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港市水稻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东港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的东端,南临黄海,属黄海稻区,水稻生产面积4.46万hm2,居辽宁省第2位,稻谷产量为35万t,产值1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左右。水稻产业发展一直是东港市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东港市水稻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期为东港市水稻产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产业;影响因素;辽宁东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9-0035-01
  东港市是水稻生产大县,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水稻产业也得到了质的发展,尤其是2014—2018年,东港市水稻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集约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和科学化水平高的特点。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东港市水稻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影响东港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因素。
  1    气候因素
  东港市属于大陆型气候与海洋型气候相互影响的地区,春季低温持续时间长,气温回升慢,7—8月阴雨寡照,这些因素都是制约东港市水稻生产的不利因素。2014年和2015年,东港市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水稻喜获大丰收,平均产量为9 750~10 500 kg/hm2。尤其是2014年,4—9月日照时长较平均年份多130 h左右,积温高于历史平均年份200 ℃左右,降雨量减少500 mm左右,这些有利因素促成了水稻特大丰收,多数种植大户平均产量达到12 000 kg/hm2。而2016年和2017年,虽然降雨量低于历史平均年份,但均出现低温天气,尤其2018年东港市春季持续低温,水稻插秧后受低温影响,缓苗时间较往年推迟10 d左右,导致前期生长量不足,水稻产量只在8 250~9 750 kg/hm2之间。可以看出,气候因素对东港市水稻产量影响巨大。对此,东港市应加强气候预报预警机制,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1],为技术部门和广大种植户及时制定调整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大户参加农业保险,以防灾害性天气出现时造成种植户损失严重。
  2    土地流转因素
  2014年和2015年的水稻大丰收为水稻种植户带来了可观收益,加速了东港市土地流转。目前东港市33.33 hm2以上水稻种植大户逾170户,6.67 hm2以上水稻种植户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土地不断流转到大户手中,一些连带因素也随之产生,有利因素是水稻种植大户管理水平高、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有利于新技术向生产转化,同时流转后的地块较为规整、便于机械化作业,这都对提高东港市水稻产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城镇化发展;不利因素是土地租金逐年升高,由2014年的平均6 000元/hm2提高到2018年的平均9 000元/hm2,个别好地块土地租金达到10 500元/hm2,使东港市水稻种植成本高达24 000元/hm2左右,这直接导致大户种植成本增加。目前,水稻产量需达到9 000 kg/hm2左右才能满足种植需要,这导致水稻种植户积极性有所降低,土地流转速度减缓,限制了水稻产业集约化发展。
  3    品种选择因素
  东港市水稻种植品种分当地品種和外地品种2个部分。当地品种以港育6号、港优1号为主,这些品种高产稳产,对本地区适应性较好,但更新换代慢,某些品种已连续种植多年,存在一些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而加重病虫害发生的隐患;外地品种以盐丰系列和辽粳系列品种为主,近些年受气候影响,病虫害未出现大发生情况,各品种均表现良好,部分外地品种产量表现甚至好于本地品种。2018年,外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50%左右,预计后续种植面积会继续增加。由于东港市是水稻种植的“病窝子”,一些外来品种缺乏连续多年试验,若种植户盲目引进外地品种会存在病害大发生的风险。对此,农技部门要对水稻品种积极开展对比试验,做好品种推荐工作,择良种推广[2];同时本地育种企业也应加强品种选育工作,尽早培育出适应本地区的优良新品种。
  4    稻谷收购价格因素
  2018年,国家取消水稻保护价,东港市稻谷收购保护价为2.7元/kg,水稻产量达到9 000 kg/hm2以上水稻生产者方有利润。2018年,受气候影响,东港市水稻种植大户种植的水稻平均产量9 000 kg/hm2左右,80%的水稻种植大户亏本种植。因此,预计未来生产中,部分水稻品种将逐渐被淘汰,而超高产和优质水稻品种将成为水稻主栽品种。转变水稻种植户种植观念,避免种植户断崖式亏损,水稻种植由高产向优质转变势在必行[3-4]。目前,东港市有机稻米和优质米“越光”生产面积逐年加大,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种养结合新模式也相应投入生产,这对东港市水稻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5    农技推广因素
  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不断改善,这就要求农技推广部门转变农技推广方式,形成“科研试验基地、专家团队+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新模式[5-6]。本地区农技推广部门应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新企业联合,积极引进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做好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培育科技指导员和科技示范主体,促进科技服务与农业产业需求、高校专家团队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效对接,构建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广水稻节肥节药、提质增效栽培新技术[7-8],提升东港市水稻产业科技贡献率。
  6    参考文献
  [1] 张光远.庆安县绿色有机水稻产业优势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18(3):17-20.
  [2] 刘永江,李万明,谢勇,等.达州市特色水稻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42-43.
  [3] 陈雨生,王平,王克响,等.我国海水稻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0-54.
  [4] 管珊红,曾小军,许晶晶,等.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89-196.
  [5] 王晓飞,何秀英,陆展华,等.河源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8,45(9):1-8.
  [6] 刘长彦,徐福利.陕西省汉中地区水稻生产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34-37.
  [7] 刘慧军,李楠,王佳骥,等.翁牛特旗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7,5(10):74-75.
  [8] 刘冬莲,曾丽婷,唐福新,等.梅县区杂交稻产业调查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9):11-12.收稿日期   2019-0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