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晗

  摘  要: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长达6年之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力、体能、人格健全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体验式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同行参考使用。
  关键词:小学心理课堂  小学教育  体验式教学方法  策略
  1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体验式教学模式具体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及选择,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或是情景再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创作学生能够有强烈代入感的环境,进而让学生能够有直观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枯燥教学内容的复述。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并能够内化成为自身的知识。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模式以直观经验为主,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符合这一学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小学阶段教学重要的模式之一。
  2  当前小学心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1)形式主义严重。
  现阶段的小学心理课堂的教学存在诸多形式主义问题,虽然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依旧难以彻底贯彻。很多学校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较为排斥,不能够遵循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进行,导致心理健康教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心理健康咨询室虽然开设,但开放时间极少,甚至从未开放过。
  (2)教学水平不均衡。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不同的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受限,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也较东部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即便是在同一地区,甚至是同一市内不同的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当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不重视的情况下,对于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也不会也过多投入,教师的专业性难以得到保证,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尚未发现心理问题学生不能够发现其潜在的心理问题,不能给予及时的疏导。更甚至有一部分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学等同于一般课程进行,采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誊抄笔记的教学方式。
  (3)家长不能够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家庭的建设是以父权为中心,家庭中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容子女质疑或反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诸多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是压抑学生天性的释放。一部分的家长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持有抗拒的态度,拒绝同学校教师或是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正面沟通,让小学心理健康课堂的开展难上加难。
  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课程是一种通过人与人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学习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完成一定的任务活动,使得学生建立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心理教育有一个乐观支持的心态,从而形成新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心理教育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效果评价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心理教育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障心理的健康发育,能够处理一部分负面情绪和事件的影响。它的教学效果评价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明确的对错和准确的分值来进行教学评价,它是通过学生的知识和情绪以及心理状态为导向,通过活动和体验这一主要载体,以学生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改善为主要驱动力进行教学。从本质上来看,这不是一门通过教师讲授就能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来感受心理学知识带来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获取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转变的过程;对老师来说这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途径和窗口。心理教育不仅不需要明确对错,同时没有特定的例子去限定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领悟情感、情绪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让学生的课程中去理解,在课程中去学习。
  4  体验式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开展的策略
  (1)通过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文字表述内容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难以抓住其中的重要知识,往往以直观体验为主,累积相关的经验。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部分,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及融入性,领悟到教学内容的重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在设置情境再现时,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避免创建学生陌生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环境,以学生为创作中心,才能够充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的情况变化。例如,在教授学生控制情绪,调整心态等内容时,可以模拟考试前的情境,或是两位学生发生争执后各自的心理感受,通过情境的再模拟,还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及换位思考的能力。
  (2)体验式教学应当注重过程。
  过程的进展是体验式教学重要的环节,也是其核心内容所在。当教师不能够抓住体验式教学的过程环节,将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教师在体验式教学的环节中,应当深度挖掘学生情感及心理的变化,感受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感受。在发现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环节中参与度不高时,应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情境再现的方式方法,以便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若还是有个别学生不参与其中,应当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进行深入探究,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其心理健康问题。
  (3)注重分享。
  体验式教学的另一大核心则是分享。分享的对象包括但是不限于老师、同学、家长,双方通过讨论及交流,充分体验分享的过程及心理得到疏解。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享,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能够有所提高,更好地融入社会团体的生活中,对其心理健康的建设也将大有裨益。例如,在老师在体育比赛后引导学生谈谈参与的感受,以及分享作为运动员需要坚毅品质来支持比赛进行,以及比赛后没有得到名次或没有得到满意结果时,如何排解挫败感,形成良好的心态。
  (4)根据学生的不同,实施差异化教学。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而不是“大锅饭”式的教学。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特点,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同时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是同一教学内容通过同一情境再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细致观察,以便能够充分应用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状体的持续保持。
  (5)注重同学校家庭的互动。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二者相互配合能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循环,为其提供不间断的良性循环,也能够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环境。学校作为小学生教学的主导,应当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活动中。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讲座,邀请专业的心理讲师对学生家长进行辅导咨询。
  参考文献
  [1] 金凤宇,刘凤林.体验式教学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7(16):23-24.
  [2] 钱璐.体验式教学在心理课中运用的基本路径[J].江苏教育,2018,1211(72):35-36,39.
  [3] 刘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析[J].新课程,2017(5):173.
  [4] 梁力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运用[J]. 基础教育研究,2017(7):60-61.
  [5] 徐静.“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463(9):5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5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