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建彬 陈建平 陈昌兴

  摘 要 本文以某普通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根据该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反馈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和措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该教学模式。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软件工程 新工科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1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NG Jianbin, CHEN Jianping, CHEN Changx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
  Abstract Taking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a lo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students' inadequate practical ability and weak sense of teamwork,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pplies it to the actual training process of talents in the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programs and measures, further refor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new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大數据、AI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及产业化,在促进全球IT产业大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各IT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1]作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需求也日渐旺盛。这些专业技术人才,除极少数来自于企业实践、相关培训机构等社会机构外,大都来源于高校的培。[2]为实现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和“人工智能”等国策,为将我国打造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国内的知名高校和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明确新工科的建设目标和内容。[3]作为新兴工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自然被纳入新工科的建设范畴。[4]
  然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培养符合IT企业需求的高素质软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成为许多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5]为此,本文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学校已有的办学实际,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反馈进行一定的改进和探索,为其他同类兄弟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借鉴和思路。   1 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区别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在理论教学中的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稳定、教学场所固定、管理配套服务到位、制度保障有力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IT企业独有的利益驱动、应用导向、前沿技术引领等特点,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面向实际应用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由校内老师在校内指导学生完成不同,该模式的实践教学任务主要是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完成。
  该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对象是已完成大三学习任务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分为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进行,其中专业实训自大三暑假结束前4周左右开始,持续时间为9周,安排学校指导老师以及企业相关技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项目,完成由学校学习到企业应用的过渡;之后转为12周的毕业实习,该阶段各合作企业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一定的选拔措施,合理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实际岗位进行实习,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
  2 存在的问题
  该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之后,便被应用到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一方面,软件工程已成为学校最热门专业的之一,从近几年的新生招录情况看,尽管软件工程专业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该专业的第一志愿投档人数仍然年年爆满。另一方面,毕业生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根据学校组织的就业情况回访及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对的广泛好评,同时学生对专业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稳居学校各专业前列。此外,根据实际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该方案在具体实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欠考虑的地方,具体如下:
  (1)合作企业更换频繁,缺乏长期合作。目前学校选择合作企业的方式,主要采用企业到校宣讲,之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报名,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确定合作企业的方式。这种方式尽管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最大限度的给予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上一届或者前几届师兄师姐的言论影响,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合作企业每年更换频繁,学校和企业之间难以形成长期的合作,不利于学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2)时间安排与校园宣讲冲突,错失就业机会。校内实训的部分时间是每年9月到10月中旬,而这段时间恰好是每年各大企业的校招时间。由于知名企业或规模以上的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到普通地方高校进行宣讲,因此大部分学生想趁这次机会到附近地区的高校参加校招,从而增加自己就业的几率。但是这段时间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能力强的学生,白白错失机会,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反馈意见最多的问题。
  (3)实训内容一刀切,缺乏个性化定制。目前的校内实训,主要分知识补强和项目应用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和素质能力的不同,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这两个阶段的学习中,最终导致那些能力强的学生索然无味、浪费时间,而能力差的学生来不及消化,跟不上节凑,疲于应付。
  (4)实习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跟踪。关于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学校定时巡查、合作企业跟踪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广泛分散于不同实习企业,每个企业情况迥异,这种做法很难保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比如,有的学生频繁更换实习单位,导致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有的学生则以企业培训或者工作繁忙等理由推脱,不去积极配合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
  3 改进措施
  (1)对合作企业的选择,需建立在合理的评价制度上。首先,在意向企业到校宣讲前,需学校组织相关人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听取企业汇报、现场走访调查、进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该企业进行全面的调研,重点考察企业的资质、主营业务、企业规模、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对该企业综合实力的科学判断,淘汰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其次,可组织学生去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见习,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第三,结合企业到校宣讲后学生的选择情况,最终决定合作企业。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对合作企业的考察周期进行调整,可由原来的每一年变更为每两年或者更长时间,这样有利于校企双方积累相关经验,改正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校企双方的长效共赢。
  (2)合理安排实习实训进度,解决时间冲突。对于实训时间与“秋招”时间冲突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进度或时间来解决。一方面可将9周实训贯穿整个暑假,即将原来9月到10月中旬的实训提前到暑期中,这样既可以解决时间冲突的问题,又可以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训知识的总结和消化,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适当调整实训课程内容解决这一问题,即在实训后期的内容安排上进行合理设计,提高团队项目开发的时间自由度,让学生在不影响各自团队项目总体进度的情况下,可安排时间去处理进行其他事情。
  (3)个性化制定教学内容,做到全员覆盖。对于教学内容单一,容易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学校可释放更多的权力给合作企业。合作企业可根据学生生源的质量、知识水平层次等因素,制定多样的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能力稍弱的学生,可加大知识补强阶段的授课力度,实训内容以知识补强为主;而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难度较高的项目,或者补充一些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或应用给这些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均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有所收获,了解当前的技术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状况。
  (4)实行专人管理,增加过程考核。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之后,由于各实习企业的地理位置、实习岗位的要求等情况迥异,导致学校和合作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难度陡增。对于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人员安排,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合作企业,大都是安排相关的老师或者员工进行兼职管理,而繁重的日常工作压力,极可能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为此如果条件允许,可安排专人负责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另一个解决思路是让学生毕业论文的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日常的跟踪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其实习项目关联密切,同时毕业论文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学分、甚至顺利毕业,因此该方案可能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4 结束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师资缺乏、教师工程经验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地方高等院校进行以社会实际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和转型发展。但是,也面临校企制度不同,学校占主导地位,客观的企业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校企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和维持等问题。为此,解决新工科背景下符合地方高校学科发展实际的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事软件工程行业的社会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陶铭,曲超,洪小宇.“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7(7):39-43.
  [2]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3] 教育部高教司.“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4(2):24-25.
  [4] 张小川,周龙福,凃飞,曾鹏.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软件工程,2018.21(3):6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0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