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静涛 朱秋霞 孙经纬

  摘要:在线学习是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学习参与度是学生高效投入在线学习的关键。基于以上背景,首先介绍了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内涵与情境认知理论及学生参与理论;论述了利用上述理论进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策略设计的思路;设计了行之有效的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提升策略,使在线学习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得以发挥,优化学生学习成效,为新时代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生参与度;在线学习;情境认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1-0225-02
  随着智慧教育、精准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不同,在线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传统课堂中,教师采用讲授性教学形式,这有利于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监控管理整个教学过程,对于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是有利的。但是这类面对面的教学却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的“自学”。互联网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地获取、存储、传递、共享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的同时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可以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学生认知负荷减少,学习效果提升。
  由于在线学习中师生时空分离的特性,教师难以判断学生是否全身心地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在线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学习过程常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师生交互不良等问题凸显。学生参与是现代教学的核心与目的,也是一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离开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都难以通畅”。Andrew与Ronald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学习绩效是明显的正相关,学习参与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绩效。Garrison等人指出有效学习的发生一定是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认知存在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线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在线学习活动,是保障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效的关键。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线学习需要良好的成效则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线学习。
  1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内涵
  英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通过对学习参与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于2010年得出,学生的学习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嗍。与传统学习参与度相比,在线学习参与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环境的不同。Hrastinski(2008)认为在线学习参与度是指学生参与学习并维持和其他学习参与者关系的复杂学习过程,表现为在线学习过程、离线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交流、思考、感受和归属感等。学习者并不会因为学习环境的转变而改变参与的本质,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参与依旧是传统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情感参与的融合。
  2理论基础
  2.1情境认知理论
  J.S.Brown等人认为学习的认知过程是基于情境建构的、指导的和支持的,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活动通常在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都会将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背景相联系。“情景”一般具备三大特征,分别是真实性、实践性、社会性,所以情景化的知识,也一般具备该特征。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对于个体而言,单纯存在于在书本上的文字不能称之为知识,只有被学习者学习、被使用才会具有知识存在的意义。情景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参与的重要性,对社会或者学习活动的参与本身其实就是学习,而知识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结果。
  2.2学生参与理论
  Astin在1984年提出了学生参与理论(student InvolvementTheory),他认为“参与”在人类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学习投入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学生参与理论包括两大特征:第一,学习者投入到自己学业和其他有效教育实践中的时间和精力;第二,院校如何通过合理分配资源、组织课程教学等实践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该理论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取得高效的学习。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网络学习社区的知识情景建构中,以促进学习者在线交互。积极的学习环境的搭建是高效学习发生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而学生投入理论不仅能够用来指导研究者对学生发展的调查研究,也可以用来帮助教师设计更合理的学习环境。
  3提高学生在线参与度的策略设计
  基于上述学生参与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以提高学生在线参与度为目标,设计了包括引导、监控、交互、反馈策略在内的四大策略,以支持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的参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和学习热情,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
  教师设计引导课程,激发学生知识建构。当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中,若不能及时适应,学习者就会出现参与障碍,影响参与的热情。特别是首次接触在线课程的学生,对网络课程形式的陌生,先有专业知识缺乏或不足,那么学生在开始课程时便会处于无力、被动状态。这时教师对课程的良好组织便显得十分重要。通知学生课程进程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在线课程活动,告知需要遵守的规范。通过创设反思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反思。如开课前可教师让学习者填写自我预评估表,使教师也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课程的组织。学生通过反思来确定该门课与自己已有认知体系中知识的联系,并据此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知识主动构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劣构性问题,当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通过反思来发现冲突产生的原因,再生成消除冲突的方案,即遵循“冲突一反思一生成”的逻辑,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教师加强监控管理,维持社区学习活力。监控策略主要以支持学生交互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在线讨论的有效参与以及完成线上学习为目的,从而对学生的参与行为采取全程观察、监督、控制、协调和管理的过程。在线学习异步的特点改变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转向了“屏对屏”的交流,少了教师面部表情的示意。学习者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参与意识减弱等,出现浅层次学习行为。兴趣是吸引学习者投入学习的催化剂,过于简单和过于难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可通过访问课程活动数据、讨论区交互数据等查看学生对哪块内容讨论不充分,哪块内容学生学习的时间过于短暂。然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及时的修正,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将内容实际化、趣化,吸引学生注意,督促学生学习。
  教师鼓励促进交互,减少学习孤独感。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及构建都离不开交互。师生的在线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线学习的孤独感。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仅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更多的是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建构得到的,而这种有意义的建构基于一定的情景。师生可以依托网络对某一学习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弥补课堂时间有限造成的讨论深度不够等问题。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交流共享,相互研讨、反复雕琢,逐渐形成新的认知,完善原有认知体系。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和同伴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观点,不同立场互相碰撞,达到对学习主题的批判性的理解。为了营造良好在线学习情境,教师在开课之初,向学生发布欢迎信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区进行交流,开展自我介绍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在线学习归属感,提高学生在网络社区中的社会存在感,减少学生的孤独感。
  教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在线有效学习的发生需要教师、同伴及学习者相互协作交流,教师的及时反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及时的反馈就是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有效及时的反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及学习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及时的反馈对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提升学生在线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深远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Moodle的聊天室或微信群、QQ群进行文字交流或视频互动,这些工具将帮助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可结合使用正负反馈,正反馈是指教師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正确反应;而负反馈是指通过批评、处罚等手段消除学生的不良和错误反应。这些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投入,得到高效的在线学习成果。
  4结束语
  随着新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学习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在线学习为现代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为学校教育的推进提供了契机。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及帮促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取得高效的在线学习成果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4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