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对德育教育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分析了根据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教会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学生进行“快乐”为本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快乐”,传递“快乐”;用“快乐”赶走校园暴力、校园抑郁,让学生学会疏导自己的心理。通过笔者的研究尝试,发现抽象难懂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可以通过教师的“快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  情绪调节  快乐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231-02
  震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校园枪杀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教育研究者敲响了警钟,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这些安全问题对于全世界的校园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警示。校园安全保障工作是第一位的,保障孩子们在校的安全刻不容缓。国家已经将校园欺凌进行了立法。学校必须在班主任和德育工作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和干预。学校里必须设置心理咨询室,必须有专职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学生在学校里如果有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应给予及时帮助。情绪控制能力是一个经过研究很久的课题了,它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如快乐和憂伤等。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迅速,同时也影响孩子们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根据中学生这个特殊发展时期情绪调节能力的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具有实际意义。
  通常,我们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都比较小心,小心的原因是家长、学校、社会不愿意面对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事实。实际上我们应该用一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心理干预方法。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找到更好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1  对学生进行“快乐”为本的教育
  我们知道,中学里的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发展过程看,人类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先天的,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不断发展完善的。
  对于初一新入校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特点对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进行快速了解。对那些会因为家庭关系的变故而忧伤的单亲孩子及早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孩子形成敏感、易怒、难相处的心理,及时引导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否则他会寻找其他的宣泄方式,对其他人进行攻击,在网络上宣泄自己形成网瘾,结交不正当的朋友或者自闭。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是时常发生的。那么我们教育者就要根据孩子们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特点进行适当干预。
  例如,对待新生班主任首先进行排查,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开始,先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同时教师要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遇到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大相径庭了。有的人采取抱怨、暴力、压抑等负面情绪来对待自己遇到的压力。而有的人则是积极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寻找办法的过程中不但锻炼的自己的意志力,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将身边的例子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解决问题又不伤害他人的办法。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懂得了解决问题是快乐的、积极的、阳光的,也是有成就感的。
  生硬的心理干预会让学生反感,起到相反效果,因而,从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快乐”,包括教师的表情、语气、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师的积极、乐观、严谨的生活态度。
  (1)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生活与未来永远充满信心。
  (2)学会幽默。
  (3)发现美的能力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充分发挥课堂灵活多样的形式,满足学生兴趣,可采取听音乐、交流、话剧、朗诵等多种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关注意识、提高兴趣、训练意志力习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让他们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自己都能拥有“快乐”的情绪。
  2  让学生感受“快乐”
  从自我调控的生理基础上看,人类个体绝非一出世就具备了控制自己的能力。中学生的大脑皮质的变化是巨大的,由于大脑皮质机能逐渐完善,情绪调节能力逐步提高。初二学生面临的是青春期问题。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针对学生有不稳定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常大起大落等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无论是主动参与活动,还是实践活动本身,学生终归是活动的主体。从男女的性格特点上来看,女生善于诉说、善于表露,所以在情绪上容易得到宣泄,有利于对情绪的调节;男生由于不善于表露,情绪往往得不到宣泄就会产生不正当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打架、酗酒、吸烟、劫钱、辱骂教师等,因而让学生写烦恼、说烦恼、解决烦恼、说出学生追求的真正“快乐”。帮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放松的环境给孩子机会倾诉,与别人交流自己是如何处理不良情绪的可以帮助孩子解决许多成长中的烦恼。老师要做的是观察、引导、协助,尽量不干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交流不知不觉掌握控制情绪的小窍门,同时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快乐”的传播
  乐于和善于情绪调节是为了帮助个体将内部的唤醒维持在可管理的、最佳的表现范围里;避免和减少由于失败和创伤带来的负情绪。
  例如,在班级里树立那些积极阳光心态的孩子的形象。并且让这样的孩子在班级里介绍自己处理问题和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同时表扬那些乐于助人、会和同学相处并可以自己化解矛盾的孩子。让他们在班级中有权威,孩子们看到他们的做法也会在矛盾化解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尤其是毕业班的孩子,他们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比如有的孩子不来学校上学,只要进入学校这个环境就会紧张和焦虑,无法自控地吃东西,并且吃完东西就狂吐,而且还伴有哮喘症状。孩子极其痛苦,又不得不勉强自己服从家长的要求,怕耽误课,必须来学校。对于这种孩子,我们能做的是将自己稳定平和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在孩子感受到安全的同时,让孩子干预发泄。发泄之后让孩子体会到快乐。
  同时还要建议家长对孩子要向专业的医生进行求助,同时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家庭中营造和谐温暖的环境,决不能把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传递给孩子。这需要家长具有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牺牲精神,要切实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给予孩子生活的动力和方向。
  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压力”懂得释放。建立起正确的升学观念。通过最自己的情绪调节,把压力理解成“快乐”,自己快乐也让家人快乐,把中考变成家庭和学校的战场,而自己是一个胸有成竹的战士。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抓住学生已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快乐”面对压力和困难的教育。课堂的气氛宽松,学校的大环境民主、和谐,学生的家庭环境幸福美满也会影响到孩子情绪调节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针对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进行“快乐”教育,让学生珍惜生命,感谢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只有感受快乐,传递快乐,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Campos JJ,Barrett KC,Lamb ME,et al.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In:Haith M,Campos J J,eds[J].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1983(2):783-915.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94.
  [3] 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 浙江省立项课题2003年第198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关问题的研究[Z].
  [5] 沃建中,曹凌雁.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J].应用心理学,2003(2):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3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