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教学法在外贸英语函电课上运用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很容易被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的手机俘获,加入“低头族”行列。笔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能回归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分教学法被运用到外贸英语函电课上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文是笔者使用对分教学法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对分教学法;外贸英语函电课堂;运用;探索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学习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们依靠课本、粉笔和黑板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见多识广的学生已不再满足这种传统模式;隨之电脑、多媒体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课堂参与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个人智能手机,课堂教学现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们被方便快捷,几乎是万能的手机所吸引,低头族出现,老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讲授难以吸引沉浸在手机世界的“痴迷者”。
   如何改善这种局面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发挥手机的“正能量”以减少课堂上手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笔者曾在班级多次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还买了手机挂袋,希望学生们上课时能管住自己不看手机,但收效甚微;除了积极引导和加强管理之外,那就是课堂改革。学生痴迷手机,那就充分利用手机来进行课堂教学。 笔者将对分易引入到外贸英语函电课堂教学中。“对分易”是一个新型的教学平台,是很好的教学帮手,手机端功能也很方便。本文将分享在外贸英语函电课上使用对分易的心得。对分易有十几种功能,笔者试用了其中部分功能:
   一、课程资源功能。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把商务函电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商务活动中各种英文业务函件和传真以及其它文件的写作格式、术语和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中函电的写作方式与术语,熟悉进出口业务中各个环节的英文函电的翻译与使用,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各类外贸英语信函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扎实的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中各种信函的写作结构和技巧、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方式,以及在贸易实务中涉及到的信用证、合同、提单、发票等单证的草拟与审核。学生需要学习的相关的的知识较多,因此笔者将相关的的学习外贸英语函电的文章、课件、案例分析、视频、音频等上传在课程资源里。一改往日利用邮件、QQ群或下发纸质资料等麻烦且不可靠的方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这一功能,既方便又避免了加入学生QQ群的尴尬,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多次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源,非常方便,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路。有了这样方便的学习渠道,自然有学生会利用碎片的时间去了解和牢固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作业功能。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课上课下都需要大量操练。利用对分易的作业功能,学生的作业可以以各种形式上传,同学们可以不用手写了,打字更便捷。以前主要是上交纸质作业,部分学生经常会因为没有本子或字写得差而发愁。这个消息对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和写字潦草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籁,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生完成作业也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只要有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做作业,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充分利用时间,非常方便,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的效率。课堂上,还可以现场给同学们出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同学们变得很积极,课堂也活跃了很多。
   三、微信信息功能。教学中有很多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给学生作业反馈,对分易中布置了预习或练习作业,增加了什么学习资源,课前再次提醒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等,都可以通过微信信息功能将信息一键发送给全班学生或直接发送到学生个人微信上,学生能很快收到信息,非常方便,学生也觉得非常高大上,更多的学生也乐意在手机上完成作业,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学负担。个别学生会因为一周一次课,时间较长而忘记要做什么作业,什么时候交作业,但使用了对分平台微信功能以后,这种情况逐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意见反馈也可以通过微信传递,与我交流的学生多了,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对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教学相长也在无形中体现。
   四、课堂提问功能。教学过程中,学生本来就反感一言堂填鸭式的课堂,再加上手机的魅力,低头族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自愿来回答问题,相比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前者可以得到更高的平时分;一部分学生能积极加入这个行列,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状态。经私下了解后得知,部分学生是因为胆小,或是因为已经习惯了被动的状态;于是笔者使用课堂提问中的抢答功能,在老师发出开始抢答的指令后,学生快速按下抢答按钮,争取到回答问题的名额,再由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完毕,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打星(有一星到五星的评价),学生在平台上很快可以看到反馈结果,相比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学生可以更快速、更直接的知道回答问题的结果。看似麻烦了一点,但实际的促进效果还是明显的。这在电视上看到的情节,竟然可以在课堂上亲自尝试,很新鲜刺激。自从使用此功能后,竟然有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参与了进来;几次使用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自愿回答问题的行列,让我很是欣慰。为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增加课堂互动的紧张性,课堂上我也会穿插采用随机提问功能。学生间也可直观看到随机提问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同时学生为了能回答出问题,拿到提问这一环节的平时分,会积极地预习新的知识点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点;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了,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主动了,老师才能轻松。
   五、讨论区功能。每次批改作业后,我会将优秀的作业共享在讨论区供学生们参考,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再将这些作业展示出来,先让学生欣赏优秀作业,讨论并指出其优点在哪里,当然也可以有不足之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能积极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本身,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积极认真地处事态度;部分学生会为了能让自己的作业达到优秀被展出而更加努力。同时我也会将班级作业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错误点整合在一篇函电中放在讨论区供学生讨论,学生们可以在讨论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会在评论区有选择性的进行回复并在课堂上针对错误点进行点评反馈。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老师会根据学生参与评论的次数给予打分,只要参与讨论都有基本分,参与讨论并发表观点正确会得高一点的分数。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在这里,大家各抒己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点,老师亦是如此。    六、随机分组功能。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对分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师不仅提供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随机分组,尽量让每次的小组成员不同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每次小组讨论后会请一名代表上台作总结发言,班级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养成耐心倾听的好习惯,小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能体会到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要知道,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好多学生是抗拒的,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自己独立完成,不愿口头表达,不愿意合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便提前给学生宣布,期末考查中,其中一项任务就需要团队共同来完成的,那就是团队合作模拟整个外贸流程并以函电的形式呈现,希望他们能能意识到沟通交流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学生愿意参与了,学生们越来越多的潜能和闪光灯被激发出来,老师被感动了,学生自己也惊讶于自己优秀的一面。在平时的学习中,每讨论完一个模块,老师也会通过随机分组要求学生们进行口头模拟演练。有了平时团队演练的经验,学生们能顺利沟通,选角色、产品、谈价格、包装、运输等,期末时对整个外贸流程的演练就轻松多了。
   笔者暂时采用了对分易中的六种功能用于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分易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逐步得以解决。但无论是运用对分课堂进行学习,还是运用其他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进行学习,老师教学改革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时间、环境,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成超群.高校理论课教学如何激活课堂——“学生参与型”课堂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6期。
   [2]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3]宫桂梅,张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徐玲,丁晓红. 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成果导向对分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12期。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05期
   [6]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04期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浙江 上虞312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7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