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凸显主体地位 提升学习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达才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学校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教育学科。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渗透,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全面实施,对现代学校学科教学提出了更加切实而具体的要求。在教师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习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营造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使学生形成“爱学――学会――会学――要学”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双提升。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学习情境 学习潜能 合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数学作为学校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教育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得到学习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外力的影响下进行学习,更主要的是在自身内在驱动力的促进下进行更加主动深入的学习探究活动。当前,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渗透,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全面实施,对现代学校学科教学提出了更加切实而具体的要求。作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师要落实新理念精神,在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教师教学活动主导性,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主体性,通过师生之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疑难解答,资源共享等有效途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内外,学习技能与品质的结合,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师生和谐、融洽配合。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习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营造便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使学生形成“爱学――学会――会学――要学”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双提升。
  
  1 体现师生关系融洽性,营造和谐学习情境
  
  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学生与教师之间具有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建立在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真诚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成为学生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平等、宽松的教学情境,通过鼓励性话语,消除学生畏难怕错情绪,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勇气和信心。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学语言和态势语恰到好处。同时,可以提供学生思维空间,将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努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 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学科与其他初中学科相比,在知识内容、逻辑关系、内在关联等方面更加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等特点。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对具有丰富、直观的内容充满学习的兴趣,对初中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能动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得学习知识和技能。
  一是以史激趣。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勤奋学习的轶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如在讲解函数的知识时,针对有些学生缺乏学好函数知识的信心,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居里夫人百折不挠研制钋元素、数学家高斯在移动的黑板上学习等科学家认真学习,艰苦探索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勇气。
  二是以导激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对课堂教学和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采用类比导入,破题入手,直观导入,归纳导课,因势利导,以疑导新等多种多样的课题导入方法。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出示2009年1-9月份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等指标,现在要进行统计,分析现状。现在怎么来进行?学生这时产生了疑问,教师自然而然向学生出示本节课学习内容。这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将学生思考问题切入点放置到数据汇总统计上来,通过学生自己生疑,思考,顺利地进入到本节课教学活动。
  三是素材激趣。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知识上设置了许多趣味性浓郁的素材,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素材采用优美的语言,将数学观念和定理法则用形象化、生动性的语言进行科学讲解。如在教学“射线”概念时,采用了这样的叙述语言:射线就像一只发光的手电筒将光线照向无边无际的广袤宇宙。又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将它描述成:平行线就像两个具有不同信仰且又对立的两个人,永远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能走到一起。教师通过这些语言,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射线和平行线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四是实践激趣。学生具有天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设置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如采用小组竞赛、课外实践等形式。
  
  3 体现学生学习创新性,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内容了解和掌握,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同时,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接受知识的简单过程,学生作为班级当中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得到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教师要将学生主动性在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机会均等地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在选取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内容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规律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定理或公式,开展合作学习,可以选择开放型问题和解决多种途径化的问题。如在平方差公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1+4x)(1-4x)、(2a+6)(2a-6)等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在学生完成习题后,强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以及变式训练等,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些相关应用题,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进行互助合作教学,要教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所以在进行互助合作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如: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有条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交流,学会接纳不同意见和评价他人。强化活动指导,走进活动中间。教师要转变过去教学中高高在上的角色,要主动地走进学生中间,做学生合作探索活动的帮助者,组织者,指导者,形成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互动,提高了课堂的交流效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进步,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要对学生合作活动进行及时总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忽视学生活动的科学评价和总结,否则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消极情况。因此,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要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和失误之处进行及时的总结,可以采用教师总结,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让学生认识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以后更好进行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借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知识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已知AB=A’B’,AC=A’C’,如果要使△ABC=△A’B’C’,则要添加什么条件”的问题。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得出要添加∠ABC=∠A’B’C’,有的同学提出要添加BC=B’C’……学生个个情绪高潮,兴趣盎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件,课堂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这时结合学生已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条件进行整理和归纳,得出了满足问题条件的答案。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被激活,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的主体性被树立,从而既达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又实现了学生掌握学习知识,形成学习技能,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