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活中存在各型各色的美,可以用耳朵倾听音乐中旋律的美;可以用鼻子嗅出食物中酸甜苦辣的美;可以用肢体触碰大自然中万物的美;可以用手描摹现实生活中静物的美……本文以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为开头,寻找生活中常规普遍性的美、自然环境的美、抽象艺术形式的美展开讨论,又阐述了社会、艺术家、艺术作品在艺术中形成了世界上最稳固的三角形金字塔。艺术家在情感体验中创造作品;在社会中被接受的称为艺术作品;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实践。
  关键词:艺术;艺术家;美;社会生活;作品
  第一章 寻找、发现生活中的艺术
  艺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一般以美的方式冲击着观者视野。美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人文思想、人文情感还是政治领域、经理领域,都广泛绽放着。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对美的认识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对某一件事物存在着美与不美的问题,对欣赏某一件事物美的程度有高有低。普通人是如此,艺术家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这大千世界中艺术的存在,即美的存在。美可以大致分为常规普遍性的美;自然环境无雕琢的美;艺术家创造的、摹写的抽象艺术形式的美。美产生于艺术,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也就是说社会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结底就是来源于周边社会生活中能触碰到的任何事物。要善于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物才能为艺术提供素材。
  第二章 不同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
  2.1常规普遍性的美
  美国德克薩斯州大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教授朗洛伊丝利用电脑图像合成技术,随机选择了96位同学的照片,分别用其中的2张、4张、8张、16张、32张照片合成一张人像,然后他邀请300人对这些合成的图像美的程度进行评级打分。①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在2的几次根的算术级数越高的合成图像上,分数越高,越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人们视觉上觉得人脸美的原因,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常规的普遍性的美。
  2.2自然环境的美
  大自然是上天给的最美好的礼物,地球上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由于地壳有规律地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挤压形成了参差不齐又错落有致的山脉,板块与板块的分离又给河水让出了路。正是因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板块内部也有了内河、内海、外河、外海,又由于人体是由70%的水组成的,所以人类沿着背靠山正向水的河流山川建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风总是那般的轻柔,就像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脸颊,让人顿生幸福之感。感受着温柔的春风,在广袤无垠的旷野中漫步,也确为一件趣事。隐藏在微波粼粼的湖水上有一座人工做的小桥,在茂密的树丛里有几户人家居住于此,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就是如此吧!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下过倾盆大雨后的满堂荷花映彩虹,蝉儿在柳枝上“吱吱”地叫,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还能看到蜻蜓点水,大自然美!秋天是秋收地季节,也是大树正准备褪去旧“衣裳”地时候,翩翩飘落的枫叶在日落地照耀下显得愈发温暖。冬天,湖面中央有座亭子,雪飘落在褪去绿叶的枯枝上、房顶上、湖面上,大自然在画面中显得很美。
  2.3抽象艺术形式的美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家选用的任何真实自然物象,利用它自身的内容、线条、色彩的形式进行自我加工处理组合后,再渗透自身情感而展示出来的作品。早在原始人的绘画和舞蹈中,虽然称不上有什么美感,还略显得有些简单粗糙,但它真真确确的是艺术作品,因为它们的美是人类所创造的。西方艺术中的美术,有较写实的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安格尔的作品《泉》,作品中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天真的青春活力,它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表达方式与之相反的用色彩的冲击和块面的交错形成的作品——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们》,在作品中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该作品打破了传统透视法,创造了一种异质空间,使从不同观点同时观看对象成为可能,这又是另一种视觉冲突上的抽象形式的美。又比如中国画形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这幅作品中它取景点不仅局限于一个焦点,是依据绘画创作的需要来移动取景,在张择端情感控制下所拼接组合成的作品。作品以真实美、风景美、人文美的方式展示在观者面前。
  第三章 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在艺术中,艺术家、作品及生活存在着三角共存的关系。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创造出被世人接受的作品。这就不得不说起西方艺术起源的几个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②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20世纪颇为流行的巫术说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着某种启发意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他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③
  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的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3.1艺术家在情感体验中创造作品
  艺术不仅仅只有美感,更有艺术家最真实的情感。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付出真实的情感并且是作者有意识的表现,也就是说艺术离不开社会生活。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模仿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象,给予物象情感的表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在观众面前。没有艺术家投入真实情感的作品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例如爱德华·蒙克《呐喊》,一天晚上,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沿着海边便道散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峡湾。他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日落时分,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他停靠在栏杆上,疲累难以言说。朋友们继续往前走,他落在了后面,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蒙克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而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这样的恐怖与绝望,最终爆发为一种孤独可怕的生命的呐喊。如果不是艺术家的真实感受所作作品,那将是个乏味的物品,也不能称作是艺术作品。   3.2在社会中被接受的可称艺术作品
  在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曾提出“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的劳动产品,就其含义而言,所谓“商品”,一定要用于交换而且是在市场中进行买卖的交换行为;其次,这必须是劳动产品,也就是说商品的形成必须由人的劳动参与。作品也是需要艺术家的劳动参与,通过情感表达创作出来的。在社会市场上被观者接受甚至买卖。若是一个懵懂的小孩拿着画笔在白纸上随意涂鸦或是拿着橡皮泥随意揉搓所产生的效果的作品,那并不会有人说它是个艺术作品,也并不会有买卖。
  艺术作品不仅有“商品”一样的集结人的必要劳动和智慧,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不仅有审美意趣,还能够影响这个时代。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所世传的艺术作品,不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情趣,而且还能揭示在统治阶级下的人民真实的内心感受。这受到人民的欢迎。
  3.3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实践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地物质性活动。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创造作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社会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实践,把粗糙的大自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赋予感情色彩,再进行艺术的创作。艺术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创造艺术过程中的时间就是艺术家所劳动的时间。
  第四章 总 结
  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创造出作品来反映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风情、服饰风格等,也有的艺术家在所处社会环境中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不甘而又不能文字明确说明时而用作品来表达,这就有了许多传世之作。艺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在艺术作品的范围,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便可知美和生活在本体论上的统一意味着美是生活,生活即美。艺术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但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成为艺术。就美术而言,一位有知名度的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在世人的眼中,那就是个艺术品;若一个懵懂的小孩拿着画笔在白纸上随意涂鸦或是拿着橡皮泥随意揉搓所产生的效果,那并不会有人说它是个艺术吧。因为在艺术的领域中,首先要有人作为主体,经过主体的真实情感劳动传入作品中,还需要有社会的认可。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人要有了劳动才能得以生存,才能创造出艺术来服务社会,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实践的。
  [注释]
  ①呼春月·藝术与社会生活·科教文汇·2008.
  ②艺术起源于模仿说·2018.6.
  ③泰勒·原始文化.
  ④呼春月·艺术与社会生活·科教文汇·2008.
  [参考文献]
  [1]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法)艾黎·福尔著,张译乾,张延冈译·世界艺术史·长江文艺出版社.
  [3]张修佳·艺术与生活·安徽美术出版社.
  [4]艺术起源于模仿说·2018.6.
  [5]呼春月·艺术与社会生活·科教文汇·2008.
  [6]泰勒·原始文化.
  [7]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5.
  [8](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著,王至元,陈华中译·艺术原理·李泽厚主编美学译文丛书·1980.12.
  [9]张法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
  [10]百度文库.
  [11]安格尔绘·泉·布面油画·横80厘米×纵163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12]毕加索绘·阿维尼翁的少女们·布面油画·横233.7 ×纵243.9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13]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横528.7 厘米×纵24.8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4]爱德华·蒙克绘·呐喊·蛋清木板画 ·纵91厘米×横73.5厘米·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藏.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