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式实训实习基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明君 张月 蔡洁

  摘   要:智能制造产业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应用技能型人才,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由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兼顾动态监控和可持续发展,探究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路径。
  关键词:共建共享;智能制造;动态监控;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普遍特征,也是中外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成了校企合作研究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分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保障机制和具体解决措施[1]。
  1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现状
  1.1  功能单一、无法紧随社会
  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符合学校和社会需求。但是目前规划功能不够开放,发展空间有限,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当相应技术和需求被新技术替代的时候,实训基地无法满足最新社会需求[2]。
  1.2  基地闲置不能充分使用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因为新专业申报、学校评估、合作企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仓促建成了一些实训实习基地,虽然完成了当时的一些任务,解决了一定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规划不够科学、前沿,导致很多实训基地在完成了一定的任务、进行了一些实训工作后,基本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极大浪费了学校和社会的有效教学资源,也为后续工作开展带来弊端。
  1.3  共享紊乱、无法有效协调
  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和校外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基地建设功能也较全,既能满足学校的教学任务,也能兼顾校外企业人才培养培训、成熟成品生产等任务,但是基地所有权、使用权不清,双方使用功能和时间重叠,无法找到一个很好的协调和解决方案,导致共享实训基地使用不能效益最大化[3]。
  1.4  制度缺失、容易引发矛盾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虽然提出已经十几年了,也进行了漫长的探索,但是一方面,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纲领性、指導性、可操作的制度;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合作项目内容、合作企业规模和性质差异较大,使得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2    建设思路
  2.1  “三位一体”的主体协同
  高职院校共享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校为本、政府参与、企业融合的“三位一体”主体协同模式,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智能控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建设。
  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创新人才的需求,共建共享、合作互补是高等教育的共同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腾飞的需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所在的溧水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17年,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3大产业发展,是溧水区政府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创新集聚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2018年自搬至溧水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来,一直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区域人才需求为重点培养方向,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共享使用中得到了政府和开发区一批智能制造企业的支持与合作。
  2.2  共享模式
  共享模式和共享经济是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仅要突出共建,还要体现共享模式。大部分实训基地建设都是学校出场地和资源,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建成之后往往只是作为学校资产,仅供学生教学使用,企业只是作为辅助对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与企业进行基地共享。基地建成之后,主体资产归学校,企业也具有一定的使用权。在完成学校各项规定任务之外,企业可以根据前期制定的管理文件和约束方案,使用实践基地进行员工培训、项目研发等不需要大量生产环节的工作。
  2.3  动态监控
  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具体如下:首先,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合作建设与使用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成立基地管理组织,制定严格的制度,定期开展交流和研讨会,双方定期安排人员去对方单位学习。其次,要建立教学保障机制,教学是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实验室建设成果的标准。最后,要明确基地使用管理机制,基地建设产权归学校、企业也具有一定使用权,这就必须在建设初期明确各自职能,建立对实验室使用的规范流程,定期对基地进行检查。
  2.4  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往往因为技术的更新、合作企业的改变、学校专业的调整等而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观念上有所突破,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也需要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和指导,并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    建设内容
  3.1  实训教学
  实践基地建设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服务学生,主要功能是进行课程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以课程教学为中心,邀请校外专家、校内任课教师共同设计和规划基地的建设。很多实验室在建成之后往往成为摆设,主要就是设计时没有全面考虑基地的功能建设,导致功能单一,只能进行有限的使用。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要紧跟社会需求。
  3.2  项目合作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都是双师型人才,既具备课堂教学能力、掌握较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部分教师就是从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中转岗而来。很多在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学校中无法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很多专利成了“一纸空文”。很多本科院校都成立科学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速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让校内教师与相关企业通过横向课题研究的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既充分利用了实践基地,又能够很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
  3.3  顶岗实习
  实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顶岗实习是各种实习中最有效的部分,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学生直接分配到企业中去,参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由企业主管人员管理,学校老师进行监督和参与。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的建设初始就是学校搭台、企业共建共享,完全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建设,不仅是仿真实验室,而且具有真正的运行能力。
  学校可以利用共享实验室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培训,一方面,不受企业时间、距离等限制,另一方面,能够在大一、大二提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教学师资和各方面资源。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选派优秀人员组成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岗位设置、人才选拔、项目管理和实施。同时、学院也要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确保项目运营正常进行。
  3.4  社会培训
  智能制造行业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需求极大,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技术提升、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以基地为依托,发挥基地师资、设备、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优势,承担政府部门、其他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的面向社会人员(在岗进修人员、创业者、待业大学生等)的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既服务了企业和社会,也能够提升学校在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托政校企共建平台,致力于服务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定能助力地方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蒋青泉.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1):145-147.
  [2]朱正浩.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智能制造的路径探索:以宁波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39-42.
  [3]杨若凡,刘军,李晓军.多方协同开展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农业,2019(3):110-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9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