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细叶乌头雷竹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S795.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1-0087-0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细叶乌头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Xiyewutouleizhu’)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建园、幼林管护、成林培育、覆盖早出、病虫害防治、竹笋采收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适生地区经营的细叶乌头雷竹林。对雷竹的其他品种、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类也有参考作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1農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 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细叶乌头雷竹
  为雷竹的一个品种,植株高6~10 m,胸径3~6 cm,中部节间长15~25 cm,新杆深绿色,老杆绿黄色或灰色,二分枝,小枝具叶5~7枚;叶细而窄呈瓦状上翘,边缘略反转,竹节平,新竹节间有一圈白粉,出土之笋壳乌褐色。
  3.2螺丝钉(秆柄)
  竹蔸基部与竹鞭的连接部位。
  3.3钩梢
  用钩刀钩去竹梢顶部,以降低竹株高度、削弱地上顶端优势,促进地下鞭多发鞭笋的方法。
  3.4早出
  秋末将谷壳、稻草、竹叶、砻糠等有机材料,在竹林地表覆盖,覆盖前施足肥料浇透水,利用有机物的发酵增温和保温保湿,促进竹林提前出笋。
  3.5丰产林
  竹笋年产量达到15 000~22 500 kg/hm2的雷竹林分。
  3.6退笋
  指竹笋在自然生长过程中,由于后期营养供应不足,或受冻害、病虫害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自然死亡现象。
  4建园
  4.1林地选择
  4.1.1竹园环境要求
  竹园的环境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①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②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表1中的Ⅱ级及以上要求;③竹林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4.1.2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12.5~17 ℃。年降水量1 250 mm以上,年相对湿度不小于75%,年≥10 ℃的活动积温4 400~5 900 ℃;在3~5月发笋期、8~9月孕笋期有较丰富的降水。
  4.1.3地形条件
  选择海拔400 m以下、坡度15°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低山丘陵缓坡地。
  4.1.4土壤条件
  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5.5~6.5,土层厚50 cm以上,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地块。
  4.2建园整地
  4.2.1整地
  在低山丘岗新建竹园,要求全面深翻整地,清除石块、树蔸、竹蔸、杂灌,翻耕深度30~40 cm以上,对拟建园的农耕地也要进行翻耕。
  4.2.2挖穴
  每公顷挖穴900~1 500个,穴长60 cm、宽40 cm、深40 cm,并在穴内施足底肥后盖土4~6 cm。
  4.2.3开沟
  地势平缓的竹园每隔10 m开一条排水沟,沟宽25 cm,沟深30 cm。
  4.3母竹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枝叶茂盛、分枝低、未开花、无病虫害的优良种竹,母竹年龄1~2 a生;胸径2~4 cm;去梢后秆高2~4 m。
  湖北林业科技第48卷第1期佘远国,等:细叶乌头雷竹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规程4.4母竹的挖掘
  4.4.1截鞭
  挖掘母竹时,查找到竹鞭的走向后,沿竹鞭的两侧逐渐深挖,截断来鞭和去鞭。挖掘时不应损伤鞭芽和螺丝钉。
  4.4.2留鞭带土
  来鞭15~20 cm,去鞭25~30 cm,保留健壮芽5个以上。挖时不伤鞭芽和螺丝钉。竹鞭带宿土。
  4.4.3修枝
  留枝4~7档。砍去梢部,切口如马耳状,平滑无裂口。枝叶浓密可适当修剪枝叶。
  4.5母竹标准
  母竹检验应逐株进行,其中母竹年龄、有无来鞭和去鞭、“螺丝钉”是否损伤等三项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母竹不合格。
  4.6母竹的运输
  在装卸车时要注意保护好鞭芽与螺丝钉,避免震落宿土;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水分蒸发;远距离运输时,应进行包装,并采用箱式车或篷布车运输。
  4.7栽植
  4.7.1栽植时间
  在春季2月、梅雨季5月下旬~6月上旬、秋末冬初10~12月均可以种植,栽后及时浇定根水,或选择在雨前栽植。   4.7.2栽植密度
  900~1 200株/hm2。
  4.7.3栽植方法
  栽植时,先回表土,母竹的竹鞭平置,深20~25 cm;压紧踩实,鞭土密接,下紧上松,浇水保温,打桩固定。地下水位高的平地、土壤粘重的适当浅栽,山地及砂土适当深栽。
  4.7.4母竹竹鞭方向
  在一块竹园内,同一行的母竹保持去鞭方向一致,相邻行间的母竹去鞭方向相互交错。
  5幼林管护
  5.1水分管理
  栽后连续5 d无降水,需浇1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当年的成活率要求达到85%以上。
  5.2松土除草
  一年3次,2月份浅翻松土深10 cm,5~6月份深翻松土深30 cm,9~10月份松土深20 cm。
  5.3施肥
  5.3.1施肥数量
  栽后前3年,每年施肥3次,每次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比例为15%、50%、35%,结合松土进行;第四年以后按成林标准施肥。
  5.3.2施肥时间
  第一次2月份,第一年种植时,每株母竹可施20%浓度的人粪尿4~6 kg,浇施;第二年施竹笋专用复合肥180~320 kg/hm2;第三年施竹笋专用复合肥430~650 kg/hm2。第二次5~6月份,第一年每株母竹施复合肥0.1 kg,结合松土进行撒施或采用沟施;第二年施竹笋专用复合肥350~550 kg/hm2;第三年施竹笋专用复合肥720~1 000 kg/hm2。第三次9~10月份,第一年每株母竹施竹笋专用复合肥0.10~0.15 kg;第二年施竹笋专用复合肥250~380 kg/hm2;第三年竹笋专用复合肥500~750 kg/hm2。
  5.4母竹留养
  5.4.1留养原则
  选留均匀健壮的母竹,采用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疏笋养竹的方法,使竹林结构合理,提早成林。
  5.4.2留养数量
  造林后第1年,每株母竹留新竹1~2株,留新竹1 500~2 000株/hm2,第2年、第3年,每株母竹留新竹2~3株,留新竹2 500~3 000株/hm2。第4年,按成林标准留养,留新竹3 000~4 500株/hm2,控制立竹量12 000~15 000株/hm2。
  5.5套种
  新造林地前两年可套种豆科矮秆农作物、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
  6成林培育
  6.1松土除草
  每年至少3次,结合施肥进行。4月份,浅锄杂草晒死后覆盖竹蔸下,浅锄深度10 cm;5~6月份,深翻松土,深25~30 cm;9~10月份,有鞭处浅翻松土,深10~15 cm,无鞭处深挖20 cm。
  6.2留笋养竹
  每年出笋盛期开始留笋3 000~4 500株/hm2养新竹。
  6.3竹龄结构与更新
  保持在12 000~15 000株/hm2,年龄结构比例采用1~3 a竹株各占25%,4 a生竹占20%,5 a占5%。每年6月份结合竹林深翻、挖除开花竹、病竹及年龄在5 a以上的老竹。
  6.4水分管理
  在竹鞭生长与笋芽分化季节、出笋期,如天气久晴不雨,降水不足,土壤干燥,应及时进行浇水;梅雨季,久雨不晴,土壤积水,需清沟排水。
  6.5施肥
  6.5.1施肥原则
  测土平衡施肥,有机肥、生物肥、化肥合理搭配施用,培肥地力;控制施肥总量,控制无机化肥的施用,增施有机肥与生物肥。
  6.5.2肥料选择
  可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获准生产的各种商品肥料。推广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各种农家肥料和竹笋专用生物有机肥。
  6.5.3施肥数量与方法
  丰产笋用林,施N 360~540 kg,P2O5 120~180 kg,K2O 240~360 kg。氮、磷、钾比例采用3∶1∶2,并根据目标竹笋产量与土壤肥力适当增减。根据竹林生长,各个生长期采用以下施肥时间与方法:①3月份结合挖笋施“长笋肥”。在挖起的笋洞内,每穴施尿素等速效肥20~30 g并覆土填穴,或采用雨后撒施或沟施240~360 kg/hm2;②5~6月份结合深翻林地施“发鞭肥”。撒施竹笋专用肥(N15∶P2O55∶K2O 10)600~900 kg/hm2,施腐熟厩肥12 000~18 000 kg/hm2,结合松土,深翻入土;③8~9月份结合浅锄施“笋芽分化肥”。可施竹笋专用肥600~900 kg/hm2,采用撒施,浅翻入土;④11~12月份施“发笋肥”。可施生物有机肥4 000 ~6 000 kg/hm2,铺施地表或加土覆盖。
  6.6竹林保护
  6.6.1钩梢
  钩梢时间在6~7月份进行,留枝12~16档。
  6.6.2挖退笋
  及时挖出退笋。
  7覆盖早出
  7.1覆盖要求
  覆盖时间为11月中旬~12月上旬;覆盖材料可选择稻草与谷壳,或竹叶、麦壳、杂草等;覆盖厚度为25~30 cm。
  7.2覆盖方法
  采用双层覆盖法。下层为增温层,占总厚度的三分之一,厚8.5~10.0 cm,用增温效果好的材料,如竹叶、稻草(须切断为20~25 cm长)、杂草等;上层为保温层,占总厚度的三分之二,用谷壳覆盖16.5~20.0 cm,控制地表溫度15~25 ℃。母竹正常留养,可多年连续覆盖,覆盖4年应加客土1次。一般采用连续覆盖4年,自然生长2年的方法。
  7.3移去覆盖物
  3月上旬,当气温上升到20 ℃以上时,应逐步搬去覆盖物,谷壳收集后,下年再利用,并开始留养母竹。
  8病虫害防治
  8.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原则,采用无公害技术措施,开展细叶乌头雷竹绿色无公害防治。
  8.2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虫害种类有竹小蜂、竹蚜虫(包括竹色蚜)、竹后粗腿蚜、竹梢凸唇斑蚜和矢竹斑蚜、竹介壳虫(包括竹巢粉蚧、竹皱绒粉蚧、竹白尾粉蚧、竹拟白须盾蚧和霍须盾蚧)、竹笋夜蛾、一字竹象、竹螟、黄脊竹蝗、竹舟蛾、竹毒蛾、竹卵圆蝽、金针虫、竹煤污病、竹丛枝病、竹秆锈病、竹枯梢病。
  8.3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常用防治方法(见表1)。
  9竹笋采收
  春笋除选留足够数量的大笋、壮笋培养新竹外,其余竹笋出土10~15 cm时全部采收。覆盖后,当竹笋即将露出覆盖物时,及时进行采收,除选留足够健壮竹笋培养新竹外全部采收,扒开覆盖物,用笋锄或笋锹从笋基部切断,整株挖起,不损伤竹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