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角度探讨了普通昆虫学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及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以期促进创新型植物保护人才的培育。
  关键词    本科生;科研能力;普通昆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255-02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ral entomology theory class,experiment class,practice class and assessment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lant protection talent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general entomology;teaching reform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更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1-4]。科研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所具备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发明及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4-5]。如何将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本科教学中是当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普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本科生学习昆虫学的入门课程[6-9]。该课程直接关系着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高校能否培育合格的植物保护人才及昆虫学人才起着关键作用[10-15]。课程内容由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内部结构与生理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系统学和昆虫生态学五大部分构成[10]。近年来,许多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6,9-10,12,16],但如何较好地将科研能力培养与该课程的教学有机融合,更好地安排好课程教学且保证教学质量,是昆虫学专业教师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从科研能力培养的视角对普通昆虫学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及考核方式提出以下思考与体会,以供同行交流和探讨。
  1    理论课教学
  1.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理论课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学生获取昆虫学基础知识的主渠道。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材中的陈旧内容,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进展,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比如,在讲授鳞翅目昆虫分类时,现有教材中介绍的蝴蝶分科知识均采用旧分类系统,但随着近些年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分子系统学方法应用到鳞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之后,蝴蝶的科级分类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分科系统已被广泛采用。因此,笔者在讲解教材中蝴蝶分科知识的同时应向学生介绍新的蝴蝶分科系统,并让学生了解新蝴蝶分科系统的提出、验证与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思路。
  1.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多以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式、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化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挖掘学生的科研潜能。例如,在讲解绪论部分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给出带“虫”字旁的汉字、或让学生说出与昆虫有关的成语或诗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昆虫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密切关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一些杰出的昆虫学家(如曾在华南农业大学工作的蒲蛰龙、赵善欢、庞雄飞等学者)及其研究成果,以此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思考昆虫体型小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再如,鉴于华南农业大学校地处亚热带的华南地区,校园内拥有丰富的昆虫资源,笔者在讲授完昆虫系统学部分中各目的形态识别特征后,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采集常见昆虫开展一次现场教学,要求学生对所采集的昆虫进行小组讨论和分类鉴定,然后各小组汇报所获昆虫的目名与形态识别特征,最后笔者再给出正确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实验课教学
  实验课教学是巩固理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在实验过程中预先标识实验材料的答案,然后学生对照课本内容进行观察验证。但这种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有限,从而限制了创造性科研思维的培养。根据课程特点运用探究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首先实验材料准备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配合将实验昆虫材料用数字编号,而不是直接给出验证性的标识。其次,将学生以4~6人分为若干小组,实验开始前,任课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讨论和探究所有数字编号材料的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此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課程结束前15~20 min,教师进行提问和总结,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为学生以后的科研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普通昆虫学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教学可将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动手操作、分析并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具体做法是先进行实习前动员,讲解实习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然后按小组开展实习,以4~6人为1个小组,要求每位学生采集18~20目、60~80科、共计600头昆虫标本,并进行标本的制作、分类和鉴定。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科研方法的训练,如标本采集与制作方法。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写一份实习报告,每个小组以PPT形式作总结汇报,以此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论文撰写及科研表达能力。
  4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普通昆虫学课程考核通常包括理论课考核、实验课考核和教学实习考核3个部分[16]。改革前的课程考核过度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的知识并把“赌注”压在考前的临时突击,达不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效果。针对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笔者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进行理论课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适当增加内容灵活的主观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行论述和解答。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设置期中考核环节,安排学生以某个感兴趣的知识点为主题,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专题介绍,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查阅文献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实验课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通过随机抽取平时实验中无标识的昆虫标本或器官,让学生在闭卷情况下独自对其进行识别鉴定并以此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在平时实验中参与发言及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报告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判。教学实习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标本采集与鉴定是否达到规定数量、标本制作质量、标本鉴定准确率、小组总结汇报情况及实习报告成绩等综合评定。
  5    结语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还需要学校层面积极重视,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加大教学经费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并举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创新型植物保护人才的培育。
  6    参考文献
  [1] 武军,艳方彦,孙万仓.农科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湖北科技学院院报,2014,34(4):91-92.
  [2] 段艳欣.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14(1):43.
  [3] 王宏华.对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青年科技,2005(8):62-64.
  [4] 杨牧磊.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8,7(7):81-84.
  [5] 范博义,陈广通,李建林,等.以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探索[J].2018,34(24):3844-3846.
  [6] 韦绥概.改革普通昆虫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229-230.
  [7]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8] 戴武,花保祯,魏琮,等.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083-15085.
  [9] 张新民.农林高校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524-12527.
  [10] 陆秀君,何运转,董建臻,等.普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3):71-73.
  [11] 豆威,王进军.普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四川动物,2011,30(2): 294-295.
  [12] 孙丽娟,王思芳.高等农业院校“普通昆虫学”教学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6(4):64-66.
  [13] 吴梅香,刘启飞,田素芬,等.普通昆虫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农林生物类创新实验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129-131.
  [14] 王星,刘双清.普通昆虫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445):17-19.
  [15] 许再福.普通昆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6] 张方梅,潘鹏亮,陈俊华,智亚楠.《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7):141-143.
  作者简介   王厚帅(1985-),男,河南濮陽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昆虫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