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霍克海默尔对启蒙精神批判的合理之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18世纪反对启蒙运动的巨大浪潮中,霍克海默尔对于启蒙精神的批判十分引人注意,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的独特角度与方法,还在于他对启蒙精神批判的深度,他的批判深深地刺痛了启蒙精神得以立足的根基。人们不仅需要了解启蒙精神的本质、内涵及其自我毁灭的内容,更需要深入挖掘霍克海默尔对启蒙精神批判的合理之处。启蒙精神强调理性至上、用知识取代神话,最后却退化为神话;启蒙精神的目标是确立人对自然界的无限统治权,但导致二者关系的破坏;启蒙精神的目的是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但却导致人与人的异化。这都是需要人们进行深刻反思的。
  关键词:启蒙精神;霍克海默尔;理性;异化
  霍克海默尔,是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895年2月14日出生在斯图加特,终生致力于将社会学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应用到哲学上,提出了对启蒙精神的批判的著名论断,并与阿多诺合著了《启蒙辩证法》①。而要研究霍克海默尔对启蒙精神的批判这一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何谓“启蒙”。“启蒙”泛指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和确立其主权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思想,它的核心是理性与技术,它的宗旨是人的自由和对自然的绝对统治权。而“辩证法”则寓意着事物走向反面、走向自我和毁灭的悲剧。将这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启蒙辩证法》中所揭示的启蒙最终走向反面、走向理性启蒙的自我毁灭和理性对人的统治的悲剧。基于这一点,霍克海默尔提出了自己对“启蒙精神”进行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揭示人类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了深深的野蛮状态,其原因究竟何在”②。那么启蒙精神具体包括哪些内涵?又是如何走向毁灭的?霍克海默尔对启蒙精神所进行的批判又是怎样的呢?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 启蒙精神强调理性至上、用知识取代神话,最后却退化为神话
   启蒙精神强调用知识取代神话,即“人类的理智战胜迷信,去支配已经失去魔力的自然”,认为知识是财富的代名词。把之前对于神性的崇拜转化为对知识的崇拜,宗教对人的禁锢也由知识的创造物所代替。
   “启蒙精神”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打着消除“世界魔力”的旗帜,也即破除神话、消除迷信的旗帜,但发展的实际是“正如神话已使启蒙得以实现那样,启蒙也一步步地陷人神话之中”。把自然界神秘化、神化,把人類理性的迷误赋予自然,是神话的特征,而启蒙也采用了这一神话原则。说到底,它们共同的本体基础是人,正是人这一主体把自然界神化了。在神话中,每发生一件事,都是对以往事件的救赎。在启蒙中也是这样,一方面启蒙想摆脱过程的命运和惩罚性;而另一方面,它又把命运和惩罚注入过程。启蒙的最初出发点是要人们摆脱迷信和盲目,但它却又使人们陷人了迷信和盲目之中,人们失去了理性精神,深深地陷入了经验之中。所以,重复事实成了人们必然的选择,人们的思想失去了独立性和批判性,只是单向地同义反复;启蒙意图消除迷信和盲目,从而本质上对设置禁区持反对态度。但事实上,启蒙也设置禁区,它也像神话一样对现实设置“超自然的特征”。这种启蒙精神在现实历史进程中,逐渐走向了反面,“人类不是进入到真正合乎人性的状况,而是堕落到一种新的野蛮状态”。它作用于人类本身,使现代人类已经深深地陷人了自己创造的事物的束缚之中。
   在霍克海默尔看来,“启蒙倒退为神话,其原因不能到本身已经成为目的的民族主义神话、异教主义神话以及其他现代神话中去寻找,而只能到畏惧真理的启蒙自身中去寻找”③。现代社会的基本状况不是对“启蒙”原则的断裂或者背叛,而是“启蒙”原则的自我巩固和发展为20世纪的野蛮状态提供了基础,导致人类即将走向崩溃的根源正是“启蒙”本身。虽然说哲学文明的总的发展趋势是进步的而不是倒退的,但是启蒙精神的反面作用依然不能忽略,它确实违背了自己“用知识取代神话”的初衷,导致了自身的毁灭。
  二、启蒙精神的目标是确立人对自然界的无限统治权,但导致二者关系的破坏
   在对待自然方面,“启蒙精神”表现出了对自然的占有欲和统治欲,认为人对自然界的无限统治权才是其目标,并且它是以知识的运用实现自己的这一欲望的。“启蒙就像一个独裁者对待人民一样对待万物,一个独裁者熟悉人民,意指他能操纵人民;科学家们认识万物,则意指他们能驾驭万物”。“启蒙精神”的认识论意味着我们是在对自然有支配权的基础上认识自然,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这就自然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认识自然,正是为了奴役自然、统治自然。人类要通过对自然界的绝对统治,来为自己的生产、生活服务,自然就是为人类的而存在的,人类无须顾忌自然,只需要考虑我们自身的需求即可,可以无限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资源。
   这种对人与自然对立性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追求人的自由是启蒙的最终目标,但是对自由的追求受限于资源及环境的有限性,而无视这点的自由主义,必然导致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及对环境的极大污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启蒙精神的堕落为我们寻找人与自然关系破坏的根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正是由于人类割裂了人与自然的本质联系,才使得理性沦为欲望的奴隶,成为人类统治自然的工具,所以启蒙精神的堕落导致的生态危机更应该被视作人性的危机。我们可以进一步论证要想使人从非人中走出,从对自然的罪恶中走出,就必须面对自然生成人性。只有生成热爱自然的人性,才能控制人无限的物质欲望,才能使科技知识由破坏自然的工具化身为自然的守护神,才能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
   因此,霍克海默尔对这一问题的批判是十分科学的。基于这一批判,我们可以认识到: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我们应当善待自然,应当既将自然视为客体,也将其视为主体,从而在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物质的双向交换。而人类对自然的贪得无厌的掠夺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的冷酷报复,从而使人类处于生态、环境的困境中,这对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生活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阻碍了人的自由与幸福的实现,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三、启蒙精神的目的是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但却导致人与人的异化    在启蒙精神的内涵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以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普遍自由和自我确定权为目的,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標,以实现人的自身发展为初衷,但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目标往往转化为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以及统治力量,导致人与人的异化。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霍克海默尔认为随着技术理性异化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人类也处于普遍异化状态之中。并且在《启蒙辩证法》中开篇就说:“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这种“启蒙精神”认为,人的理性以及与之相联的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和理性智慧的增强,人类就可以有效地改造自然和社会。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像启蒙精神所承诺的那样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相反,却使人类文明的发展误入歧途。工具理性的扩张渗透到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各个深处,科学技术变成了包含着压制和统治群众的方法,它并没有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
   从统治的角度来看,人类今天表现出来的异化,并非只是统治者谋略的结果,而是“启蒙精神”逻辑发展的必然归宿。“启蒙精神”导致统治合理化了,这意味着“启蒙精神”已经堕落成了统治的工具,它的原有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已经丧失殆尽。“启蒙精神”把在统治的操纵和组织下发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视为合理的必然的行为方式,从而取消了真正属于人的行为方式,甚至可以说,它取消了人的存在。
   虽然“启蒙精神”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既有它的负面作用,也有它不断否定、超越的方面,正是文化的这一矛盾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地趋于上升。但是启蒙精神导致人与人的异化这一严重后果要比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影响力大得多,因此即使霍克海默尔不对其作出批判,也会有别的学者批判它的消极作用。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应清醒地看到文化的消极作用,并有效地予以解决,从而健康地推动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辩证意识,只一味地沉浸于自己的伟大正确之中,那必然要影响文明的发展,也必然要阻碍社会历史的前进。
   综上,在霍克海默尔看来,从古希腊发端的“启蒙精神”虽然创造了人类几千年文明,但由于它自身的内在规律性,使它走向了自己最初目的的反面。它不仅成了现代野蛮的基础,而且将导致人类走向毁灭。虽然霍克海默尔否定了启蒙精神的大部分积极作用,着重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但我们可以看到,启蒙精神发展至今日,已经是灾难性的了,启蒙成了“自我毁灭的启蒙”,它不只使自己走向了毁灭,也在引导着人类走向毁灭,为了使人类走出现代困境,就必须全面、深人、系统地研究“启蒙精神”,吸收其合理的精华,剔除其内在的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破坏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的因素,使它不再对人类产生消极影响。
  [注释]
  ①《启蒙辩证法》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霍克海默尔、阿多诺。
  ②选自《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1页。
  ③选自《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3页。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尔,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马丁.杰依.法兰克福学派史[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3]霍克海默尔.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霍克海默尔.人的概念[M].载《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
  [5]张和平.论霍克海默尔对“启蒙精神”的批判[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6]薛健.作为镜像的启蒙精神——从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的启蒙批判理论出发[J].江汉论坛,2016.
  [7]朱宸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精神批判述评[J].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6.
  [8]于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人物[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5.
  [9]燕宏远.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尔[J].哲学译丛,1979(01).
  [10]王雨辰.论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对启蒙道德的批判[J].江汉论坛,2010(12).
  [11]王凤才.启蒙精神的毁灭——霍克海默尔、阿尔多诺启蒙观析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4(09).
  [12]郑召利,胡文静.从启蒙到启蒙辩证法:康德到霍克海默的启蒙观转向[J].宁夏社会科学,2017(02).
  [13]车玉玲.启蒙精神逆转的理性根源[J].哲学研究,2002(04).
  [14]刘恒.启蒙精神在衍变中迷失[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09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