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产双抗小麦新品种内麦836选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选育目的
  
  小麦在中国及四川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是稳定粮食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本选育旨在培育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突出,农艺性状优异,适应性广,能在四川及长江上游冬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应用于生产。
  
  二、亲本来源
  
  以四川省内江市农科院自育小麦新品系5680为母本,南京农业大学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33系为父本。
  
  三、培育过程
  
  1995年3月人工授粉杂交配组,采用世代选育。F0在昆明夏季加代,F1表现优势强,F2在1997年内江正季育种
  圃中分离大、类型多,根据育种目标,选取矮杆、早熟、结实好,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86个。1998~2000年(F3~F6)进行系统选育,并连续优中选优。2001年性状趋于稳定,其中在2001年株行编号为2836号的株系表现优异。2001年昆明夏繁对优系进一步提纯,2001年秋参加本所产量鉴定试验,暂定名为内麦836,2004年参加本院品比试验,2005年参加国家(长江上游区)预试,2006年、2007年参加并通过国家区试,2008年完成了国家小麦生产试验,同年12月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名:内麦836,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1。
  
  四、历年区域试验或指定鉴定、比较试验结果
  
  2006年度国家区试长江上游组区试验,21点汇总,平均亩产量387.9kg,比对照川麦107增产5.1%,差异极显著,居试验组第2位。21点有13点增产,增产点次率达到61.9%。2007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试,20点汇总,平均亩产量395.27kg,比对照川麦107增产5.0%,差异不显著,居A组第4位。20点有14点增产,增产点次率达到70%。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平均亩产391.6kg,平均比对照增产5.05%,两年在41个试验点上有27个试验点增产,增产点次率65.9%。2008年度国家小麦区试长江上游组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343.42 kg,6点次试验平均增产率3.73%,比当地对照品种平均亩产(340.23 kg)增产0.94%。5点次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点次(德宏)比当地对照品种减产。
  国家区试品质测试,品质总评分73.72(2006、2007两年):容重767g/L、772g/L,粗蛋白(干基)含量12.74%、12. 69%,湿面筋含量23.2%、26.1%,沉降值25.0ml、28.8ml,吸水率52.7%、53.6%,面团稳定时间3.6分钟、4.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43E.U.、480E.U.,延展性15.6cm、14.2cm,拉伸面积74.9cm2、90.5 cm2,白皮,商品性好。
  国家区试接种抗病性鉴定(2006、2007两年):对条锈病、白粉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赤霉病,抗性均明显强于对照品种川麦107。
  
  五、主要农艺性状
  
  春性,中熟,全生育期平均188天左右,较对照品种川麦107(全生育期191天)早熟3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芽鞘绿色,叶色绿,长势较旺盛,株高79cm,较对照品种川麦107(株高89cm)矮10cm左右,植株整齐,成株叶片中等宽度、上冲,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力强。穗层较整齐,结实性好。穗近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均匀,饱满。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平均值为:亩穗数 22.6万,穗粒数 44.0粒,千粒重43.6g。
  
  六、主要优缺点
  
  ①丰产性及稳产性好,适宜性广,适宜在四川、贵州中部和西部、重庆东部、云南中部田麦区、甘肃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尤适宜丘陵区穿林播种、间套作种植;②抗病性强,对条锈病、白粉病表现双免疫,显著优于对照川麦107;③品质优良,适合馒头、面条小麦生产,白皮大粒,受到加工、销售、粮食及种植部门欢迎;④株
  型紧凑,茎较粗,抗倒性强,灌浆快,落黄转色好,易人工脱粒;⑤弱点:中感赤霉病,生产上应注意防治。
  
  七、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10月26日~11月15日,最佳播期:10月28日~11月7日。
  2.播种量及方式播种量8-10kg,基本苗12~14万/亩,视土壤肥力确定播种量和密度;挖窝、撬窝点播或条播均可。
  3.施肥亩产400~450kg的中等以上肥力田块施肥水平为N∶P∶K=13kg∶5kg∶kg,底追肥比例N肥按7∶3施用,P、K肥及有机肥底肥一次清。
  4.田间管理及时防除杂草、蚜虫;九成熟时收获。
  5.栽培注意事项①该品种茎杆粗壮,大穗大粒,较耐肥,适宜在较高肥水条件下种植,为夺取优质高产,应适当增加施肥量,每亩增加2~3kg纯氮;②应注意预防赤霉病。
  (通联:①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641000 ②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3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