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响应教育教改要求,讨论生产实习模式的几种主要特点,提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难点,并对比顶岗实习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了建立保障制度、进行课程改革、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等改革方案。
  关键词 工科 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17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major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response to the request for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model, puts forwar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reform of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model for engineering majors, and compares the Post internship model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and hot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It put forward reform plans such as increasing publicity,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reforms,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Post internship,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m of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Engineering major; production practice; post internship
  0 前言
  工科專业培养计划中基本都要有实习实践环节,其中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1]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演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在现场岗位中直接参与生产,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独当一面,加强生产实践训练。我国高校中生产实习模式多样,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能力与提高工程技能,面临的问题较多。但是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教改必须注重工程实践,完善实践培养模式,是实习改革中重要课题。[2][3]
  1 生产实践模式的现状与特点
  为提高工学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实习实践教育改革,强调校外学习和参与生产的重要。 [4]然而,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按照教育部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推进本科生实习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现状是教学创新和改革方法百花齐放,高校教改立项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立竿见影的实践改革效果,几乎没有出现。据多方了解,各高校的实习实践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大多工科专业实习都华而不实,整体生产实习质量不佳,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5]
  1.1集中到对口企业参观式实习
  集中参观式生产实习,是大多数工科专业实习的常态,特点是要求学生眼看手不动,只能观摩,不能亲自动手操作,无法直接参与生产。实习期间或结束时邀请企业专业团队进行讲座性质的讨论,学生提出生产现场的疑问,专家或技术人员帮忙解答。然后学生总结实习成果,上交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生产实习。学校一般重视理论研究和思维创新,而企业重视生产实效和经济利益,双方往往是政策上制定方案、计划上严格要求,但到了现场却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企业生产运营与高校的教学任务,沟通协调往往不同步,难以真正落实到现场实习阶段。缺乏沟通和管理措施,企业往往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情况不够重视,反而着眼于安全生产,实习岗位配合不够,只为保障安全第一,学生难以直接参与生产,实习实践流于形式。部分实习的联系工作都是指导老师来完成,甚至靠个人关系才能进入现场,企业勉为其难才接受实习,配合度肯定不高,很多生产环节甚至不让参观。这类实习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到位,都缺乏相关政策鼓励和考核奖励,生产实习难以做到政策性的保障和补贴,也缺少考核激励和评估补偿政策。[5][6]
  1.2学生自助式安排生产实习
  目前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企业大多担心过多的学生进入现场,会影响生产正常运营,并且安全没有保障。因此企业会不管实习大纲的安排,只允许少量学生现场观看,很少参与操作,导致实习内容浮于表面。另外,由于现在企业生产车间大多实现自动化生产、中控室多煤体监控,学生难以实现动手操作和深入分析专业问题,只能浅显观察、走马观花,导致学生失去专业兴趣,热情受到打击,配合度不够。这种情况很普遍,有些学校开始进行尝试,分组推荐实习单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实习,个别还会自行联系单位进行实习。由于分组多,指导老师不够,企业工作人员会根据现场工作任务变动,拒绝实习学生加入生产,学生情绪受到影响,消极对待实习任务,早退或者缺勤现象普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生产实习质量,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并且缺少了主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机会。[7]
  1.3实训基地专题性质生产实习
  生产现场大多机械轰鸣,噪音环绕,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在现场讲解和指导,很难保证多数学生接收到并理解到。并且技术人员指导水平变化大,讲解沟通能力有限,而生产任务繁重,矿山又实现人员精简,技术人员没有太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大多靠指导老师集中补充说明,这让学生感觉脱离现场,和课堂理论差别不大,甚至宁愿接受室内课程,难以取得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最佳效果。[8]因此,部分学校中,指导老师按照各自的科研课题,由学生分组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完成专业生产实习。还有个别高校建有校办工厂,安排学生在校办企业生产实习,既解决实习问题,又能给学校创造价值。但学校实习经费有限,配套实习物资紧张,对实习的参与和保障不够,也使实习环节受到影响。实训基地或校办工厂,毕竟不是现代正常生产企业单位,其实习环境、技术指标、管理理念等与节奏紧凑的现代企业风格完全迥异,学生还是会与社会脱节,体会不到真正的生产氛围和技术需求。   以上生产实习模式都难以实现让学生真正参与生产现场,学生脱离社会,不能将理论与实践集合,何谈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工科专业培养目的不符,需要进行实习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 顶岗实习模式推进实习深度
  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教育的同时,在生产现场岗位中直接参与生产,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独当一面,加强生产实践训练管理,综合运用所学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运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最早是在2006年5月,由师范类院校在全国率先实行“顶岗实习”,当时是一种新的教育实习模式,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9]目前高校都在尝试推广顶岗实习模式,但能真正做到生产现场顶岗的实习很少见。学校和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正常顶岗实习。
  学生在校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理论基础已经足够夯实后,再根据岗位操作特点进行指导训练,这样才能很快适应顶岗的岗位工作。如若不然,理论知识都不充分,对岗位操作内容茫然无知,何谈理论联系实际,缺乏领悟和理解,在一些机械操作岗位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这样的实习需要花更多的资源,还会影响生产,企业当然不会愿意。因此,学校应与时俱进,和企业发展保持同步,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使其更贴近于企业人才需求,前期理论知识储备充分且适合后,學生进入企业岗位工作,才能更得心应手。这样顶岗实习才会让学生真正学到生产操作技能,联系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也能从中发现人才,储备人才。
  顶岗实习和常规的生产实习不同,不能是走马观花的旅游性质实习,岗位工作是严肃的、认真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从思想、认识、行为上都保持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学校也应按照专业对口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规范,仔细安排实习岗位,不能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也不能将顶岗实习内容设计为简单重复劳动,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专业兴趣,达不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要求。
  3 探索工科专业实习改革与创新举措
  通过对工科专业实践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还需要更完善的改进措施。比如,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府、企业、学校协作配套体系,政策上激励机制还未建立。因此,探索工科实习改革与创新举措,建立完善的实践模式,对于工程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3.1建议政府、企业与学校联合建立保障制度
  政府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优惠补贴和税收减免措施,提高矿山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并建立专门保障组织,对学生矿山实践安全做全面评估,有效免除矿山对学生安全责任的顾虑,确保清除实践的安全隐患。比如政府提供资助,在矿山成立专门组织,确保实践教育管理和保障评估体系。[9]或者加大支持力度,矿山可以有专门人员负责实习工作,不影响生产,有单独部门技术人员全面与学生接触,进行一对一“学徒”式实习,无论定岗或跟班实习,都能做到深入理解,提高质量和效率。
  3.2课程改革、实习方案多方敲定,全面优化实践模式
  首先学校的培养模式要与企业人才需求对应,调整课程设置,进入生产岗位实习之前,确保理论基础夯实。其次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参与的有效实习主题,实现方案要反复探讨,现场论证,多方仔细推敲论定。企业生产岗位数量要满足参与学生的人数,实习环境和相关设施要提前核实,岗位工作任务要确定,确保全面优化实习模式,保证实践正常进行。并且,完成相关阶段实习任务,提供实际奖励形成激励机制。[10]学生带着任务目标,深入探讨专业问题,有的放矢,实际问题现场分析,锻炼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3努力增加实习经费投入,改善实习装备
  针对矿山生产环境,要做到实习的安全保障,需要大量配套实习装备。首先,矿山地处偏僻,气候异常,并要谨防蛇虫鼠尾,必须购置相关防护以及预防药品等。其次,选厂机械轰鸣,噪音困扰、粉尘困扰、还有酸碱性污染物,都需要配套的服装和用具,使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更落到实处。统一的服装和用具,也能提高实习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整齐程度,同时提高实习质量和效率。另外,针对噪音情况,为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人员取得有效沟通和交流,还需要配备无线电对讲接收装置,克服车间生产实习过程中的沟通困难,及时有效的解决生产技术交流障碍,提高技术指导和技能讲解质量。
  3.4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完善实习考核制度,专题座谈及时总结
  实习考核制度应该是需要公平、公正的评定每一个学生,需要结合平时表现,学习积极性、实习主动性、任务完成程度等综合考评。例如,评分细则可以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30%;岗位操作熟练程度30%;工作表现(含遵守劳动纪律、责任心、主动性等)40%;或者实习平时表现30%;实习日志30%;实习报告40%。每个实习阶段,甚至每天实习任务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实习问题,及时解决生产实习难题。尽量多组织技术专家专题座谈,学生直面企业高工高管,勇于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另外,企业相关人员也应参与考评激励,企业优先聘用考核出的优秀人才,提前定向培养,达到产学研合作办学成效,实现卓越工程师的真正培养。[11]
  3.5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学校指导老师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熟悉实习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等。企业提供经验丰富、热爱沟通、专业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习实践的全过程。[10]企业以安全生产和经济利益为先,对矿物加工人才的长远培养计划关心不够,难以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评估和考核激励当中,观念中的学生就是外来参观者,做不到实践参与,何来提高实习质量?让学生拥有实习机会、实习场所,这只是开始,还需要具备更多辅助条件和共同建设的目标。学校应与实习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领导重视人才培养,愿意提供便利,承担实习任务,才能保证学校拥有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学校指导老师应该到生产现场踩点论证实习方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保证指导质量;工程技术人员也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理论水平,最好建立实习管理专门部门,监督和规范双师的职业水平,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保证实习质量和效率。[11]   4 结语
  工科实践教学应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各种保障措施,切实推进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生产实习模式的全面改进,提供生产现场参与机会,争取做到顶岗实习,增强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形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实习风气,促进学生实践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生产实习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将理论带入实践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红波,闫军,沈晓辉等.国内外工科生产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83-85.
  [2] 董金波,任恩瑕,李春華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2(10):95-96.
  [3] 晏全香,库建刚,邓荣东.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93-94.
  [4] 胡同德.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8):56-57.
  [5] 王静,张仁竞.顶岗实习:高校师范教育实习模式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2):10-12.
  [6] 李花,刘晓东,王枫,费继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74-175.
  [7] 许高厚.教育实习[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林华,游少鸿,曾鸿鹄.“卓越计划”下的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14.8:64-66.
  [9] 周松兵.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253-254.
  [10] 付士军,刘志强.基于校企联合地方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4(8):38.
  [11] 晏全香,库建刚,邓荣东.教改背景下高校课堂的教与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2):85-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1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