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简要介绍了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莓;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F326.13;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08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盐城市位于黄海之滨,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耕地面积逾80万hm2,平原地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水资源丰富,常年降水量在1 001.7 mm左右,年降雨日达100~105 d,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鹽城市草莓产业发展已经有逾20年的历史,近年来,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草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盐都草莓”已经成为地理标志。亭湖区、东台市、滨海县也奋起直追,大力发展草莓产业,草莓产业已经成为盐城市委、市政府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
  1    产业现状
  截至2019年底,盐城市草莓面积稳定在1 333.33 hm2左右,分布在盐都区、亭湖区、东台市、滨海县及建湖县、响水县、射阳县,平均产量22.5~37.5 t/hm2,总产6万~10万t,年产值6亿元左右。填补了盐城市冬季鲜果的空档,经济效益高于其他种类的水果,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问题
  2.1.1    品种更新慢。当前盐城市草莓种植品种以红颜、久香、章姬、丰香等老品种居多;新品种宁丰、宁玉、容莓3号等所占份额较少。2019年9月,笔者走访了盐都、亭湖、滨海40个草莓种植户,红颜、久香种植比例占70%,宁玉占10%,只有亭湖区种植户种植宁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普通种植户对品种的选择受上家育苗户和聘请的浙江师傅的影响,浙江师傅们年龄均在五六十岁,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喜欢的都是老品种,除了对老品种红颜津津乐道外,难以接受其他新品种;此外,浙江师傅技术保守,选用的药剂总是去除药剂标签,以防技术外泄;二是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偏大,没有学习过有关草莓栽培方面的知识,由于历史原因,盐城市大多数县(区)、镇2级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果树(包括草莓)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力量薄弱,莓农自己找师傅,自己摸索经验[1]。
  2.1.2    种苗质量难以保证。盐城草莓种苗专业化苗圃基地少,大部分生产苗仍然以种植户自繁和种植大户繁苗为主。小户育苗管理粗放,缺少育苗基本设备,多数为地垄育苗。2019年秋季,盐都区潘黄镇政府出资搭建了3.33 hm2高架育苗大棚,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小户育苗不愿或不懂得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多依赖浙江师傅的经验,两三天就用药1次,造成种苗质量难以保证。此外,种苗大多数在田头交易,没有售后服务,莓农无法维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地购苗不仅无法维权,而且长途运输易导致苗因发热成活率降低。
  2.2    土壤问题
  2.2.1    土壤结构恶化。设施草莓大棚土壤温度显著高于棚外土壤,大棚建设初期,由于土壤温度高、湿度大,土壤微生物活动明显加强,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优良品质的有机质补充较少,造成有机质积累与分解失去平衡,土壤有机质总量虽然不一定下降,但具有胶结作用的高品质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多种养分的供应容量锐减,土壤养分缓冲能力下降。一方面具有胶结作用的土壤腐殖质被分解破坏,另一方面大量盐分的积累,土壤胶体上的钙离子解离,导致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难以维系,部分设施土壤已完全测不到水稳定团聚体,表层土壤由原先以优良的团粒结构为主转变为以结构性很差的核状或块状结构为主,土壤水、肥、气、热等作物生活因子的协调性明显恶化[2]。
  2.2.2    土壤次生盐渍化。农民有过多施用或偏施鸡粪肥或其他未腐熟有机肥、氮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水溶性肥料等习惯,这些肥料施入土壤后,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离子)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抑制作物生长。同时,土壤出现板结、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土壤保水能力下降。
  2.2.3    土传病虫害增多。由于连续多年种植,作物病原微生物、有害动物在土壤中大量繁殖生长。核盘菌、根结线虫等由于数量巨大,常常因不同世代同时存在于土壤的不同空间,采用普通闷棚处理很难杀灭相关病菌害虫,导致有害病菌积累,有益微生物减少。高温闷棚后,既杀死了有害菌群,也杀死了有益菌群,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三大菌类比例发生变化[3]。
  2.3    设施陈旧
  莓农年龄偏大,思想保守,接受能力差,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建棚时间较长,设施陈旧,仅有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近2年,高架栽培在滨海、盐都、东台也有所发展,但普通农户采用高架栽培时在肥料浓度、水分把控、技术掌握方面有一定难度,给高架大棚的发展带来较大难度。   2.4    营销方式单一
  目前,草莓栽培品种多为鲜食型品种,产品销售范围局限在当地。多为一家一户采摘,简单挑选分级后,自己送货到超市,包装简单,损耗大,保存时间短,缺乏线上销售以及产地直供等新型销售方式。
  3    发展对策
  3.1    健全草莓农技推广队伍,推广草莓种植先进技术
  3.1.1    健全农技推广队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农技人员业务培训,健全农技推广队伍势在必行。2017年,江苏省建立了现代农业(草莓)产业体系,在全省草莓主产区都建立了草莓示范基地,基地主任牵头负责本地区的草莓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将进一步在草莓生产县(区)、镇健全农技推广人员队伍,专人负责对接莓农技术指导,服务到田间地头;建立草莓技术推广微信群,在草莓生产关键时节,发布技术指导意见,解决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2    设立示范点,推广优良品种。在种植面积大的县(区)设立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示范点,在草莓生产的关健季节,组织莓农观摩学习,推广早熟丰产品种宁丰、宁玉、容莓3号,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镇江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保持技术合作,推进成果转化推广。
  3.1.3    加强技术培训。由市农业科教部门牵头,组织各草莓生产县区莓农代表开展多种形式的草莓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走出去”就是带领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到全国草莓主产区学习观摩草莓育苗和栽培技术;“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到田头,在田間课堂教学,提高莓农种植水平。创建草莓育苗技术规范、草莓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3.1.4    建立种苗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草莓繁苗基地,选择优良品种宁丰、宁玉、容莓3号等,建立草莓育苗基地。供需双方签订购苗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加强草莓种苗监管,提高种苗质量,维护莓农合法权益。为深入贯彻江苏省千亿级现代种业发展规划部署要求,根据省现代种业产业建设推进会精神,实现现代种业产业双百亿目标,草莓种苗也将成为种业发展与监管不可忽视的部分,逐步建立草莓种苗质量可追溯制度[4]。
  3.2    精耕细作、改良土壤
  通过轮作换茬、高温闷棚、平衡施肥、生物菌肥培肥土壤等,提高保水、保肥、供肥能力。
  3.2.1    轮作倒茬。水旱轮作有利于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利用草莓茬后栽种水生作物(水稻等),田间建立水层,形成缺氧嫌气条件,在夏季超过30 ℃的地温下可有效杀死病菌,明显减轻下茬草莓黄萎病的危害;水分还可以除去土壤中的单一盐分,消除盐浓度障碍。或在草莓种植的后茬种植一些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在草莓收获完成后,将前茬残体清理出田外,播种青贮玉米(播种量90 kg/hm2),在玉米株高1.2 m时将其秸秆切碎,压入土中埋青,可以有效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理化结构。
  3.2.2    高温闷棚。对连作田块必须进行高温闷棚,其目的是杀灭草莓大棚病害,促进有机肥腐熟,减少土壤障碍性死苗,增强植株抗性,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对一些前茬是茄果、瓜类作物的地块必须高温闷棚。
  3.2.3    平衡施肥。草莓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前期适当增施发酵的粪肥或饼肥和复合肥,注意增施钙肥和硅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合理增施钙、镁、铁、锰、硼等微量元素,以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
  3.2.4    施用生物菌肥。生物菌肥能丰富土壤有益微生物,调理土壤环境,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危害,促进草莓植株健壮生长。对夏季太阳能高温消毒处理效果不彻底的棚室,更要重视增施生物菌肥,如高温消毒前没用有机肥或施用不足,结合增施腐熟有机肥、发酵豆饼肥、生物炭肥、适量过磷酸钙、三元复合肥进行;或采用宁盾等微生态调理剂改良土壤,通过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提升土壤整体质量,包括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盐分。依靠活菌菌体在草莓根部、叶部长期发挥作用有效利用土壤和光照,使草莓提前开花、推迟拉秧;通过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而对多种地上部病害和土传病害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提升植物对干旱、寒冷、高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可提升溶性糖(增加甜度)、VC、蛋白质等品质指标。
  3.3    推广绿色综防技术
  充分利用病虫害的发病或危害特性,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草莓的危害。利用高温闷棚、黄板或蓝板防止蚜虫和蓟马传播病毒、防虫网阻隔、释放捕食螨防治螨虫、补光技术、生物菌剂和化学药剂协同蘸根、灌根、喷施等绿色综防技术,实现草莓绿色生产。
  3.4    加强溯源管理和绿色品牌认证
  鼓励莓农申请绿色品牌认证,提高草莓绿色生产水平。试行草莓合格证制度,生产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严格执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对所销售的草莓自行开具并出具质量安全合格承诺证,保证草莓质量安全,对消费者负责。
  3.5    发展草莓文化,丰富营销方式
  组织莓农参加国家、省级草莓旅游节,举办市、区草莓采摘节,通过网站、电视、报纸、宣传板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积极推进电商微商销售、农超对接等营销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带动产业提档升级,提高盐城草莓知度、信誉度和市场份额。扶持发展草莓深加工企业,使草莓的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发展,发展草莓系列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草莓生产特点,在其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强化草莓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文化性,加强旅游功能、可观光功能、亲子科普教育功能及参与功能,发展草莓线上销售、产地采包、物流配送以及产对接等新型销售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4    参考文献
  [1] 田淑华.丹东东港草莓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基于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47-52.
  [2] 周蕾,张莉,高红胜,等.架式草莓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集成[J].中国蔬菜,2019(12):97-99.
  [3] 杨晓虎,朱祥雨.长丰草莓发展现状及产业提升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9(11):33-35 .
  [4] 白京京.合作生金 生出“莓”好生活:辽宁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发展草莓特色产业[J].中国合作经济,2019(9):42-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