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渗透美育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工科”的潮流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工科专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本文以具有浓厚工科底蕴的江苏大学为例,从其文化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着重探究“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渗透美学教育的可行性策略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工科 美学教育 江苏大学
  目前,高速发展的新经济对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与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工科知识基础,而且还要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换句话说,新经济要求“新工科”的建设为其打造出具有高的情商、智商、逆商的人才。以车辆工程为代表的工科专业在江苏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江苏大学积极响应“新工科”的号召,不断地对工科教育的进行转型。工科的教学方式虽多异于文科,但文学艺术课堂的熏染也势必间接地影响工科生的思维模式,故而,美育策略的渗透是“新工科”的背景下工科教育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高校工科专业渗透美育的具體策略
  (一)文化环境——美育的基础条件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大学里具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内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文化的熏陶,为了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江苏大学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校园内的“国际文化节”、“国际美食节”、“万圣节舞会”。这些活动将中外留学生联系在一起,随着各自文化的分享,有利于学生洞察文化之间的差异,感受异国的风采,促进他们对地域文化美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美育的重要载体
  对于美,学生一般感性的东西多一些,理性的东西少一些。因此难免在认识和判断上美丑不分,高下难辨。通过美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就能从理性上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本质、规律、范畴和形态,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自觉趋向真善美,远离假丑恶[1]。
  每个综合性的大学都有着多种多样的课程设置,各个专业之间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学校同时也开设着各式各样的公共选修课,高校类工科专业在基础课教学内容方面,可能会显得枯燥,江苏大学遵循卓越计划的指导,为工科学生开设了音乐鉴赏类以及文化批评类的综合性课程,同时也融入了像“医学营养学”、“饮食健康学”这种开放性课程。
  教学内容的转变,需要学校课程的更新。因而,工科专业的基础选修课中也可以包括一些美育的课程,比如机械结构的美学,车辆组件的艺术性组合等。
  教学内容的转变,使得工科课程的内容设计越来越灵活,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对美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式——美育的主要途径
  高校中教育职工众多,教育课程的设置多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不同的课堂都有着其固有的特色,不论是室内课堂还是室外训练,实践教学都会作为教学的重点,美育的渗透需要实践教学的配合,而学生竞赛和创新创业是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标杆。
  学生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对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江苏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江苏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潮流中,江苏大学开办创新创业学院,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对创新创业有专业的认识,同时也积极响应“全国互联网+大赛”,举办多种类型的校园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实践教学通过学生竞赛与创新创业不仅增加了提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工科生对科技美学的认识,促使工科技能与艺术美学相结合。
  除此以外,教师是教学方式主要实现者,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如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用艺术性的语言对隐晦难懂的知识进行直观性表达;在课堂气氛的调节中可以用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拓宽课堂的容量;在课外实习中可以结合3D打印模型、乐高机器人以及图像合成技术来增添实习的效率与专注度。
  二、高校工科专业渗透美育的潜在问题及对策
  (一)潜在问题
  1.美育的专业性较弱
  高校中的文化、课程、教学确实会渗透着美育的理念,但是为美学教育单独开设的公开课少之又少,从事美育的教师多数是从艺术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导,而对于工科来说,出了接触艺术文学方面的熏陶,还要求对技术美及科技美的深入理解。
  另外,美育的专业性人才与美育教师的培训较为缺乏,部分高校对美学教育的重视多数停留在教育学与师范教育这两个专业之间,而特地为工科设置的美育课程少之又少。
  2.美育的目标不明确
  随着近几年美学教育的开展,多个学校开设了许多艺术鉴赏类课程并为此设定学分制,将本应该“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教育变成了必修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张旭东、肖阳曾在《高校工科学生美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中提到:多数工科学校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提高审美的情趣,多数是因为高校对美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不明确[2]。
  (二)解决对策
  首先,针对美学教育性较差这点,我们需要进行“育才”方针,培育具有专业基础与能力的相关教师,开设教师美学教育培训班,利用有关机构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指导。此外,高校可以积极推动作为主体的学生成立美学社团并开办美育大讲堂,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自觉融入美的世界。
  其次,为了更好的达到美学教育的目的性,必须要切实提高校内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大校内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自主、自由参与到美感的世界,遵循“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落实美育的指导思想,实现美育的创新。而美育的课程设置可以面向学生,征求学生的意见,从而让学生自发性的进入课堂,这样不仅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也能提高美育的成效。
  结语
  教育具有时代性,与时俱进才是教育的前进方向。新的背景下,不论是怎样的教学形式都需要转变,都必须在革新中成长。美学教育是当今的新型教育方式,它用于高校工科中,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培育综合性人才做了准备。然而,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美育的施行,必然会产生问题,但只要把握主流的思想,切实履行,终会给学生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浴.浅谈工科院校中的美学教育[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1):92.
  [2]张旭东,肖阳.高校工科学生美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4):184.
  作者简介
  王孝峰(1998.10—),汉族,籍贯:江苏盐城,江苏大学,汉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5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