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工科理念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必须适应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需要。地方高校需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类专业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147-02
   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进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步入新阶段[1]。“中美贸易摩擦”“中兴事件”等,充分体现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能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引领全球发展趋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科技创新和中高端人才培养。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和中坚力量,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立足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机械类专业隶属于工程类学科,对于学生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新工科”理念的基础上,重视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基于成果的教学模式的探索[3],持续深化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为实现“新工科”理念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一、地方高校需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复旦共识”中明确指出,地方高校应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一所由水利部和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确立了“立足黄河,服务水利,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处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了能够更好服务河南省现代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成立了“农业机械化”学科,能够培养在现代农业机械领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机械人才,为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保障。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
  本文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类专业为例来探讨地方高校“新工科”工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终身学习和实践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机械制造及工程机械等领域从事应用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管理及销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此培养目标,机械类专业对传统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实现了从“以教師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更加重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程实践课程及机会偏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相脱离,长此以往培养出的毕业生势必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机械领域工程人才的要求。“新工科”工程人才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模式与课程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学生的发展及毕业要求来制定,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
  (一)教学大纲紧密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
  传统教学大纲的编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基于自身对课程的认识和过往教学经验进行编写,导致教学大纲内容与实际课程教学活动严重脱节,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课程教学大纲没有了解,以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造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必须以实现毕业要求为目的进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中需明确教学目的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确保每个教学目的能够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实现。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目标和毕业要求有了明确的认知后,可通过对教学大纲进行细化来规范教学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实现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对于所有毕业要求的支撑[3]。
  (二)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目前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传统和教学管理缺陷等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其一是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较为严重,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其二是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很少,课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这就造成了目前高校课堂学生缺乏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及有效途径,因此多数高效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类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明确提出,学生能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同行进行沟通,同时需要具有团队意识,能处理好个人、团队和其他成员的关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可以利用课程项目加强师生流及同学间互相交流。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师利用精品课程视频、华水讲堂及慕课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可以利用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开放实验室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质量可持续改进体系
  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规划的大背景下,目前国内制造业迫切需要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工程能力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一致,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5]。课程教学质量可持续改进体系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所对应的毕业要求进行达成度分析,达成度分析结果用于评价课程目标的教学效果,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模式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改进,以保证教学活动始终与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相一致。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起重机械》课程为例,《起重机械》课程目标要求在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具备团队交流协作能力,能够按照分工将起重机械专业知识应用到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中,并能够清晰表达并展示相关设计工作。课程目标考核方式包括课程项目报告、PPT演讲及答辩,根据达成度分析反馈结果可以分析出学生在项目报告格式、PPT答辩逻辑性等方面较为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例如,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项目分组,加强组员之间对于工程实际问题的交流分析,以提高学生在起重领域专业知识的表达能力及逻辑性,同时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及规范性。
  三、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需不断改革与完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及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凤宝.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刍论——天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7):8-12.
  [2]杨杰,韩林山,上官林建,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90-92.
  [3]徐丽,李涛,周国莉,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8(2):94-96.
  [4]朱庆明.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118-120.
  [5]靳遵龙,王珂,陈晓堂,等.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的持续改进研究[J].教育理论探索,2013,(19):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