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旱作区全膜玉米减穴增株套种早豌1号栽培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从范围、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等方面规范了旱作区全膜玉米减穴增株套种早豌1号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减穴增株;套种;早豌1号;栽培技术;旱作区
  中图分类号    S513;S6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096-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玉米是会宁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全膜双垄沟播为主要种植方式,常年播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对会宁县旱作农业生产有着重大贡献。在玉米生长前期,对光、热、水等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通过全膜玉米减穴增株套种早豌1号,能够有效提高光、热、水等资源的利用率[1]。此外,套种还能增加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实现增产增收[2]。套种早豌1号后,可利用豌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实现用养结合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能更好地发挥早豌1号矮杆、早熟、高产、抗逆、优质高蛋白等特性,很好地发挥套种栽培的优势。为更好地指导大田生产,加快推广全膜玉米减穴增株套种早豌1号栽培技术十分必要。制定旱作区全膜玉米减穴增株套种早豌1号技术规程,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时期及方法、田间管理以及套种豌豆的早熟性等方面合理调节玉米、豌豆的生育进程,从而有效地解决玉米套种豌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旱作区粮食产量和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地全膜玉米减穴增株套种早熟豌豆栽培技术。本标准适宜于年降雨350~500 mm的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地区。种子质量符合《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GB 4404.2—2010)、《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 15671—2009)的有关规定。肥料按《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496—2010)执行。农药使用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的有关规定。农膜符合《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DB 2443—2014)的有关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减穴
  减穴即减少播种穴数。
  2.2    增株
  一是增加每穴株数,由原来的一穴单株增加到一穴多株;二是增加单位面积播种株数。
  2.3    划行起垄
  先用行距40~70 cm的划行器划行,然后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机全田起垄,小垄宽40 cm、大垄宽70 cm,垄高5~10 cm。
  2.4    全膜覆盖
  采用宽120 cm、厚0.008~0.012 mm的抗老化地膜,于秋季或顶凌全地面覆盖,膜与膜相接在大垄面中间的位置[4]。
  2.5    宽垄穴播
  豌豆采用点播器播种,在大垄上播2行或1行,播种深度为3~5 cm,穴距平均约16 cm,每穴播2~4粒;玉米采用减穴增株技术,用点播器在小垄沟内点播,每穴播2~3粒,密度为6.00万~8.25万株/hm2。
  3    栽培技术
  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栽培措施,仍按常规农艺措施实施。
  3.1    播前准备
  3.1.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旱川、旱塬、梯田、沟坝、缓坡地(坡度在15°以下),前茬选择小麦、玉米、胡麻等。
  3.1.2    深耕蓄墒。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接纳降水,并及时耙耱收墒,熟化土壤。做到深耕、细耙、平整、无杂物,以利于铺膜播种。若为全膜玉米茬,则覆膜前揭去旧膜,耕深达到20~25 cm,打破犁底层,施足底肥,做到地面平整无坷垃、无根茬。
  3.1.3    施肥。重施有机肥、施足化肥,以达到一次覆膜连续多茬种植和保证主作物玉米产量的目的。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5~60 t/hm2,氮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基肥施纯N 120~135 kg/hm2、P2O5 90~120 kg/hm2,N∶P2O5=1.000∶0.667~1.140,结合整地施入。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穴施)剩余50%氮肥。
  3.1.4    土壤处理。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g/hm2兑水750 kg/hm2全地面喷施,喷完后及时覆膜或边喷药边覆膜[5]。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整地进行浅耕,并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兑水750 kg/hm2喷施或加细沙土450 kg/hm2拌成毒土撒施。   3.1.5    地膜选择。选择宽120 cm、厚0.008~0.012 mm的抗老化地膜,用量为105~120 kg/hm2。
  3.1.6    品种选择。早熟豌豆品种为早豌1号。玉米选择株型紧凑、矮秆的先玉335、郑单958、敦玉13等品种。
  3.1.7    种子处理。人工精选豌豆种子,除去秕瘦粒、破损粒、虫蚀粒、病斑粒和杂粒,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以上,播种前晒种2~3 d。玉米一般采用包衣种子。
  3.2    播种
  3.2.1    播种时期。豌豆适宜播种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当时的气候特点、土壤墑情等确定播种期,一般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玉米播种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3.2.2    播种方法。豌豆采用人工点播器或穴播机在大垄上穴播,大垄宽70 cm,穴播1~2行。播2行时,行距20 cm,距玉米25 cm;播1行时,距玉米35 cm。播种深度为3~5 cm,穴距为16 cm,每穴播种2~4粒。玉米采用减穴增株技术在小垄沟穴播,每穴2~3粒,穴距依据实际密度确定。播种后,用湿土、细砂或草木灰及时封住种孔。
  3.2.3    播种密度。降水量350~380 mm区域,豌豆于大垄上种1行,密度为56 850穴/hm2,平均播113 700~227 400粒/hm2;在降水量为380~500 mm的区域,于大垄上种2行,密度为113 700穴/hm2,平均播227 400~454 800粒/hm2。玉米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年降水量和品种特性具体确定,肥力高宜密,肥力低宜稀;降水量少宜稀,降水量多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玉米在降水量为350~380 mm、海拔2 000 m以下的区域,每穴播2粒,播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在降水量为380~500 mm或海拔2 000 m以上区域,每穴播3粒,播种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
  3.3    田间管理
  3.3.1    前期管理。播种后若遇降水,覆土容易形成板结,导致幼苗出土困难,因而玉米、豌豆均要在播后出苗时破土引苗,即在幼苗破土前压碎板结,把幼苗从膜孔中引出。出苗后,要随时查看,及时查苗、补苗,维护地膜,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
  3.3.2    中后期管理。豌豆虫害以豌豆象和潜叶蝇为主。其中,豌豆象是豌豆产区普遍发生的虫害,早豌1号开花早,豌豆象会聚集危害,受害率接近种粒的50%。豌豆象活动期长、迁飞活跃、耐药性强,在现蕾期即要开始防治,适宜的药剂有20%阿维杀蝉、毒死蜱、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4.5%高效氯氰菊酯等,每隔7 d喷药1次,连喷3~4次,早喷药还能兼防潜叶蝇危害。在生长中后期,还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防治白粉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10~15 d喷1次,连续喷3~4次。防治灰霉病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4 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要追施壮秆攻穗肥,可采用玉米点播器或追肥枪从两穴间打孔追肥,一般追施尿素225~300 kg/hm2,施肥位置不宜离根部太近;此期还要注意防治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及玉米螟等病虫害,可用本冠60 g/hm2+0.5%苦参碱水剂300 m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玉米生长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要保护好叶片,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粒多、粒重。
  3.4    适时收获
  豌豆茎和荚全部变黄,籽粒变硬、与荚壁脱离,叶片全部脱落,用手摇动植株有响声即为最佳收获期。玉米苞叶变枯,籽粒变硬有光泽、乳线消失时适宜收获,果穗采收后要及时晾晒,防止淋雨受潮导致籽粒霉变,待水分含量降至14%以下后,脱粒贮藏或销售。
  3.5    留膜免耕多茬种植
  在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休闲期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然后用穴播机在沟内追施肥料(雪后追施、雨前或趁墒追施),适时播种下茬作物。
  4    参考文献
  [1] 文凤,孙占祥,白伟,等.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0(5):6-9.
  [2] 徐庆全.玉米与向日葵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96-97.
  [3] 郭永华,李强,李茂廷.玉米套种豌豆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11):25.
  [4] 郑佳航,丁永清.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8(6):10-12.
  [5] 李福,刘广才,吴永斌,等.甘肃省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5):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7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