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寄生虫》里的集体无意识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韩国电影《寄生虫》作为201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本部影片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展现得别有一番风味。而心理学家荣格创立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在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上也有所展露。本文通过运用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和阴影两大原型来分析《寄生虫》里的集体无意识表现。
  〔关键词〕《寄生虫》;集体无意识;人格面具;阴影
  电影《寄生虫》是韩国导演奉俊昊在2019年的最新力作,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便取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好成绩,并且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这也是韩国电影首次问鼎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本部影片讲述了住在地下室的一家四口,爸爸基泽、妈妈忠淑、女儿基婷,儿子基宇原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无业游民,靠着基宇伪造的一张假大学文凭成为上流社会富人朴社长家的英语家教后一家人相继伪造身份,陆续进入朴社长家工作后发生的一系列离奇、意外的故事。影片中包含了大量充满戏剧化的对富人和穷人的阶级差异化矛盾的展现,而在电影中对富人和穷人的形象塑造又将集体无意识理论表现得惟妙惟肖,细细品味,会发现别有一番风味。
  集体无意识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创立的,荣格师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提出人类的行为行动背后是通过无意识驱动的。荣格继承了弗洛伊德的学说,将其归纳为“个人无意识”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的行为行动都是受到其家族世世代代流传的生活经历的经验积累所建构而成的,是一种心理群体现象,具有普遍性。这种集体无意识在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为人处世。荣格认为:“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反复发生的行为和反应模式时,我们就是在与其打交道,无论它是否与自觉的动机联系在一起[1]。”比如一个孩子对密集的东西会下意识地产生恐惧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密集恐惧症”,这种恐惧并不是这个孩子后天形成的,而是其家族本身就固有对密集的东西会有恐惧的感受,这种感受是通过遗传从而在整个家族中逐渐流传下来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在集体无意识理论中,原型是其主要内容,原型有很多种,而人格面具和阴影,则是原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也是电影《寄生虫》中展示最多的部分。
  一、人格面具和阴影
  人格面具和阴影是相互对立的两个原型,首先人格面具本意是指演员在演戏时为扮演某个角色而佩戴的面具。在集体无意识理论中,人格面具指一个人在社会中为了能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从而掩盖真实的自己,给他人展示出一个他人所希望其展示的人物形象。人格面具有利有弊,它的积极之处在于可以让人们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可以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从而达到个人目的。但它的弊端在于如果一个人过度沉溺在自己的人格面具下,也就是过度迷失于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时,他便会逐渐迷失自己的本真。虚假和本真会相互矛盾冲击,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会导致个人的阴暗面产生,从而让阴影展露。阴影原型是人受到压抑的潜意识。阴影深深植根于生物进化的历史中,包含了在社会生活中无法完全表现的人的基本动物性[2]。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正是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是长期在社会中佩戴人格面具后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当人们为了更够在社会中能好地生存从而达到个人利益实现的同时,内心深处的不满、怨恨、委屈等负面情绪会大量积累,但这些情绪在一开始是被人们所压抑的,没有释放出来,只能不断地在内心里堆积。但当这些潜意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当人们内心深处已经再也压抑不了这些潜意识的时候,量变就会产生质变,阴影就开始爆发出来。阴影的释放不利于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因此阴影的爆发会让人具有攻击性和冲动性,从而丧失理智,去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而电影《寄生虫》就很好的展示了在人格面具的过度包裹下爆发出的阴影。
  二、《寄生虫》里的人格面具原型
  在电影中,本是社会最底层的无业游民一家四口分别戴上了富人朴社长家希望他们成为的那类人物的人格面具,儿子基宇通过伪造大学文凭将自己打造成大学生,从而成为朴社长家大女儿的英语家教,女儿基婷将自己伪装成艺术家从而成为朴社长家小儿子的艺术老师,爸爸基泽则装扮成经验老道的常年给富人开车的司机从而成为朴社长家的司机,妈妈忠淑的人格面具則是高端佣人形象,从而进入朴社长家工作。他们将自己的本我属性,也就是没有学历的无业游民形象隐藏,同时向朴社长隐瞒亲属关系,以陌生人相称,加上这一家四口提前做了大量功课,深知如何讨好富人,因此他们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上都深受朴社长一家的喜爱,很快俘获了朴社长一家人的心,也都获得了不错的薪酬。值得一提的是,一家四口在佩戴上属于自己的人格面具后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电影开始时提到他们住的地下室的窗户是通着外面马路的,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醉汉来到马路边也就是他们家窗户边小便。在最初,一家四口没有工作,也没有接触过上流人士,他们对待醉汉的方式也只是心里暗骂,不敢上去与醉汉理论或是驱赶,这生动地展现了社会最底层的穷人的一种自卑感。但是一家四口在富人朴社长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当他们在自己家中再次看到醉汉来小便时,这次他们做的并不是在心里暗骂,而是冲了出去将醉汉赶走。这又说明当他们戴上属于他们的人格面具后,在不自觉间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社会最底层,他们已经渐渐习惯做更高一层人的感觉了。但是,这里要着重强调,影片中当儿子基宇原本想拿着石头去砸醉汉时却被爸爸叫住,担心用石头会砸死醉汉,最终换成饮用水去浇醉汉。在他们一家四口心中那种流传已久的贫穷带来的自卑感、懦弱感的集体无意识在这里表露无遗。而在电影中期,当朴社长一家出去郊游不在家时,这一家四口在朴社长家大吃大喝,他们在感谢朴社长一家对他们的好的同时,竟然还在畅想在未来儿子基宇娶了朴社长的女儿之后他们一家变成朴社长的亲家,从而一家脱离下等阶级,成为上流社会人士。这一切都在显露出他们对自己的人格面具的过度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酒后聊天时,爸爸基泽说:“朴社长一家不仅有钱,还很善良。”这时妈妈马上反驳说道:“应该是朴社长一家人因为有钱所以善良,有钱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很善良。”这句话很值得玩味,细细体会,这也是长久印刻在妈妈内心的集体无意识的展现,他们作为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在内心深处对富人是讨厌的,是憎恨的,这一切也为之后阴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再看富人朴社长一家,他们在对待这一家四口的穷人时也将属于自己的人格面具佩戴得很好。电影中爸爸基泽在面试朴社长司机一职时,朴社长坐在车里表面上对基泽说这不是试驾考试,你不用紧张,但是手里还拿着一杯咖啡,很明显是在不动声色地观察他的开车技术,朴社长不想因为自己是身份地位很高的富人从而让穷人感到不愉快,因此他也会刻意避免说一些会伤到穷人自尊心的话语,表面上装作对基泽非常的客气。朴社长的夫人也是如此,在儿子基宇面试英语家教后,夫人对基宇说你的家教费和之前的老师一样多,但是镜头一转我们却明显可以看到夫人将给基宇的家教费从信封中抽掉了几张。其次,朴社长和夫人在面对这一家四口时都表现出很客气的一面,但在私下却与夫人谈论到一家四口身上的味道,并表示嫌弃。而这里的味道在电影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由于恶劣的居住环境下而产生的酸臭味,二是只有富人可以闻到的穷人身上的穷的味道。”最后,朴社长经常会向夫人说到基泽有时会越界问一些让他不愉快的问题。这些深深印刻在富人心里的自然流露出的对穷人的看法也都是他们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三、《寄生虫》里的阴影原型展露
  在电影后期,一家四口的欺骗行为被曾经朴社长家的女佣发现,而一家四口也发现原来在朴社长家地下室里还有个密室,密室里面竟然住着原来女佣的丈夫,这些都是朴社长一家所不知道的。原来的女佣想要将一家四口的欺骗行为告诉朴社长,而这一家四口为了避免让女佣告密从而将女佣和她的丈夫反锁在密室中,但由于一家四口长时间佩戴人格面具,他们极度害怕事情暴露会使他们丢失工作,于是阴影在他们的内心中逐渐壮大,并最终爆发。电影中当朴社长一家人在院子里开派对时,儿子基宇问朴社长的女儿:“我适合这里吗?”,随即便拿出藏在包里的石头冲进地下室想要砸死原来的女佣和她丈夫,这样他们家的秘密就不会有人知道了。也就是这时,基宇内心的阴影已经完全爆发了,人类最基础的动物性展露无疑,让他变得有攻击性和冲动性。与此同时,朴社长正在要求爸爸基泽一会儿扮演成印第安人形象去给他的儿子一个惊喜,但是爸爸基泽也在担心事态暴露而无心再讨朴社长欢心,于是他对朴社长说了一句话:“您这么用心,毕竟您爱您的妻子,对吧。”这句话在朴社长看来是对他极度的不尊重,越界了,因此他也十分严厉地对基泽说:“这就是工作。今天算加班,给你加班费。”也就在这时,他们二人的阴影也即将爆发。
  全片人物阴影大爆发终于到来,当女佣的丈夫从地下室逃出,用刀杀了一家四口的女儿基婷,朴社长的小儿子见到这一情况吓晕过去时,朴社长的阴影原型开始展露了。他第一反应不是报警,而是抱着自己被吓晕过去的儿子让基泽去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对死去的基婷漠不关心。当基泽不配合时朴社长便自己去拿被基婷压在身下的车钥匙,这时一个特写镜头给到朴社长,他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非常嫌弃基婷身上特有的窮人的味道。这时朴社长的阴影暴露无遗,在他的内心,他作为一个富人对穷人还是有歧视的,就算在穷人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而正是这一举动激发了爸爸基泽的阴影,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拿起刀插进朴社长身体里,杀害了他。在他的内心对富人的憎恨在这一刻完全爆发。
  结?语
  纵观整部电影,《寄生虫》的故事发展完全符合集体无意识理论中人格面具原型到阴影原型爆发的过程,适当使用人格面具实现个人目的,发展到过度使用人格面具造成阴影原型爆发从而导致惨剧发生。毫无疑问,《寄生虫》的结尾是悲剧的,导演奉俊昊在电影中描绘的富人和穷人的关系仿佛也在映射现实。阶级化不可协调的矛盾在本片中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展示得淋漓尽致。有些深藏在富人和穷人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或许是无法泯灭的,就算人格面具佩戴得再好,阴影也会因为不可调节的阶级矛盾而爆发。就像一篇短评中说的那样:“在这部电影里,富人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做错,可是穷人就是讨厌他们。”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荣格.本能与无意识〔M〕.荣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8,5,8.
  [2]尹立.意识、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简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2(02):6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65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