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辣椒生物学特性及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了生产优质合格的辣椒杂交种,提高杂交种质量,结合所学理论和田间实践操作,总结了辣椒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包括土地准备、培育壮苗、父母本定植、田间管理、去雄授粉、病虫害防治及收获采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辣椒杂交种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杂交种;种子生产;田间管理
  1    生物学特性
  1.1    花器构造
  辣椒花为完全花,单生、丛生或簇生,雌雄同花,异交率较高。花瓣5~6枚,乳白色;雄蕊5~6枚,花药青紫色、乳黄色,花丝白色,散生在花柱周围;子房上位,3~4个心室,胚珠数百粒,中轴胎座。
  1.2    开花结实习性
  1.2.1    无限分枝型。当主茎长到7~15片叶时,顶芽变成花芽,结出第1层果,称为门椒,花蕾以下生出2~3个侧枝;侧枝长出3~4片叶时,顶芽又变成花芽,结出第2层果,称为对椒;同样方式分枝,第3层果称为四门斗,第4层果称为八面风,第5层果称为满天星。这种类型的植株在生长季节可无限分枝,绝大多数辣椒属于此类。
  1.2.2    有限分枝型。当主茎生长到一定叶数后,顶芽分化出簇生的多个花芽,由花簇下面的侧芽抽生出侧枝,侧枝的叶腋再抽生副侧枝,在侧枝和副侧枝的顶部形成花簇然后封顶,一般簇生椒属于此类。
  2    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
  2.1    土地准备
  注意土地的选择,土地要肥沃、背风向阳,而且在上一播种季节中未种植西红柿和茄子,修建阳畦[1]。在育苗时,种子用量按2 250 g/hm2标准进行,控制阳畦的面积,标准应超过150 m2/hm2。施足肥料,并灌足水分,可以施加一定量的尿素等。禁止使用硫酸铵,避免氨气对幼苗造成损伤。
  2.2    培育壮苗
  2.2.1    晒种。播种前,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曝晒1~2 d,可大大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率,另外也能起到杀菌效果。若为陈种子,此步骤极其重要,否则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2.2    种子消毒。一是热水浸种。辣椒种子通常情况下为炭疽病、猝倒病等病害的携带者,故播种之前应展开消毒处理,可以大大降低辣椒病害的发生几率。另外,在种子内部常会潜伏一定的病菌,也可以通过热水烫种的方式将之杀灭。具体方式:先用水将种子浸泡发胀后,捞出沥干,置于52~55 ℃热水中浸泡15 min。为确保病原菌被有效杀死,一定要保证浸泡的温度,当水温下降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保证温度的稳定性,可以借助温度计来实现对温度的把控;注意控制浸泡时间。浸泡完成后取出种子,置于冷水中,避免高温对种子造成伤害。二是药剂浸种。利用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先将种子放于温水中浸泡4~5 h,捞出后置于1%硫酸铜溶液中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中,两者浸泡时间要控制在5 min。
  2.2.3    浸种催芽。辣椒品种不同,浸种所用的时间也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为8~10 h。种子浸入水中后进行搅动,将浮籽去除,并搓洗掉种子表面污垢,换水,浸泡预定的时间。捞出后,取一块干布将种子包裹,放在25~30 ℃环境中进行催芽。催芽时间通常为5~7 d,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2.2.4    播种。在适花期方面,若父本和母本相接近时,父本应先播种,一般以早20 d播种为宜,播种在温室大棚中。父母本的播量比为1∶4~5。
  2.3    父母本定植
  制种田采用父母本分别集中连片定植。母本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50~60 cm,小行距40~45 cm,单株栽培,密度4.50萬~5.25万株/hm2。父本在母本田一侧集中种植,株距稍小,双株定植。制种田的选择与隔离同原种生产,定植后要重视父母本管理[2]。
  2.4    定植后田间管理
  2.4.1    查行补苗。移栽辣椒幼苗后,在1~2 d内,需进行大田查苗。若发现有缺苗现象,要及时进行补栽,补栽选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
  2.4.2    肥分管理。一是苗肥。在辣椒苗定植7 d后,可以选择晴天进行施肥,肥料为0.3%三元复合肥。若底肥不足,可以辅以少量的尿素,实现提苗的目的。二是花肥。在花期要注意合理施肥,满足开花和结果的需求,同时注意避免氮肥过量,否则会引发植株徒长现象,导致花落。三是果肥。第1次采摘辣椒后,会迎来结果高峰期。因此,要追施肥料。每采摘一次,需要追加一次肥料,可以用复合肥兑水追施,施肥量控制为300 kg/hm2。
  2.4.3    水分管理。在雨水充沛时期,通常不用灌水,但要注意及时清理沟道。进入干旱时期,要注意适量灌水,一般为速灌速排,控制水位,不能漫过墒面。
  2.4.4    植株调整。辣椒坐果后,植株上常会出现侧枝,要及时进行摘除,避免争夺营养,控制主枝和侧枝分别为2~3个和4~6个。植株下部出现枯黄老叶时,要及时摘除,提高田间透光和通风性,进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2.5    去雄授粉
  2.5.1    母本去雄。母本去雄一般选择第2~5层花蕾。生长势强的亲本从对椒开始,生长势差的母本从四门斗开始。在去雄工作开始10 d后仍很小的植株,可从对椒或门椒开始。去雄选择开花前1 d的肥大花蕾,此时花冠颜色由绿色转为乳白色,俗称含苞待放,若用手一捏,花蕾便可以打开。适宜的去雄时间是6:00—8:00和16:00以后。   2.5.2    花粉采制。授粉的前1 d下午或当天7:00—10:00,在父本植株上选择花冠全白色、将开而未开的花蕾摘下,去除花冠,取下花药放入采粉器中带回[3]。将取回的花药置于35 ℃条件下尽快干燥。最好是当天采集的花粉次日授粉用,以提高结籽率。
  2.5.3    授粉。辣椒以开花当天授粉结实率最高,所以在去雄后当天或第2天授粉最佳。授粉在上午露水干后尽早进行,一般在7:00—10:00,此时授粉结果率高。授粉期以20~25 ℃最适宜,超过28 ℃或低于15 ℃时不宜授粉;空气相对湿度在55%~75%时坐果率最高,低于40%或高于85%时坐果率下降。根据品种确定每株授粉的花朵数,大型果坐种果5~8个;小型果20~30个,多者可达40个。
  2.6    病虫害防治
  2.6.1    病害防治。针对病害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进行防治时,需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雨后或开花前10 d,可以进行一次杀菌处理;每次采摘完果实后,出现天气变化前,采取一次喷药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因伤口感染引发的病害[4]。
  2.6.2    虫害防治。辣椒害虫有多种,常见的有茶黄螨、蚜虫等。日常管理时要勤于检查,尽早预防。若发现害虫,要及时施药,常用农药有功夫、克螨特等。根據虫害的发生程度,合理配制农药的浓度,同时注意不同药物交替使用。
  2.7    收获采种
  辣椒品种不同,从开花到成熟经历的时间也不同,一般在50~65 d之间。辣椒果实不会同时成熟,因而需分批进行采摘。对于甜椒种果,果皮比较厚实,含水量也比较高,采摘后应放于阴凉通风处,经过3~5 d之后再进行取籽,可以大大提升发芽率。在取籽时,可以用手掰开果皮,将胎座、种子同时取出,然后清除胎座,将种子放在草席上,置于通风阴凉处,切忌放于水泥地直接进行晾晒。检测种子含水量,若达到8%以下,即可以装袋,放于干燥阴凉环境下保存。在贮藏期间,注意放热和防虫害等,要及时检查,保证质量。夏季至秋季,要注意辣椒种子的保存方式,通常置放于-15 ℃冷库中保存,待春季播种时取出,置放于常温环境中,实施变温处理,经过3年后,无论是发芽率,还是发芽势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在抗逆性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果实硕大,产量大大增加。
  3    参考文献
  [1] 王福清.辣椒杂交种子生产技术[J].新农业,2013(3):35-36.
  [2] 邹学校,周群初,戴雄泽,等.中国辣椒杂交种子生产技术[J].中国辣椒,2001(2):34-36.
  [3] 陈卫国,刘克禄,田斌,等.甘科5号辣椒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6(11):84-88.
  [4] 刘克禄,陈卫国.甘肃河西地区杂交辣椒种子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5(1):2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8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