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碎片化学习具有零存整取的特点,适宜制定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它具有内容粗糙、结构松散、周期短暂,草根发声、信息繁杂、方式多元,表达丰富、平台多彩、选择多样的特点。在构建“互联网高校教学”时要着重将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化繁为简、精简全面,组建成完整的“互联网教学”大系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 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25-02
  互联网经历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信息量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家家户户有电脑,人人手中拿着智能设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手指一划,便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相关平台上发表自己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普通人成为了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像一块块砖,垒成了坚固的金字塔,而这座金字塔的名字就叫作“互联网”。人们在吃饭时、喝茶时,都可以拿出手机搜索想要了解的信息,于是衍生出“碎片化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逐渐引起了专业学者们的注意。人们在碎片化学习中获得的是碎片化的信息,具有即时性、方便性、高效性等特点。但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缺点,比如拿着手机搜索信息的同时可能被无关内容吸引,或者要花大量时间才能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无法系统化地思考和总结,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零存整取的学习特点
  1.碎片化
  毋容置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音频、视频、网络平台等获取的知识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过于零碎和片面,根本无法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和总结。
  2.中心偏离化
  过去知识的提供者主要是专家、学者,而如今网络上的知识提供者主要是网民。举个例子,为大家所熟知的维基百科内容基本是由广大网民提供的,任何人都可上传相关信息。相对来说,更为权威的纸质百科全书则存在查阅困难、笨重等劣势。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也不用再抱着“大部头”的英汉词典来查找单词,使用网上词典,省力又省时。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是以学校教师和书本为主,上网一查,知识在手。
  3.迭代性
  传统的知识是静止的,各种专业书籍像沉默的巨石,静静地躺在桌上不会变化,而如今的知识不断地更新换代,以肉眼可见的可怕速度覆盖着以前的信息,需要人们紧随着它的脚步去适应,不断替换脑中的原有信息。
  4.高效性
  形式多样的碎片化知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識,不用担心枯燥乏味等缺点,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得相应的知识,再呈现到课堂中。这动摇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师生全员参与课堂的新特点。很多教学公众号的诞生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用手机打开公众号后就可浏览到相关的信息,随时随地随心学习。学生没有了与教师面对面的心理压力,有什么问题可直接留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留言来了解观测其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予以即时、合适的相关指导。
  二、多样化的学习工具
  1.智能手机
  我们在听课、听讲座、交流讨论中经常会遇到信息太多、纸笔记录不全等情况,此时便可利用手机中的录像或录音功能,将相关音频和视频录制下来,等空闲时再整理;既不耽误听讲,又不妨碍记录。手机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叫作“便签”或者“记事本”,当你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突然冒出某个零星的想法,而手边又没有纸笔可记录时,便可用这项功能记录下来,以免遗忘。当手机中保存内容太多,干扰到信息提取和整合时,便可将冗杂记录删除,方便快捷。
  2.笔记本电脑
  很多人在开会、听课或出差过程中都会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在国外的大学课堂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笔记本电脑的记录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可以对前面记下的内容随时进行补充,对零碎的信息进行管理和编辑。例如,在构建新的建构主义理论内容的过程中,便可将思考内容画成思维导图,再根据每一个分支进行资料提取,最后整合成完整的文章。删除多余的信息,保存有效内容,以此为基点继续整合。
  3.PowerPoint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特别适合信息的零存整取。一个个ppt文件都是独立的,而所有的ppt文件组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可以将不同的信息分别记录在ppt上,最后直接整合起来。就像是电子化的纸质卡片,可以在上面做摘录、附参考文,简洁明了,内容丰富,而它比传统纸质卡片更优的地方在于不用手写,可直接复制、粘贴、剪切、调整顺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户还可在ppt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动画等,将制作人的思路直接呈现出来,这是纸质类文件无法做到的。
  三、网络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征,下面将从用户水平、呈现平台、主体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网络碎片化学习。
  1.内容粗糙,结构松散,周期短
  网络中的碎片资源来源非常复杂。微博、微信、博客等将用户连接起来,以随机的方式发布有着微弱联系或几乎全无联系的知识碎片,于用户间流传。为了保证信息的新鲜度和流行性,吸引更多的用户,信息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致使碎片知识的呈现周期越来越短。
  2.草根发声,信息杂多,方式多元
  由于互联网宽容的接纳态度和多元的交流方式,很多在传统知识领域无法发声的草根平民,在互联网平台上大展风采。在这里,谁都可以提供知识,信息迅速走向娱乐化、简便化和多元化;但真正有用的信息中往往充斥着无用信息,用户难以在知识海洋中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对学习者需是极大的考验。
  3.表达丰富,平台多彩,选择多样
  在网络环境中,文字、图片、音视频等都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各个载体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碎片化知识既可以由一种形式表达,也可以多重形式结合方式呈现。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市场上各样客户端程序都有相对应的终端,学习者可随时选择平台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碎片化教学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严谨认真,又利用了新型教学的多样便捷性。碎片化教学模式要求充分给予学生活动时间。在一堂微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得低于整堂课的2/3。教学内容将基于碎片化学习模式。有专家指出,长期的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过于片面。所以,我们在构建“互联网高校教学”时着重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证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知识系统的完整性,致力于合理划分有效资源,做到了化繁为简、精简全面。只有将一个个小系统组建成完整的“互联网教学”大系统,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姜强.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责任编辑:于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1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