作用不仅能遮蔽隐私,使门外人难知虚实,而且还可减缓风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西周宫殿遗址门前的残存照壁,应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照壁[2]。照壁最初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建筑形制具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从三国至宋元时期,照壁逐步成为宫殿和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照壁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民居中的照壁造型比较单一,宫殿、寺庙中则复杂多样,装饰繁复。照壁一般由壁座、壁身和壁顶三部分组成。其建筑材料主要有木、砖、石、琉璃等。形状有平面呈一字形、八字形,立面呈长方形、凸字形等。照壁上装饰一般采用牡丹、荷花、菊花、兰花等植物纹饰,龙、凤、麒麟、鹿、仙鹤、蝙蝠、狮子等动物纹饰。牡丹寓意富贵,狮子是百兽之王,荷花象征圣洁,蝙蝠取其谐音“福”,兰花取其高雅,龙凤代表吉祥如意,二者同时出现多表示喜庆之事,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所到之处必有祥瑞,这些装饰皆体现出建造者祈求吉祥的心愿。
  2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建筑形制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具体始建年代不详,馆内道光十五年(1835)碑刻《东都山陕西会馆碑记》载:“城南郭外有山陕西会馆一区,创自康熙雍正间……嘉庆中,雨风剥蚀,颇有倾颓,两省之人惧其湮废,重葺而新之……照壁……俱依旧式。”
  整座照壁高7.6米,宽13.4米,平面呈一字形,立面呈凸字形,从下而上由青石须弥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南面为素面青砖墙,北面墙面镶嵌琉璃构件,装饰华丽,是豫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琉璃照壁。须弥座高1.37米,宽13.4米,上下宽,中间窄,立面呈束腰形,自下而上分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六层。壁身为照壁的主体部分,由三幅琉璃图案组成,中间图案高3.8米,宽3.7米,东、西两侧图案高和宽均为2.15米,三幅图案均分为内外两层。壁顶为硬山顶覆琉璃筒瓦,中间壁顶高于两侧,两侧形制相同,中间与两侧有所差别。
  3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上的装饰图案造型生动,寓意深刻,使其建筑艺术得以充分展现。
  须弥座整体造型优美,稳重大方。最下层圭角较为厚重,可增加須弥座的稳定性,上饰高浮雕的卷云纹,线条圆润、流畅。上、下枋饰浅浮雕罗云纹,上、下枭饰线雕仰覆莲瓣。束腰以万字纹敷底,上饰11幅高浮雕吉祥图案,有仙翁松下观书、狮子滚绣球、荷花、竹子、麒麟、老虎等,雕工奇巧,备为殊丽。
  壁身由三幅琉璃砖镶嵌的图案组成,均为方形琉璃砖池子,内套圆形琉璃图案,整体造型内圆外方,可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也代表了“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理念。中间琉璃图案名为“二龙戏珠”,图案正中心一条黄龙扶摇直上,一条黄龙回曲向下,二龙均张口嬉戏一火珠。此珠子为龙珠,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二龙戏珠”表示吉祥安泰和平安长寿之意。外围圆环由龙穿牡丹、凤穿牡丹图案围绕,上方双凤朝日图案与下方双龙拱寿图案相对应,意为如日中天、寿与天齐。上缘五方正中为仙人坐彩凤,两侧为身披彩练的童子,东端为一鹿,西端为一手捧佛手的童子,图案造型生动,形式独特。圆环四角装饰缠枝蔓草,其造型卷曲圆润,婉转自如,表达出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左、右两侧饰八仙图案,一侧各四,分别为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汉钟离。八仙是来自民间的神仙,并非生而为仙,因济世救贫、喜爱打抱不平而深受百姓爱戴。八仙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表达出商人希望自己的商业能够四通八达的愿望。四个角饰以四季花卉吉祥图案,分别为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寓意四季常青、生生不息。壁身西面琉璃图案名为狻猊娱子,《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狻猊为龙生九子之五,其形如狮,喜静好坐,传说佛祖见它很有耐心,便收为坐骑。它喜欢吞烟吐雾,常被装饰在香炉的脚上,可款款地享用香火。它异常凶猛,能食虎豹,是传说中的瑞兽之一,人们认为它能起到防邪镇宅的作用。但其凶猛的形象与商人会所和气生财的意图不相符,在造型上采用了大、小狻猊嬉戏玩耍的场景,给观者一种温情、母爱之感。图案下部饰潺潺流水,上部饰有松树枝,绿叶间有一枚黄色椭圆形松果。松树寓意高洁、长寿,松果里面藏有松子,寓意子嗣广发、兴旺顺畅。壁身右面图案名为云龙戏鱼,又可称之为鱼跃龙门。图案上部为腾龙在云间从口中喷注甘霖,与下部鲤鱼在水中吐云相接,气象万千,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图案中鱼与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扶携、互为依托的,也寓意着商人之间要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龙门山,在河东界……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3]2260鱼跃龙门指中国古代神话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变为龙的传说,有出人头地、地位高升、飞黄腾达的寓意,也代表着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对商人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壁身构图巧妙,工艺精湛,既给人以直观的美感享受,又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西两侧壁顶檐下饰有砖雕仿木作垂花柱、卷草雀替、斗拱等,中间壁顶檐下饰琉璃仿木作垂花柱、夔龙雀替等,脊上装饰有鸱吻、牡丹、龙等图案。东、西两侧脊身和鸱吻半嵌于墙内,中间脊刹上立狮驼宝瓶。鸱吻,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一般装饰在中国古建筑屋顶正脊两端,为卷尾龙头,作张口状,平生好吞,又名吞脊兽,具有防火、辟邪的作用。《谭宾录》载:“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象于屋脊。”狮驼宝瓶常饰于古建筑的脊刹,狮子为瑞兽,瓶子有平安之意,狮驼宝瓶寓意安和祥乐。
  纵观整个照壁,其造型独特,装饰繁复华丽,堪称中国古建筑照壁装饰的经典之作。此照壁的装饰图案极富民俗特色,能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朴实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4],表达出建造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安、幸福的追求。虽然它只是一座墙壁,但一砖一瓦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我们只有了解它、研究它,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并传承其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伟.洛阳山陕会馆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2]张毅.建筑影壁文化源流与精神传承研究[J].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6(4).
  [3](宋)李昉等.太平广记(足本)[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4]陆宝新.论中国民间装饰图案的审美形式特征[J].人文杂志,200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0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