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羊舞岭窑青白瓷与景德镇窑青白瓷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耀武

  摘  要:江西景德镇湖田窑与湖南羊舞岭窑早期同属于烧制青白瓷的瓷窑体系。该文通过对宋代景德镇湖田窑与羊舞岭窑早期(宋元)青白瓷的窑炉与窑具、装烧工艺、制作工艺、品种与造型、胎体与釉色、装饰等各方面特征的研究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两窑既有同时代的共性,又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羊舞岭窑早期青白瓷既是受湖田窑青白瓷的影响而产生的,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关键词:景德镇湖田窑  羊舞岭窑  青白瓷  比较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c)-0219-02
  湖南烧制陶瓷的历史已有几千年,境内窑口林立,产品品类丰富多样,比较成熟的如东汉开始的岳州窑、唐代的长沙窑,一部完整的中国陶瓷史是无法绕开这两个窑口的。湖南省内青白瓷的烧造历史相对较晚,根据考古出土实物标本看最早在宋元时期有几处烧造,其中益阳羊舞岭窑最有代表性,窑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原羊舞岭乡)早禾村、石笋村和沧水铺镇交界处的山丘和坡地上,离窑址不远处即是与洞庭湖水系的烂泥湖相连的古河道(清溪河),目前已发现有高岭窑址、杨泗庙窑址、蜈松塘窑址、瓦渣仑窑址等,是一处南宋晚期至清代早期的窑址群。
  1  历史渊源
  青白瓷创始于五代,景德镇青白瓷生产盛于宋代,北宋中期烧造技术成熟,南宋中期之后走向衰落,在元代仍继续烧造。新中国成立后,已发现的宋代烧瓷遗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窑等,以景德镇市东南的湖田窑遗址规模最大、产品丰富、质量精美,最具代表性。北宋早中期采用垫饼装烧法烧窑,器皿的圈足内多有褐红色圆饼或圆圈痕迹。北宋后期,吸取了北方覆烧工艺,出现“芒口”器物。景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制瓷条件,瓷土资源及烧瓷用木材资源丰富,是南方地区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之一。我国唐代瓷业地理格局是“南青北白”,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制瓷匠人南迁讨生活是人口迁徙主要原因,因此南方地区烧制白瓷极有可能是此移民审美情趣的影响,模仿北方邢窑、定窑等白瓷窑场生产白瓷的过程,在激烈的模仿竞赛中,景德镇窑场凭借优质的原材料,最先成功烧制出南方白瓷。景德镇窑制瓷业高度发达,从业人员数量较多,到南宋晚期制瓷资源开始相对匮乏,一部分匠人为谋生路不得不外出寻找制瓷场地和制瓷资源,考古调查表明羊舞岭窑也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  制坯工艺
  从羊舞岭窑传世器物和窑址出土物看,其成型工艺主要以拉坯成型和印坯工艺为主,与景德镇窑的拉坯手法如出一辙,只是在工艺制作上略显粗糙,没有景德镇那么讲究,这应该与市场需求和销售价格有关,价格低廉更有利于占领市场,由目前所发现的几十个羊舞岭窑遗址的堆积规模看,当年的生产规模是巨大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南宋末年羊舞岭窑烧造的芒口青白瓷,这类器物制作精细,胎色细白釉色莹润明亮,很明显所用瓷土比较上层,相较与其他时期就显得精致许多,有些器物完全可以媲美景德镇窑,如斗笠盏、芒口碟等。印坯工艺在羊舞岭窑中也有少量出现,但大多制作细致,主要印花纹样有月影梅花、芦雁穿花、菊花纹等,显然与其他产品有别,应属于供上层社会的高档消费瓷。
  3  烧制工艺
  景德镇窑在宋早期,装烧工艺已进“仰烧”阶段,把一个用粘土加匣钵土混合制成的垫饼放入已烧成的圆筒状匣钵内,使烧成的器物精致完美,产品质量比前代大为提高。宋后期,出现了“支圈覆烧法”,这种烧制方法不需依赖匣钵就能装烧同一规格的产品,比匣钵仰烧法明显增加了装烧密度,不仅能减少产品变形率,同时也节约了焙烧燃料,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其缺点是导致碗、盘芒口出现。除此之外还有支烧、叠烧等装烧工艺并存。
  目前羊舞岭窑发现的烧窑窑具主要具有匣钵、匣钵垫、支圈、支圈垫、器托、窑柱、垫饼等,匣钵有漏斗状,匣钵垫口微敛腹下收底内凹胎呈深灰色粗泥轮制,支圈覆烧窑具多数为耐火泥质,部分用瓷土制,规格有大有小,这种窑具的坯是与瓷坯一同制作焙烧,因出窑取瓷器时必须弄断支圈,因此在大量的遗迹堆积中难于找到完整支圈;支圈垫一般为敞口,部分为直口平唇,口径大小与各类支圈完全吻合,有的可以看到明显的支圈与支圈垫结合的痕迹。羊舞岭窑青白瓷支圈覆烧法特征具有典型的景德镇青白瓷烧制技术痕迹,在羊舞岭窑元代制瓷作坊遗迹的垫钵墙中发现一个残垫钵上刻有“饶州”二字。这表明南宋末至元代的羊舞岭窑业工匠中可能有从景德镇过来的窑业工人,充分说明了羊舞岭窑的烧制工艺受到了江西景德镇窑的影响。
  4  造型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造型总体上秀丽端庄典雅,但相对而言,典雅高贵化的青白瓷制作精细,造型更轻巧,胎骨较轻薄而洁白,透光性较强,更具通透感。大众化的青白瓷制作较粗糙,相对胎骨较厚实、造型更简单实用。宋代十分重视恢复传统典章制度,金石学也在此时诞生,开创了我国陶瓷史仿古之先声。由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文人士大夫热衷收藏研究三代青銅器等古董,也促进了宋瓷仿古。仿古礼器造型、仿金银器造型等成为这一时期瓷器造型的主要特征。
  据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宋代制瓷,虽研炼极精,莹润无比,而体制端重雅洁,犹有三代鼎彝之遗意焉。”宋瓷中出现了不少仿古造型,样式多为瓶、尊、壶、炉、鬲、觚、斛一类礼仪雅器。景德镇青白瓷以日用器皿为主,在造型上吸收金银器的特点并加以创造,尤其青白瓷碗、盘、碟、执壶、注子和注碗等明显带有仿金银器的某些特征造型,以秀丽挺拔为特色,秀雅与实用并重。其轻巧玲珑的造型、清雅秀美的纹样与莹润恬静的釉色相结合,呈现一种优雅的美,生活气息浓厚。
  羊舞岭窑从所获标本及各窑堆积断面暴露的器物观察,除早禾大队龙头嘴和碗盆山左侧山头烧造青花瓷以外,其他各窑所出器物主要是青釉瓷和青白瓷,间有少量黑褐釉器物,所产器物主要以日用器为主,器形有碗、盘、洗、盅、高足杯、碟、罐、盏等以碗为大宗,盘、洗次之,青釉瓷器胎质坚硬呈灰白色,以青釉色为主部分呈青灰色或青中泛淡黄色,羊舞岭窑所烧器物较小,胎体轻薄,器物用途以生活实器为主,陈设器与冥器较少见,主要器形有瓶、罐、壶、香炉、盏、油灯、砚台、水注以及盘和杯,碗形多变有斗笠碗、折腰碗、墩式碗、高足碗、卧足碗和敛口碗等。这些器物形制基本与景德镇窑所产产品一致,特别如芒口茶盏、斗笠盏、芒口碟等几乎与景德镇窑一样。   5  装饰
  景德镇窑青白瓷装饰除仿金银器物造型素器外多为刻划花和印花,兼有镂雕、贴塑。刻、划、印花装饰接近定窑风格,但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景德镇窑刻、划花则显流动简练。景德镇窑产品以民间生活日用品为主, 饮食具、酒具最多见。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胎薄坚致,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泛青,釉质清澈如水,莹润如玉,人称“影青”。青白釉色,在薄胎器皿的形体上,显得温润隽秀。装饰题材多花卉、水波、荷莲,还有婴戏、芦雁、小鸟啄果、莲塘游鱼以及人物故事等。
  羊舞嶺窑所产青白瓷以日用器物为主,在装饰上没有大的变化,以素器为大宗,主要是延续和模仿景德镇窑青白瓷装饰风格,制瓷工匠虽然努力去模仿烧制如景德镇青白瓷一样高质量的釉色,囿于原材料质量高低决定,所烧制品颜色大多灰暗,只有少量器物色泽明亮玻璃质感强烈通透。印花工艺在羊舞岭青白瓷中也有少量出现,如芒口印花斗笠碗、芒口深腹印花碗、月影梅花圈足盘等,在制作工艺上与景德镇窑青白瓷相比要粗糙一些,纹饰大多不够清晰,线条也不够流畅,即便如此,相较于素器也要高档不少,在南方青白瓷中也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6  产品质量
  人们对景德镇青白瓷的形容言必称“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早在康熙时的蒋祈在《陶记》中记载:“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欧洲人的比喻则更加直白:“比纸还薄,比牛奶还白,比玻璃更透。”
  根据出土遗迹分析,景德镇窑在五代时始烧青瓷和白瓷,但是质量相对较为粗糙。宋代以后改烧青白瓷,因质地精良、类似青白玉的美感,故俗称“影青”。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是青白瓷,以景德镇地区的产品质量最佳。因为所产器物精美而大受南方各地市场欢迎,南方各省窑场竞相模仿,主要有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广东潮安窑、益阳羊舞岭窑等。
  益阳羊舞岭窑是南方地区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产品完全受景德镇青白瓷的影响,只是因为材料局限和市场需求层次不同所产产品质量与景德镇产品有较大差别,整体来说景德镇窑制作精细,羊舞岭窑制作相对较为粗率;在用材上景德镇窑胎质细白,羊舞岭窑胎质灰暗;景德镇窑釉水透亮青白、白中闪青美似青白玉,而羊舞岭窑釉色大多灰暗朦胧;羊舞岭窑偶有制作细致胎釉莹润者,但不是主流,虽然尽其所能去模仿,怎奈各种条件都不允许,虽属同一窑系但质量相去甚远。
  7  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到,景德镇湖田窑与羊舞岭窑作为宋代南方地区两处重要的青白瓷窑口,两窑在历史渊源、制坯工艺、烧制工艺、造型、装饰、产品质量等诸方面均表现出很强的延续性和传承性。从两者器物对比可以看出,在宋代手工艺非常发达繁荣,窑工们因为战乱或材料枯竭等原因而外去发展谋生,这样就带去了技术和工艺,他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当地陶瓷业的发展。从各种考古资料和出土物来看羊舞岭窑是在湖田窑的影响下而兴烧,它吸收了湖田窑先进的技术,结合羊舞岭当地自然资源、水利资源,生产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同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市场需求的日用器物,为湖南陶瓷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杨宁波.319国道益阳南线高速公路羊舞岭古窑址2013年考古发掘收获(一)[EB/OL].https://www.hnkgs.com.
  [2] 王嫚.景德镇湖田窑与潮州笔架山窑青白瓷的比较研究艺[J].中原文物,2015(1):100-105.
  [3] 余德华.羊舞岭窑陶瓷工艺与文化探析[J].中国陶瓷,2014(8):84-86.
  [4] 李荣华.浅析湖田窑青白瓷的釉色与造型工艺[J].南方文物,2000(3):79-82.
  [5] 刘新园.景德镇宋元芒口瓷器与覆烧工艺初步研究[J].景德镇陶瓷,1974(6):386-3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1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