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创新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引起了高校对于新工业革命时代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从“新工科”建设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分析新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素养,探讨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  人才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
  【基金项目】此文系吉林大学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编号:JY2017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05-01
  自2017年“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高校新工科改革与实践逐步开展[1]。建设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重大战略性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的需要,其育人的本质没有变,但其对于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结构发展,以產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机制;质量标准上要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实际需要[2]。“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提出,引起了高校对于包括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内的人才培养研究的新一轮热潮。本文研究内容从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分析新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素养,探讨工科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职业通用能力[3]培训角度提出了包括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八要素[4]。而“新工科”背景下,对新型工程人才素质结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交叉融合、沟通协商、领导力等关键要素。在本课题中,以我校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工科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稳健的人格品质塑造
  对于未来新型工程人才,人格品质构成要素上首先要有家国情怀,有国际战略眼光,能发出“中国声音”,这是塑造的方向。其次要有敏锐、果敢、进取、协作、共享的精神品质,这是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要有扛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的积极心理品质,这是前进的保障。对于人格品质的塑造,我们要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准方向,加大动力,做好保障。
  2.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构建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趋于交叉融合发展,大学生仅具备单一的专业领域基本知识必将不能适应新的竞争和挑战。首先应该突破传统的束缚,强调交叉与融合式思维的培养,这是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其次是要形成结构交互对接、层次丰富的知识网络,这是培养的目标。最后,要学会将工程思维、哲学思维、逻辑思维统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学会辩证统一的思考问题,这是构建的方法。
  3.潜在内化的综合能力提升
  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对人才潜在的智慧、能力的挖掘和全面提升。不仅要体现在外在的能学习,更强调内在的会学习、想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观念,这是适应科技快速迭代更新的内在能力提升的源泉。同时,不仅单纯地强调计算机操作、语言表达等外在的、可直观体现的能力要素,更强调创新创造能力、综合信息整合能力、工程领导力和决策力等内在能力要素的挖潜,这是适应国家未来战略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1.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着重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随着大类招生和新型交叉学科的构建,要在公共课课程设置上深化基础能力培养,注重品格的教育和引导。专业课程教学要逐渐渗透职业方法能力的培养,以项目式开展教学,开发设置系列的专业交叉融合式课程。在新课程设置时鼓励多学科共建开发,扩大授课对象范围,使大学生有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和自由度,让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更加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加快新工科建设,我们必然要继续强调精神文化的沉淀与传承。而校园精神的凝练就是对积极的意志品质、高尚情操的总结和归纳,其积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正是职业核心能力塑造的最好环境氛围。校园精神和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体现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要素;要统筹规划,内容设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贴合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3.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全面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新工科建设强调重塑人才培养的质量观,要求工科人才能力素质更贴近社会需要,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对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一种考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社会工作情境下,通过整合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适合职场必备的交流沟通、协同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要打破学生与社会对接的壁垒,积极发挥校内社团、创客空间、工科实践基地的培养人才和联系社会的纽带作用;工科大学生自身要充分利用资源,融入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我,深入评估和反思自我。要聚焦行业和社会发展当前急需和未来趋势,明确方向,全面提升。
  4.校企对接交流合作中不断深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工科教育改革的推进下,首先要改变脱离社会,跟不上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培养方案。其次,要让工科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尝试协同育人。而且学校要注重引导,让学生深入企业,更要让企业走进学校。积极建立校外工科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实践,实现面向产业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化灌输式学习为发掘式学习,全面提升能力。尝试将企业引进学校,如构建校内实训企业,实现学校与企业间资源的整合和互动,将教学内容更加直接地对接岗位内容,构建工科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快速通道。
  新工业革命时代,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以新的理念定位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要以新的思维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只有把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关,才能实现“智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EB/OL].(2017-2-20)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汤霓.我国通用技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19)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M].人民出版社.(2010-3)
  作者简介:
  柴媛(1987-),女,讲师,吉林大学东区学生办公室教育科科长,从事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