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寓教于导 寓学于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宁

  1 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对传统的农作物育种、生产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不同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的步骤大体相似,但具体要求各不相同,如同种材料诱导分化根、芽等不同部位,所用诱导因子不同。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已是相当成熟的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在农、林业科研和生产等许多领域,它的诸多成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植物组织培养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用举例的方式说出植物组织培养在农、林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其中涉及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人工种子等概念是学习的难点,故植物组织培养也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2 设计思路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实验技术要求高,普通实验室很难开展实验,面对教学中大量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此技术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如何把抽象的重难点知识形象化,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呢?笔者依据新课标,设计了一系列课内外的学生活动,意图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3 教学过程
  
  3.1 新课引入
  教师利用生物时事为资料,在引导学生复习基因工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植物组织培养的欲望。
  2009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这样一篇报道: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安全证书引起社会关注,图1为转Bt毒蛋白基因水稻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技术定向改变了水稻的性状,这在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中属于基因重组。
  ②要使载体与Bt毒蛋白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采用DNA连接酶将载体与Bt毒蛋白基因连接。
  3.2 新课教学
  活动一: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其快速阅读能力,准确分析材料、归纳知识的能力。
  请学生用5 min时间带着如下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①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此技术体现了细胞的何种特性?
  ③为什么细胞具有全能性?
  ④归纳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并尝试画出过程图。
  教师点评学生答案,并用PPT映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
  活动二:通过抛锚式教学,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首先出示外植体照片,设置2个探究问题:
  ①最常用作外植体的一般是植物的什么部位?
  ②为什么常取这些部位呢?这些细胞有什么特点?分化程度高还是低?
  然后出示愈伤组织照片,设置另外3个探究问题:
  ①你觉得愈伤组织有何特点?有无特定的形态、结构?那么这些细胞有没有分化?有没有分裂能力?
  ②从外植体到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③愈伤组织进行的分裂具体是指哪种分裂?
  再出示胚状体的照片,设置3个探究问题:
  ①构成胚状体的细胞有无分化?
  ②由愈伤组织到胚状体的过程应称为什么?
  ③胚状体从功能上类似于什么结构?
  最后,教师总结阶段性学习内容,引出新的探究问题:
  ①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试管苗以及到最终形成的植物体,虽然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出现明显的差异,但其遗传物质有无改变?
  ②是不是随便取一点植物的组织,就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一个植物体呢?这项技术在使用时,为什么需要无菌操作?
  ③培养基应包括哪些成分?
  ④为什么植物组培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糖等有机物呢?
  ⑤添加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物质主要指什么,起什么作用?
  活动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深入合作与交流,进行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深入理解植物组培技术。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讨论的相关问题:
  ①与传统的植物繁殖法相比,植物组培技术有何优势呢?
  ②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是否一定相同呢?
  ③花药离体培养是哪种育种方式中的重要环节?这种育种方式有何优势?
  活动四: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人工种子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课堂上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学习经验的习惯。同龄人的讲解使学生有更强的认同感,加深对人工种子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在课前,教师预先布置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人工种子。课堂上展示这些学生的研究成果,并请2位学生具体介绍人工种子的详细制作情况。学生展示的人工种子中,仅人工利帔就有芸豆皮、大蒜皮、蚕豆皮、花生种皮、花生果皮等不同类型,胚状体有马铃薯、胡萝卜、白萝卜等材料,制作人工胚乳时,学生还别出心裁地加入了各种营养物质,如蔗糖、食盐、牛奶等。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果做点评,并引导学生对下列两个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学生不断探究。
  ①在制作的人工种子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部分?其原因是什么?
  ②用芸豆皮做人工种皮,用马铃薯块茎制作胚状体,那么将来这个人工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到底是芸豆还是马铃薯?
  活动五: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查资料。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在活动中亲身感受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献身科学研究的人生理想。
  学生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向全班讲述他们所收集到的目前世界上植物组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33课内评估
  教师选择相关的高考题进行训练,当堂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贴近高考,实现知识迁移,增强答题的规范性。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大量的师生互动串起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整节课上始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的参与度很高。
  从学生当堂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知识已基本掌握,并能顺利解答难度较高的思考题。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遗忘较多,如关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及优点”,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回忆其出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复习,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从学生展示自己制作人工种子的情况看,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人工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人工种子。制作种子的学生精心讲解,其他学生兴致勃勃地听,加深了每一位学生对人工种子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理解,教学效果超出了教师的预设。
  对于学生各小组在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应在课前预先做好筛选,必要时也可给予一些指导,使其能以一个比较成熟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心与成就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7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