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通过比较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两版课标,从课堂目标入手研究归纳出课标两个版本侧重点的发展变化,加深对两版本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地理教师对课标精神实质的领悟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31
  1 研究背景
  (1)知识内容存在滞后性。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3版课标”)中仍然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已经于200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剔出”行星范围,被划分为矮行星,因此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而雾霾问题已成为时下最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但2003版课标中并未涉及此内容;在海洋权益争端加剧的当代,钓鱼岛、赤尾屿以及南海诸岛问题在2003版课标中也未涉及。
  (2)知识内容要求的认知水平低。2003版课程标准偏重于对较低认知水平的要求,侧重对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属于“识记”层次,对“理解”层次、“应用”层次的要求较少。没有对深层次的地理学科素养能力提出要求。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与2013版课标的对比,分析共同性和差异性,能更好地领会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2 课程目标的变化
  2003版课标强调三维目标。
  2003版课标中阐述的地理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且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下,2003版课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需求。
  如表1所示,2003版课标对于知识内容要求的认知水平较低,大多停留在了解与识记层次上。其次在让学生理解诸如“领海”等概念时,没有强调学生使用海洋法公约来提供法律依据。最后2003版课标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老师无法灵活有效地开展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2017版课标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认知和实践能力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具有地理的学科特点和针对性。
  2017版课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
  2017版课标中阐述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理念,具备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性的地理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层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2003版课标课程理念中提出的“地理素养”的深化与发展。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现在与未来自身发展的需求。
  (1)继承三维目标,并将其整合、提炼。比2003版课标更为准确,明确地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并且分别阐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令教学目标层次分明的同时使得教师与学生在中学课堂实践中也更具操作性。
  (2)淡化具体地理知识。2003版课标注重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注重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知识。
  (3)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2003版课标中对于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有:认识、了解、说明、理解、学会、观测、实验、调查等。2017版课标删除了观测、学会,并在学业要求中强调了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来观察、识别、描述自然现象,并且关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2017版课标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地理课程的四个具体目标,这有助于老师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且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
  3 案例分析
  笔者按照2017版课标要求,由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展开,实际分析新版课标对“海洋权益”章节教学目标的确定。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它既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也是帮助人们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
  2003版课标仅要求学生了解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即可,2017版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概念,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法律依据作为理论支撑。对于我国领海等相关权益更是上升到爱国的情感层面。
  (2)综合思维教学要求
  综合思维是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五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与影响。培养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全局观念。
  因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议问题涉及地理、历史、政治和军事等诸多学科,在学生学习与讨论研究本章节内容时,势必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丰富其理论依据。教师可根据2017版课标要求,通过多角度、跨学科、全面、整体地带领学生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3)区域认知教学要求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区域认知有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并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是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话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被动地接收一些相关讯息。单纯让学生列举新闻中常见的陈述和报道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选取有关联和比较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将已学知识进行迁移。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能力。
  坚持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代应贯彻的新理念,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调查分析海洋权益冲突并试图提出解決方法,有助于提升其在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尽管在当下提出的解决方案尚不能谈不上建设性,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
  4 总结
  2017版课标在总体上更加凸显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语言表述上更加宏观简练。但2003版课标的三维目标早已深入人心,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和评价将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碰到诸多落实上的困难。地理教育工作者亟须做一些努力和改变。首先,2017版课标课程目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将在今后逐步落后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其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代表忽略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练”、“满堂做”。地理课程的具体性较强,需要记忆和积累基础知识如果掌握不牢固,实践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最后,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对于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若满足尖子生的发展需要,势必要增加课堂内容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对于知识的“食量”需求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且体会到知识的“饱腹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5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