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5M1E的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引入5M1E分析法应用于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从实践主体、运行机制、工作内容、流程方法、评价机制、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修正意见。
  【关键词】5m1e;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2-009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46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5M1E analysis method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y, and analyses it from six aspects: practice subject, operation mechanism, work content, process metho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amend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5M1E;Medical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y training
  1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医学是实践科学,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使其理论课程和操作技能得到延伸,塑造其在今年临床中评判性思维,同时也是医务工作者终身学习的基础。一般来讲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当前信息环境下其所具有的信息要素的综合, 它由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情报意识、医疗信息道德、医学资讯处理、医学情报创新等几个方面组成。自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学院校依据教育部相关培养方案开展以医学信息组织和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有效推动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适度调整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政策和规范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引入“5M1E”分析法确定影响医学生信息素养的近端原因, 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举措,借此贯彻培养目标。
  2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来源于管理学,在对产品质量控制中包括:(1)人员:操作人员的身体素质,操作水平及产品质量意识等;(2)设备:与最终产品相关的机器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等;(3)材料:材料的品质及成分,物化性能等;(4)方法:生产工艺、工序,操作流程等;(5)测量:产品的检测技术标准等;(6)环境:工作地、厂房的温度、湿度条件等,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2]。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活动是一个系统过程,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首先应是各种要素的投入,通过稳定的流程控制,经过培养过程的转换,最终通过既体现了医学生信息素养的通用性,又强调 了其专业性和学科特殊性信息素养维度评价。最终呈现医学生成为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合格公民和合格医生的基本保证,本文侧重点在于如何利用5M1E对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分析,并对影响其效果的六大因素进行梳理。见5M1E分析法在医学生信息素養能力培养的应用与其概念对比表1
  3 分析结果及对策
  依据文献描述及实践,当前的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首先,人的认识不到位,创新与终身教育的思想并不是主流,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信息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其次,教学设施管理相对封闭且发展不均衡。第三,课件及教具与时代脱节,信息技术教育与能力培养联系不紧,医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第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上仅通过文献检索课或计算机基础教育,无法达到医学生培养处理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第五,缺少普适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价标准评测医学生信息素养。最后,各种因素无法汇聚成合力最终达到信息环境育人。只有改变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几点设想。
  3.1 “人”的管理
  在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中人的观念是主导性的因素,教师、医学生、高校图书馆员及管理人员均需要从实践上和思想上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素养将成为每个社会公民的生存必备技能之一,医学工作者在其职业生涯全过程都将受到网络和信息的助推,信息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职业发展空间[3]。医学院校的师生作为医疗行业产业链上的高端群体、医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必然要具备足以匹配的信息素养。应当逐步重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师生关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信息课教师从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最终作为学生与信息世界的桥接, 使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
  3.2 “机器”的管理
  “机器”是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其中有校园网络环境,有线网、无线网及VPN等;访问终端建设,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还有针对医学生的特殊信息设备,3D打印机,仿真模拟教具等。要保证这些基础满足常规实训,又要面向未来的信息化需要。对此类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最大限度挖掘设备功能,同时跟踪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引入新机器补充到信息培养中去。
  3.3 “材料”的管理
  “材料”是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催化剂,在信息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及教辅材料中,以训练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加强不同学科间课件的协调呼应,形成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合力。将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划分为通识型和研究型,并通过课时、课件进行区分,有效认知信息的多元化。
  3.4 “方法”的管理   “方法”是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推动力,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信息资源等建设。根据医学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引入多种教育模式,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小组课、课堂讲演等从教的形式改变。积极举办信息素养专题竞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从用的形式改变。
  3.5 “测量”的管理
  “测量”是评价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试金石。以往的考核方式,学生期末突击通过考试,一段时间后信息素养能力变成一次性的。应当建立起以信息素养构成、传递、消费为基础的,参考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多要素、多角度、多層级、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如借鉴美国的ACRL,英国的SCOUNL,澳大利亚ANZILF等成熟高等教育信息评估框架,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出概括性指标和描述性指标量化考察。
  3.6 “环境”的管理
  “环境”是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核心。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环境。首先是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环境的建设应当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进行,推动着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等各个环节向信息化变革;其次建设一批信息素养教育和实践基地,全面提升信息素养教育效果;第三通过形式多样的信息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挖掘、自我完善的潜力,使信息环境推动校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 小结
  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意识的培养是在校期重要的学习目的,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探索教学模式来提高信息素养的效果[4]。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通过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与组织分析功能;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引入慕课、反转课堂、SPOC等新型课程教学法;丰富考核指标,不以课程考试为最终评价指标,而以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也在高速发展,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的理念和技术成为医学教育领域重要课题。这项系统工程的最终目的应是提升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科学拓展,使之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OL].中国电化教育,2019(04):117-122
  [2]李春香,董菊萍.5M1E分析法对改善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7):779-780.
  [3]黄芳,吴晓海.“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12):1-4.
  [4]程翔,黄培标,梁秋春.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下的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03):66-68.※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 (2015BTQ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39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