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结合郎溪县雷竹生产实际,简单总结了雷竹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母竹采挖及装运、造林、林间管理、有害生物防控等5个方面,以期为雷竹笋用林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雷竹;特征特性;笋用林;经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1-0143-02
  雷竹,又名早竹、早圆竹,为禾本科刚竹属植物,一般出笋时间为早春打雷时,故得名雷竹。雷竹原产地为浙江省,之后逐渐引种至安徽省、广东省、江西省等地栽培[1]。雷竹的笋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出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产量高,栽植成本低,不会出现明显的大小年现象。郎溪县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结合部,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形以丘陵为主,降水充足,四季分明,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非常适合雷竹栽培。高井庙国有林场地处郎溪县境内的东南部,林地总面积1 185.4 hm2,场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合发展雷竹笋用林,目前场内雷竹的种植面积超过13.33 hm2。现结合当地雷竹栽植实际,对其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的经營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
  1    雷竹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雷竹竿平均高度在10 m左右,直径为4~6 cm,幼竿的颜色为深绿,表面无毛,密集分布着1层白粉,老竿的颜色稍转浅,变为绿色、黄绿色等;雷竹节的颜色为暗紫,中部的节间长度达15~25 cm,节稍微向中部变细,有时可见到不明显的纵条纹(黄色);竿壁的厚度在3 mm左右[2]。
  1.2    生产特性
  雷竹的地下茎为单轴散生型,栽植时间不受季节的限制,其中以秋、冬季栽植效果最佳。母株栽植后的第2年即会有新笋长出,一般郎溪县雷竹出笋的时间在2月下旬,可持续2个月左右。当年萌生的新笋在5月中旬开始抽枝发叶,6月初即可长成新竹,之后鞭梢开始生长,长势最旺在8—9月,11月中旬鞭梢不再生长。
  1.3    产量
  雷竹笋的长度平均在40 cm左右,单个笋重约250 g,壳薄,笋肉细嫩、厚实,可食用的部分超过80%。雷竹栽植后,一般第2年即可长出新笋,控制新竹密度在1 500株/hm2左右,鲜笋产量可达到1 200 kg/hm2以上;到第4年,新竹密度控制在2 250株/hm2左右,鲜笋的产量超过22.5 t/hm2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2    雷竹笋用林的经营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雷竹适宜栽植区域的平均温度要求至少达到12 ℃,能耐的极端低温为-13.1 ℃。在造林地的选择上,要求春雨期、梅雨期、秋雨期比较明显,海拔高度低于600 m、坡度15°以内、向阳、背风、光照条件充足、排灌水条件好,交通便利、土层深厚(超过50 cm)、土壤透气性好、pH值5~7。造林地选好后采取全垦地的方式进行整地,将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石块等全部清除干净,整地宜深耕(30~40 cm)。如果造林地为农田、平地,可每隔8~12 m左右开1条沟(宽、深分别为30、40 cm)。提前挖好造林穴,控制穴密度在900~1 350个/hm2之间,穴的规格为长60 cm、宽40 cm、深40 cm[3]。
  2.2    母株采挖及装运
  选择出笋时间早、产量高、品质佳的雷竹种类作为母株,要求生长1~2年、长势旺、竹节正常、未发生病虫害、胸径2~4 cm,采挖时保留雷竹来鞭的长度在10~15 cm,竹鞭的切口要求平滑、切口方向朝外,不可损伤母株的侧芽、竿柄,要求带宿土。母株要随时采挖、随时装运、及时栽植,采挖的母株要做好防晒、防雨工作,避免水分散失过快。如果雷竹栽植的地方距离母竹园比较远,则要先用稻草等将母竹的竹蔸包裹好,防止运输过程中损伤鞭芽,运输过程中勤洒水,保持根部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在装运过程中,要求动作轻缓,将母竹倾斜或者水平放置在车厢内,并覆盖1层篷布。到达栽植地卸货时动作要轻,不可将母竹直接从车上往下抛丢。
  2.3    造林
  雷竹的造林一般在雨季进行,最佳时间为2月、6月、10—11月,栽植的密度控制在900~1 350株/hm2之间。栽植时要求深穴、浅种,将母竹竖直放在栽植穴中,先将表土回填到穴中,轻轻提一下母竹,让竹鞭水平伸展开,栽植深度25~28 cm,竹鞭与土要密接,分层压实,使栽植穴内的土下紧上松,表面培土呈馒头状。栽植时如果气候干旱要一次性浇透水,以保持土壤的湿度适宜。雷竹可成丛栽植,也可单株栽植,成丛栽植的一般每丛2~3株为宜,竹鞭呈离心状,单株栽植的去鞭方向要求一致。
  2.4    林间管理
  2.4.1    科学运筹肥水。雷竹栽植当年,及时在林间开沟,便于雨季林间的积水及时排走,避免造成烂鞭;天气干旱的情况下勤浇水,为竹鞭快速生长提供充分的水分条件。2月施尿素375 kg/hm2作笋前肥,为雷竹笋的发育提供养分;3—4月在留养的新竹基部15 cm土壤处施尿素375 kg/hm2、钾肥150 kg/hm2、磷肥90 kg/hm2作笋期肥,为留养新竹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养分;5—6月在新竹枝叶开始展开时施入尿素375 kg/hm2作笋后肥,以促使笋长势粗壮、提高产量;9—10月为了使笋芽的分化速度加快、提高来年雷竹笋的产量,可施入尿素450 kg/hm2作孕笋肥;12月将充分腐熟的土杂肥30 t/hm2覆盖于林间土壤表面作为越冬肥[4]。
  2.4.2    护笋养竹。栽植的第2年,留养的新竹与母竹之间的距离要求约50 cm,同一条竹鞭留养的不同新竹之间也要有50 cm左右的距离,一般留养新竹的数量是现有母竹数量的1/2为宜;第3年,留养的新竹要距离母竹约100 cm,相同竹鞭留养的新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 cm左右,结合母竹的数量确定留养新竹的数量,一般母竹的数量是确定留养新竹数量的1.5倍最佳。选择长势健壮、个体大的竹笋作为留养的新竹培养,其他的都及时挖掉,避免其与新竹争夺养分。
  2.4.3    合理择伐。雷竹栽植后的第4年开始在林间进行合理择伐,一般砍伐的时间在5—6月,将生长4年以上的老竹砍掉,并在松土除草的基础上将林间的老竹鞭等清理干净,为新竹鞭孕育新笋创造条件。
  2.5    有害生物防控
  对林间的有害生物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防控原则,在健康营林的基础上,科学防控有害生物。一是营林防治。通过垦复、除草、林间清理等措施改善林间的生态环境,提高林间生物多样性。二是生物、物理防治。保护林间益鸟等有害生物的天敌,采取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有的害虫对光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可利用这一特性在林间安装诱虫灯1盏/hm2,以诱杀林间害虫,降低虫口密度。三是药剂防治。药剂可选择毒性低、残留时间短的化学农药,可在每年留养的新竹开始抽枝展叶时往竹腔内注射4%~6%吡虫啉3 mL/株,注射的部位在节上方5 cm左右的位置,每隔7 d注射1次,连续注射2次,但为了保障竹笋的食用安全性,在采笋期间禁止使用农药。
  3    参考文献
  [1] 王红京.雷竹等笋用竹林营造与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228.
  [2] 王小柱.雷竹笋用林抚育管理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210-211.
  [3] 徐慧琴.雷竹笋用林生态高效培育技术[J].低碳世界,2015(10):312-313.
  [4] 陈万福,赖德才,林贵发.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技术[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2,14(3):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3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