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一些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明华 胡波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由此导致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地下水的超额开采,使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引发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该文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探讨了因水资源过度开发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  过度开发  水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056-02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40%作为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值,用地下水可更新量作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值。但就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而言,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远超40%的国际限值,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质也日益恶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河流干枯、断流,湖泊萎缩,使得流域内的水生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物的多样性减少;而地下水资源的超采,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变差,形成地下漏斗与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在确保人类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是需要认真思考面对的重大课题。
  1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北方一些水资源相对较为缺乏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远超国际40%的限制,有些地区的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98%。辽河、黄河、淮河等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也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我国地下水资源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近20年来,我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m3的速度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全国地下水超采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00亿m3增加到了现在的228亿m3,地下水超采面积由5.6万km2扩展到了18万km2。全国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比达到了30%。北方城市大多以开采地下水主,其中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2%和66%。
  2  水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1 地表水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我国很多河流出现了断流现象,不仅仅是干旱少雨的西北部地区出现河流断流,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据相关统计,在我国各大流域各级支流的近10000km河长中,已经有约4000km河道长年干涸,另有一些河道虽然看似有水,却主要是由城市废水、污水和灌溉退水组成,也基本没有了天然泾流。我国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在全国在大部分地区都远超限值,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河流的超限开发,使水生环境、生物多样性等遭到破坏,很多水生动、植物消失、退化,河流纳污能力减弱,水质污染严重。
  2.2 地下水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有95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华北地区主要水源地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华北平原已形成大面积地面沉降,沉降量超过200mm的区域已达6万多km2,占华北平原面积的近一半,北京、天津、沧州等沉降最为严重。
  除地面沉降外,由于地下水超采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包括地下漏斗、地裂缝以及海水入侵等。地下水的超额开采,改变了岩土体原来的应力状态和平衡条件,使岩土体结构和稳定性造到破坏,形成地下漏斗,进而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和地面塌陷是超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又一环境问题,据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统计,已发现地面塌陷点700多处,有塌陷坑3万多个,其中因超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塌陷点占27.5%;海咸水入侵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淡水,导致淡水水头低于附近咸水或海水水头时而引起的咸、淡水界面向陆地推移扩散的现象。如海河流域近几十年来, 随着河流季节化的不断发展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在下游平原区及沿岸地区引发了海咸水入侵。
  3  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一些治理对策
  3.1 统筹兼顾,设立科学、严格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建立在单一目标之上的水资源开发,无疑是盲目的。我国长期以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目标、核心目标甚至唯一目标,很大程度上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失去了应有的管理控制,全国各地以经济发展为重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持续恶化。要改变此种情况,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目标为一体的新型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举措,而前提,则必须要设立科学、严格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尽可能的兴利避害,减小因为水资源开发导致的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一直较为粗放,效率低下,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是水资源的紧缺及过度开发,另一方面却是浪费现象严重,利用率低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基于此种现状,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应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着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田灌溉用水,应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输水渠道的管道化、防渗化,减少灌溉用水输送过程的浪费;应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在工业用水方面,应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改善工艺流程,淘汰一些落后的工业设施与产能,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城市供水方面,应大力新建、改建新型的城市供水管网,对供水管网的跑、冒、滴、漏等问题实施全面监测,杜绝水资源在供水过程中的浪费;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节水观念,增强民众的节水意识。
  3.3 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和水体保护工作
  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应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等手段来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有关水利方面工作方针、政策,做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解决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在水体保护工作方面,要因地制宜,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协调好水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濟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和谐发展。
  4  结语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也是推动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全社会必须要正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手段来协调好人水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东曦.关于生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8(8):36-37.
  [2] 朱武,俞婷.盘龙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16,16(6):26-28.
  [3] 长江.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将划红线严格控制过度开发[J].人民长江,2014,45(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4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