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目前其旅游资源发展不够积极,不够有吸引力。本文总结了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特征和发展状况,探讨了渝东南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必要可实施性,并从渝东南地区概况、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况分析、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四个方面构建了适合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核心,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水平的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可提供可以开发利用供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少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立性,不可再生性和原始性,是旅游业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性旅游资源,拥有很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一、渝东南地区概括介绍
  渝东南地区包括武隆、黔江、彭水县、秀山县、酉阳县和石柱县。地处四川东南地区武陵山和大岭山的交汇之处,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渝东南地区全面积约1.98万平方公里,占重庆市总面积20.6%。现有总人口365万余,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保护区。其中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等自然景观丰富,大酉洞、龙谭古镇、乾隆行宫等人文景观众多。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有陶渊明的名词佳作,也有解放军的剿匪名迹,还有张艺谋在三桥拍摄的黄金甲。渝东南地区的天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也是重庆市第一个产生的自然遗产。
  二、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渝东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是依旧没有摆脱“老少边穷”的现象,区域经济总量偏低,是重庆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区域。综合考量地理位置、资源、政策、经济等各种因素,民俗文化旅游在渝东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
  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依靠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艺术、传统手工艺、风俗习惯等内容。
  (二)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1)政策优势:在2012年提出的《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展业发展意见》中,政府要将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业建设成重庆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渝东南地区打磨美化成为重庆旅游经济高地和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后来,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中,政府提出,还要将渝东南地区分为自然生态开发保护区和民俗自然生态旅游区两个区域。渝东南地区中的很多地区都有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风情,这也是渝东南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如果能够抓住“少数名族聚集地”这个概念,就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
  (2)地理优势:渝东南地区地处四川东南地区武陵山和大岭山两大山系融汇之处,渝东南地区不仅是重庆市唯一的一处少数民族聚集地,也是全中国少数民族为数不多的聚集地之一。主要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为代表,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盛,名胜古迹繁多,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秀丽的自然山水,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风俗民情。渝东南地区的位置明显优势,对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市场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生态优势:渝东南地区知名度不高,收到人们的关注较小。所以渝东南地区的人为破坏较小,大多数为自然生态景观,是天然的大氧吧,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幽美,两者之间相互依托,协调发展,必定可以将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得更好。
  三、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渝东南地区交通不够发达
  对于旅游业来说,地理位置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出门旅行的游客多数都采用高铁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对于交通行业来说,旅游行业也对它起到了推进作用。现在的人们十分看重时间理念,部分旅游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想参观该地区十分困难,这就显得旅游景点对于地理位置需求也很高。渝东南地区由于发展经济比较落后,导致交通不便,来往的旅游者增长过慢,消费量也相对较少,而且渝东南地区的山脉多,地势陡,交通发展也很困难。现如今,渝东南地区大部分区县建设高速公路,但整体的发展速度仍然比较低下,部分景区任旧是以普通公路或农村公路作为主要交通,所以导致渝东南地区旅游行业发展并不顺利。除了交通,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水平低
  渝东南地区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水平低,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跟不上目前的步伐,导致对旅游行业并没有足够的关注。例如土家族和苗族在历史上经过两次的汉化演变,在较大的汉化演变面前,渝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就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地位,很多的一些民俗特色逐渐消失和灭绝。苗族、土家族的服饰是他们的民俗特色,但由于现代民族的年轻人对他们的服装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更在一些的年轻人的眼里,这些服装更是奇装异服,對于少数名族的服装毫无认同感,更加喜欢现代的服装。渝东南地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还是不够,相比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还是有所不足,还有不少游客对景区内资源进行破坏,导致景区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异化、市场化趋势、“伪民俗”现象到处可见
  在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自身的市场是最重要的,但是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对其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落后的趋势,有些政府往往会采用急功近利,盲目开发的现象到处可见,为了吸引旅游者的眼球,人为的制造假民俗,再如,有些开发者只仅仅考虑到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接收性,却不考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真实性,将一些原有的民俗产品进行更改、删减,导致民俗产品失去成品本身的一个特征。
  (四)各区县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甚至盲目竞争,严重制约了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发展
  渝东南地区各个地区处于武陵山山脉地区,同脉相连,大部分的旅游资源是相似的,客观上是需要各个区县相互扶持,相互协调,相同合作发展。但渝东南地区的各个地区的旅游策略是不大相同的,共同发展只停留在概念上,并没有真正的实施起来。导致重复使用策略方案,设置相同的旅游设施及项目,民俗文化内涵相互利用,彼此互用的现象也十分常见,旅游特色严重缺失,恶性现象也有时会发生,导致了渝东南地区旅游产品的严重破坏。这样的做法破坏了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产品的完整性和创新性,造成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不完整,品牌不响,特色不新,不利于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   (五)对旅游相关人员的引进和培养较少,旅游劳动人员的素质较低
  对旅游业的提高不仅要提高旅游资源设施,还要多多提高发展专业的旅游劳动人员,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虽然渝东南的专业旅游人员为数不少,但是整体水平并不高。旅游劳动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例如导游人群也比较混乱,出现“乱讲、乱导、乱要”的现象。更恶劣的是出现宰客、骗客的现象。一些新兴的旅游行业需要高端的旅游创设人员,例如一些旅游媒体宣传,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需要的人才也是非常稀少。专业人员的缺乏才会导致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打了大大折扣,由此会影响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
  四、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需要更加完善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是旅游的基本要素,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为了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加快设置多种适合渝东南旅游的交通线路、航空线路和水运线路。多种方式进入,多种方式浏览、多种现代旅游交通。大力发展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交通建设。第二,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加快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购物设施建设,让游客在渝东南地区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二)加强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少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任意开发,不加强保护的话会导致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的枯竭和灭绝。首先要更新人们“保护民俗就是保护落后”的思想,唤醒当地民族的自觉,从思想上认识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其次是要聚集财力、人力、物力来搜集、整理,保护当地少数名族各种史记记载、民风民俗、文化发展、生活、生产发展等资料。最后,应加强抢救濒临和快要灭绝的少数名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制定保护政策和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明确渝东南地区少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目标、范围、保护措施等。
  (三)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灵魂就是要保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若失去了原始性和真实性就会失去了吸引力。在开发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应注重保持旅游资源的本身内容、特征、形式等,不可随意更改旅游地不具有的民俗,不能扭曲旅游资源的民俗。其次,要在真实性和原始性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要把握好旅游资源的商业度,不能违反商品化原则。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遵循经济规律和文化法则。
  (四)合作发展,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规范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市场
  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须打破地域和行政限制,走整体发展路线。遵循“资源互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坚持做到“整体发展”、“整体营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是,整合资源共享,打破各自为政的现象,共同编制旅游资源规划,依靠少数名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而不是各自单独对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二是,建立旅游资源共享平台,各个区县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互联信息网络,旅游信息数据库,加强交流,加快渝东南地区信息建设,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三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强力规范渝东南地区旅游市场的秩序,强力维护市场管理。统筹项目规划,统一制定价格、合作促销产品。减少盲目竞争、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的现象。共同合作发展,促进渝东南地区民俗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建设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培养人才,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人才
  旅游产品设计的雷同、民俗风情市场庸俗化、少数民族民俗“汉化”、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都与缺乏专业人员有关,在很大程度上,民俗旅游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渝东南地区必须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重视人才的队伍的建設。需要花大力气培养和招聘研究渝东南地区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专业人员,加强对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的保护,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逐步解决民俗文化后继无人的危机。
  结语
  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盛,民族文化浓厚,生态环境幽美,应充分认识渝东南地区的优势所在。应该整合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同时,在重庆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意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促进民俗文化旅游成为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于世杰.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2010(06).
  [2]汪正彬. 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06).
  [3]王毅品,李得发.基于绿色审计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索——以重庆渝东南为例[J].中国商论,2017(08).
  [4]刘安全,秦中应.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开发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框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6).
  作者简介:
  翟丽丽,指导老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85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