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皖南山区乌桕的特征特性及种子育苗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介绍了乌桕的特征特性,并从采种、种子处理、选择与处理、播种和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乌桕种子育苗技术,以期为乌桕种子育苗提供参照。
  关键词    乌桕;特征特性;种子育苗;皖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B
  乌桕(Sapium sebiferum(Linn.)Roxb.)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东至台湾,南至海南岛,西至四川中部海拔1 000 m以下,西南至贵州、云南等地海拔2 000 m以下。人工栽培区多在长江流域以南,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50~1 000 m之间的山区、路边、河岸、住宅四周、丘陵和退耕还林地。乌桕是我国特有的油用经济林树种,其种子外被白色蜡质,可榨取25%的皮油,种仁可榨取16%左右的青油,总出油率达41%以上,是重要的工业用油。因此,乌桕是理想的能源树种之一。
  皖南山区以歙县、休宁乌桕分布最多,其次是大别山岳西、金寨、潜山、石台和祁门等地。休宁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树种,造林成绩喜人,经济效益可观。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乌桕种子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乌桕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 m以上,树冠高大近球形。树皮呈暗灰色,树皮幼时稍粗糙,老时呈纵裂。小枝较细,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状卵形,先端突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叶柄细长,顶端有2个腺体,秋季落叶前叶色常常变为红色。叶和树干均无毛。花小,黄绿色,花序穗状顶生,雌雄同株。三棱状球形蒴果木质,直径1.5 cm左右,一般含种子3粒,蒴果成熟时果皮呈黑褐色3裂,露出种子着生于中轴而不落。种子有蜡质包裹,种子近球形黑色,温暖山区乌桕花期6—7月,果期11月中下旬。
  乌桕为喜光树种,喜温暖气候,耐寒。主根发达,抗病和抗风能力强,乌桕树木对有毒气体危害有较强抗性。因此,乌桕树也是优良的工矿区绿化优良树种。乌桕是速生乡土树种,多生长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十年生樹高达9 m以上,胸径达18 cm以上,约8年正常结实,15年后开始丰产,60年后树势开始逐渐衰老,结果减少,乌桕树寿命达100年以上。
  2    种子育苗技术
  2.1    采种
  休宁县乌桕采种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以后,选生长健壮、籽粒和种仁饱满的乌桕树作采种母树。当果壳脱落露出白色蜡皮种子时采收,用枝剪剪下小枝,日晒脱粒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干藏。种子千粒重210 g左右,出种率60%~70%,种粒数3 120~5 840粒/kg。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水选2次,去除漂浮种子,再将种子置于70 ℃水中浸泡12 h,浸泡期间要经常上下翻动,待水冷却后换水重新浸泡1次,待水温下降至常温后用手搓洗,去除种子表面蜡质,最后将种子与中粗砂混合装袋进行揉搓,直至种子表面有磨砂感,筛去粗砂,用清水漂洗2次,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即可播种[1]。
  2.3    育苗地选择与处理
  乌桕育苗地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坐南朝北的砂壤土或含砂性中等的农田。播种前7 d整理苗床,均匀施入腐熟的厩肥30 t/hm2、腐熟菜籽饼肥3 t/hm2作为基肥,同时均匀施入呋喃丹颗粒30 kg/hm2杀灭地下害虫。深耕土壤40 cm以上,然后经多次犁耙使土壤细碎,及时平整土壤做床,床高30 cm、床面宽1.2 m、苗床长15 m,步道宽40 cm,四周排水沟深45 cm,要求排灌通畅。最后喷1遍1%多菌灵水溶液杀菌待播[2]。
  2.4    播种
  春播育苗采用苗床开沟条播法播种效果较好。3月8日取出干藏种子进行处理,3月10日先在整理好的苗床上开3 cm深的条状播种沟,播种沟间距30 cm,每条播种沟播种16粒,播种后覆盖土1.5 cm,喷1遍透水保湿,然后盖干净稻草4~5 cm,并用绳子固定住覆盖的稻草,防止风吹和小动物危害。播种后要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播种育苗正常进行。乌桕种子经40 d左右出土,当种子有30%左右出土时,分批揭去覆盖的稻草,苗木出齐时,稻草全部移出育苗地,于傍晚再在苗床上喷1遍0.5%多菌灵溶液杀菌[3]。种子发芽率在75%左右。
  2.5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以后要保持苗床湿润,幼苗长出2片真叶以前,苗床不必松土和除草,长出2片真叶以后,苗床上的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幼苗初期禁止使用除草剂除草。可对苗床进行浅松土,幼苗根部周围土壤松土时尽量不要松动,防止伤及幼苗根部,造成幼苗死亡[4]。
  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对苗木进行间苗。间苗时要遵循“间弱留强、间密留稀、间小留大”的原则。第1次间苗保留30株/m2,7 d后进行第2次间苗,保留16株/m2。间苗可以和补苗同时进行,补苗后要每天浇水2次,直至补植苗木成活为止。
  皖南山区5—6月是雨季,7—8月是伏旱期。进入5月以后,苗木生长速度加快,需水需肥量猛增。其间需对苗木精心管理,如果水量和肥量不能及时跟上,苗木就会出现封顶死亡现象,苗木高度达不到出圃要求造成育苗失败。具体做法:雨季及时做好排水工作,经常松土和除草;每隔15 d左右浇1次尿素速效肥,施肥水量可根据天气条件决定,一般苗床较干时施肥水量要大,苗床较湿时施肥水量要小;施肥过后要对苗木及时浇水洗头,防止苗木嫩头产生肥害。
  6—8月,若遇连续干旱,需对育苗地进行灌溉,注意太阳落山以后开始放水,太阳出山前将育苗地水排干。灌溉时水要略低于床面,让水慢慢渗入苗床,灌溉不可经常进行,以避免造成苗床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差、苗木根部腐烂。8月底停止施肥和减少浇水次数,使苗木尽早木质化顺利过冬。合格苗产量可达9.6万~10.5万株/hm2,翌年春季可以起苗造林绿化。
  3    参考文献
  [1] 黄华明.乌桕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研究[J].武夷科学,2009(1):120-127.
  [2] 陈余朝,刘瑞兰.乌桕育苗及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75.
  [3] 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4] 李冬林,黄栋,王瑾,等.乌桕研究综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9(4):43-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