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衰败一定会到来,越成功越危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日月盈亏、昼夜交替、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这个世界上没有长盛不衰的事物,即便是我们生存的地球,也有生命耗尽的一天。企业的发展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也遵循历史的规律,企业生生死死是常态,没有哪个企业能真正做到长盛不衰。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书中写道:“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就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福克斯影业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影、电视和节目制作公司之一,成立于1935年,是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之一。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不管是渠道、资本还是技术,都是行业内顶尖的。这家公司不仅是好莱坞的造梦工厂,更是无数人心中电影公司的重要代表。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也难免遭遇破产危机。1985年福克斯遭遇了第一次危机,险些破产。传媒大亨默多克介入,斥资收购了福克斯,它才起死回生,为人們提供了无数优异的作品。获得巨资的福克斯风光无限,在2014年差点收购了另外一家好莱坞巨头时代华纳。但是,衰败再次到来了。2018年7月,福克斯再次易手,被迪士尼收购。
  衰败一定会到来。这样的想法悲观吗?纵观历史的发展,你会发现,这并非悲观,而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再强大的朝代也有更迭的时候,再繁盛的企业也有衰落的一天,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一切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往往都着落于盲目的乐观与骄傲自满之上。
  无论对于团队还是企业来说,树立危机意识都至关重要。让危机意识深入人心,能让团队对外界环境有强大的应变能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不至于在危机来临之际手足无措。
  20世纪90年代初期,波音公司陷入经营低谷。长久的安逸让员工越来越懈怠,工作也失去积极性,波音公司的产量大幅下滑。领导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以毒攻毒。他们拍摄了一个非常另类的“宣传片”,内容是波音公司倒闭之后的“惨状”:灰暗的天空下,工人们垂头丧气,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飞机制造厂。昔日熟悉的厂房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4个字:“厂房出售”。此时,扩音器中一个毫无感情的声音响了起来:“今天是波音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正式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卖掉了最后一项专利。”
  这个另类的“宣传片”让员工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那一刻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赖以生存的这个庞然大物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强大,它也会有倒闭的一天,也会有衰败的时候。在这种危机感的驱使下,员工们变得越来越积极,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避免让“宣传片”成为事实。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仅仅在1992年这一年里,波音公司就削减了高达1亿美元的库存费用,并将经营成本降低了30%。
  拿波音公司的事情举例,并不是因为波音公司规模较大,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是因为很多危机并非发生在那些不够成功的团队身上。恰恰相反,越是成功的团队,越容易出现危机。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有其必然规律。
  第一,越成功的团队,员工越容易怠惰。成功对于员工来说,意味着阶段性的努力取得了成果,意味着收入相对稳定。这些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不管是安稳的生活还是日渐丰厚的收入,都容易悄无声息地消磨一个人的斗志。
  中国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都拼命想在纳斯达克敲响钟声,但互联网行业巨头华为公司却始终没有这样做。任正非认为,上市对华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上市意味着华为团队中众多握有股权的高管,一夜之间就会成为亿万富翁。上市后,团队很可能会越来越怠惰,越来越失去最根本的奋斗精神。一个团队如果始终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感,每一天的努力都是为了活下去,那么成功后就容易丧失拼搏的动力。
  第二,成功的团队更容易轻敌。成功企业的员工相对更有自信,因为他们跑得比对手快,将别人甩在了后面。自信是好事,但过分自信容易傲慢。骄兵必败,一味地藐视敌人,容易错误地判断对手的实力,而变相高估自己的实力,一旦竞争对手迎头赶上,自己还沉浸在洋洋得意中,危机就来了。
  第三,规模的膨胀速度超过了规则的完善速度。我们在之前着重强调过规则的重要性。如今互联网企业膨胀过快,很多团队从拿出一个创意到进行融资,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团队规模也在短短几个月内从几十人扩张到几百人。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规则无法沿用,新的规则又不能及时制定出来,团队内部管理就容易陷入混乱,进而使团队遭遇危机。
  第四,树大招风。一个团队在规模不大、还未取得成功的时候,几乎不会进入强大对手的眼帘,一旦取得成功,周围的环境就会完全改变。竞品接二连三出现,甚至有不少竞争对手凭借背后的雄厚资本一步登天。越是成功的团队,其经营方向和模式越容易被模仿。
  不管是打车软件、外卖软件还是共享单车,如今市面上剩下的产品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如果你有兴趣查看一下过去几年究竟有多少同类手机软件倒下了,你会发现,如今存活下来的还不到竞争最激烈时的1/10。
  可见,成功中往往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越是成功的团队,面临的危机也越大、越多。
  危机固然可怕,但危机何尝不是一种转机?
  长久的安逸会带来毁灭,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来就不存在长治久安。
  (摘自河北人民出版社《所谓会管理,就是会管人》   作者:高文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50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