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二季作区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季马铃薯和夏季甘薯种植经验的总结,结合田间试验制定了技术规程,主要包括:河北省二季作区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标准的制定将推动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地膜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种植生产,使地膜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生产有规范性操作程序可循,提高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栽培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马铃薯; 甘薯; 二季作区; 复种; 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2871(2020)021-080-03
  目前我国是世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和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生产第一大国[1-2],其中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3],河北省二季作区生产的马铃薯主要为鲜食菜用。马铃薯生产适宜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工,且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甘薯是一种高产稳产、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重要农作物,并且具有抗旱、耐瘠薄、少病虫等特点,是重要的保健食品,也是淀粉、燃料乙醇和轻工产品加工的重要原料[2-4]。河北省二季作地区,春季土壤化冻早,春种地膜马铃薯在麦收前即可收获,正好弥补河北省马铃薯市场淡季供应,还不耽误下茬作物夏甘薯的种植。但生产上还缺乏相关的系统栽培技术,通过制定适宜河北省二季作区的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栽培技术规程(DB 13/T 2788——2018,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2018年8月16日开始实施),能为该地区提供科学规范的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种植技术,进而提高种植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河北省二季作区种植结构调整,节约农业用水,补充马铃薯淡季供应;为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甘薯复种栽培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范 围
  本规程规定了二季作区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二季作平原区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5],GB 18133—2012 马铃薯种薯[6],GB 4406 种薯[7],DB 13/T 2357—2016 二季作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8],DB 1301/T 217—2017  二季作区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9],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0],GB 7413—2009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11]。
  3 产地环境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3 a(年)内没有种植过马铃薯和甘薯的偏酸性壤土或砂壤土的地块。忌与茄科作物重茬。
  4 生产管理
  4.1 马铃薯
  4.1.1 整地施肥 肥料使用按NY/T 496—2010[5]的规定执行;封冻前667 m2撒施腐熟有机肥3 000~5 000 kg,深耕30 cm,整平耙细。
  4.1.2 品种选择 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2012中二级以上的要求[6]。选用生长期小于70 d、结薯集中、抗病、优质、丰产的早熟马铃薯品种的脱毒种薯。如:‘石薯1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等[12-14]。
  4.1.3 种子处理 (1)种薯存放:将种薯放在通风干燥处摊晾7~10 d,去除病伤薯块,存放于2~4 ℃的室内。(2)种薯催芽:催芽宜在有散射光的室内或塑料棚中进行,催芽温度以15~20 ℃为宜。薯块堆积厚度不超过15 cm,20 d左右分拣出芽长0.5~1.0 cm的薯块,单层摆放见光炼芽1周左右,带芽薯块使用竹筐或纸箱装运。机械种植时,种薯催芽按DB 1301/T 217—2017[9]标准执行。(3)种薯切块及存放:切块方法按照DB13/T 2357—2016[8]规定进行。播种前12~24 h切块。切块前和切到病烂薯后,切刀浸在3%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中进行消毒。每块留1~2个健康芽眼,单块质量25~30 g;多用顶芽和侧芽。芽塊要切成立体三角形或四方形,切块过程中淘汰带病种薯。小于50 g的种薯整薯播种。切好的薯块应放于竹帘或草苫上,不宜装袋或放在塑料薄膜上。在温度不低于10 ℃的阴凉通风处摊晾7~8 h,待伤口愈合后进行播种。
  4.1.4 播种时间及方法 (1)播种时间:10 cm地温稳定通过7 ℃以上时即可播种。适播期3月上旬,不能晚于3月15日。(2)播前准备:采用大垄双行播种,按行距90~100 cm开沟,沟深12~15 cm;667 m2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3.0~4.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75 kg施入播种沟内,均匀混土。(3) 播种方法:667 m2种薯用量150 kg。将发芽一致的薯块播种在同一地块,按株距放入沟内,保持芽眼朝上。每沟点2行,行距10~15 cm,株距30~33 cm,667 m2种植4 300~4 500株。播种后覆土8~10 cm,整平垄面,667 m2喷施乙草胺100 mL封地除草,用90~100 cm地膜覆盖双行。大面积种植时可机械播种,按DB 1301/T 217—2017[9]标准执行。
  4.1.5 田间管理 (1)揭膜培土:马铃薯出苗时破膜放苗,用潮土封住膜孔;种薯上覆土厚度小于10 cm的地块,晚霜过后揭掉地膜,第1次培土,培土厚度5~8 cm,封垄前第2次培土,2次培土后形成高20~25 cm的宽肩大垄。种薯上覆土厚度大于10 cm的地块,可不揭地膜,膜上覆土2~3 cm。(2)浇水:足墒播种,出苗前不浇水,现蕾期和初花期各浇1次水,盛花期浇1次透水,每次浇水“浇沟不淹背”;收获前7~10 d停止浇水。沙土地应增加浇水1~2次。(3)追肥:齐苗后随第1次浇水,667 m2追施尿素5~10 kg;初花期667 m2追施硝酸钾15 kg;盛花期后用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2次,间隔7~10 d。若有徒长,用15%多效唑喷施,667 m2用量30 g对水30 kg。   4.1.6 病虫害防治 按照DB 13/T 2357—2016[8]规定执行。
  4.1.7 收获贮藏 6月上中旬,当马铃薯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时进行收获,及时上市或避光存放。如超过20 d未上市的宜在2~4 ℃的冷库中保存。
  4.2 夏甘薯
  4.2.1 品种选择 种薯质量符合GB 4406[7]要求。选择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早中熟品种,如‘龙薯9号’‘心香’‘红香蕉’等。
  4.2.2 薯苗的选择 甘薯种苗选择符合GB 7413—1987[11]。在本地春薯田,选择4~5节无病虫、健壮的薯蔓用作种苗。
  4.2.3 薯苗的处理 将薯苗的基部叶片去掉,下端浸入50 mg·kg-1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0 min,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定植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苗基部30~60 min。
  4.2.4 扦插前准备 马铃薯收获后整地施肥,667 m2施入纯氮3~5 kg,五氧化二磷5~6 kg,钾肥8~10 kg。所用肥料符合NY/T 496标准要求。
  4.2.5 起垄 垄高20~30 cm,垄距70~80 cm。垄向以南北走向为宜。
  4.2.6 定植 采用船底形定植方法,667 m2种植3 500~4 200株。
  4.2.7 田间管理 定植5~7 d后查漏补缺,保证全苗。分枝结薯期,以促为主,保证甘薯生长的温度和水肥需要,促进早分枝。薯蔓同长期,以控地上茎叶为主。封垄前及时中耕除草,同时培土扶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如遇到甘薯茎叶早衰,应喷施2%~4%磷酸二氢钾,间隔7 d,连续喷施2次。
  4.2.8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按照GB/T 8321[10](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1)防治线虫病:整地时667 m2撒施10%噻唑磷颗粒2~3 kg,苗期喷施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2)防治麦蛾:苗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800倍液喷施。(3)防治地下害虫:整地起垄时667 m2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4~5 kg或毒死蜱颗粒2~3 kg。
  4.2.9 收获 霜前及时进行收获,以免发生冻害。
  参考文献
  [1] 刘洋,易晓峰,罗其友,等. 中国马铃薯贸易与营销策略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 180-185.
  [2] 戴起伟,钮福祥,孙健,等. 我国甘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3): 201-209.
  [3] 张淑青,樊建英,张铁石,等. 二季作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J]. 中国瓜菜,2018,31(1): 45-46.
  [4] 卢会翔,唐道彬,吴正丹,等.甘薯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9):1158-116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496—2010[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7] 国家技术监督局.种薯:GB 44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4.
  [8] 张淑青,樊建英,王海山,等.二季作区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栽培技术规程:DB 13/T 2788—2018[S].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
  [9] 张淑青,张铁石,樊建英,等.二季作区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2017,21(4): 18-19.
  [10]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8321(所有部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 7413—2009[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9.
  [12] 张淑青,樊建英,李东玉,等.“石薯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6(12): 77-79.
  [13] 洪志国.马铃薯新品种费乌瑞它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15(7): 49-50.
  [14] 杨宏福,金黎平,连勇,等.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1995(6): 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6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