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与改革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何更好的面向社会,已经成为未来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在总结新工科背景对机械工程专业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传统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课程体系架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路径与方法,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前言: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国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新工科背景所产生的新要求,通过做好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完善与改革,寻找两者契合的新路径,最终让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在未来社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动力。
  一、新工科背景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从目前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互联网+”、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机械工程行业将会得到国家的重视并被迅速推广,构建现代化的机械工程体系,也是我国政府长久的工作目标。
  但是必须要认识到的是,现阶段我国严重缺乏高精尖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社会对集信息技术、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快速增加;从需求层次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布在实际操作人员、高层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1]。总体而言,机械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持,并且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可以认为,在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量之间已经出现了矛盾,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一矛盾,可能会对机械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二、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地区高校已经广泛开展机械工程专业建设,但是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专业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以课程缺乏逻辑性、整体性的問题表现的最为明显。从当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几方面构成,但是由于不同高校的办学时间、办学定位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之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了课程分散的问题,不同课程之间的连接效果并不理想,在缺乏逻辑性的情况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的开展的效果差,尤其是在专业选修课上,受课程设置严重分散原因的限制,其方向性不明确,经常出现专业选修课与实践课之间脱节的问题,其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不满足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长此以往,专业在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等方面会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优化思路
  (一)从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对于机械工程专业而言,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知识,就可以将专业认证的相关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构建中,从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细化。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等来编写教学大纲并开设课程,这种情况就会影响课程之间的关联性[2]。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专业课程进行分解,按照支持矩阵的相关标准,对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改进,不仅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也能避免出现课程脱节或者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具有操作价值。
  表1记录了优化后的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包括三大类,分别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专业知识三个类型,根据新工科背景的相关要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这些核心的课程(如工程测试技术、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不能用其他同名课程替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满足整个行业的要求。之后从未来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在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上,可以增设水下机器人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等特色的技术,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延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调整理论课结构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立足于新工科背景,了解社会对本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整理论课程结构,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法,寻找提高学生素质的突破口。
  (1)在知识结构方面,需要设置学科基础、实现工具性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并从专业知识课程为基础,对知识结构的内容进行优化,例如可以将大学生心理教育等课程纳入到知识结构体系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与心理学方面有关的知识,也能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尝试增设过程装备制造技术(校企)与过程装备设计(校企)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点,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
  (2)在能力结构方面,应该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实训训练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优质高效学习”的理念引入到学生脑海中。同时,需要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生产实习课程等,让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工程行业中的工艺流程,掌握装备产品研发的步骤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大赛等活动与课程教学联系在一起,对其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能尽早的将学生专业知识转变为实际,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重视对校企合作环节的监督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素质水平可以满足新工科背景的要求,就需要教师重视对校企合作环节的干预,将其纳入到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机械工程行业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实习监督的方法,由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岗位,并评价学生的顶岗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多方面的技术测评,更好的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为日后更好的开展机械工程工程教学奠定基础。
  结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行业的课程设置尤为重要。因此对教师而言,必须要了解当前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有计划的改进课程设置路径,并将现代化教育思想应用到课程体系设置中,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储江伟,吴晓红,李宏刚,等.基于OBE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8(15):1-4.
  [2]赵慧真.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探究——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162-163.
  [3]费烨,韩艳平,侯玲玲.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变革——以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5):39-48.
  本文由黄河交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HHJTXY-2017jgxm01、教学工程项目HHJTXY-2017jxtd02、特色专业建设项目HHJTXY-2017tszy02资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