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教结合”模式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探讨“医教结合”模式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医教结合”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具体构建方法,从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医教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指出,学校心理咨询师除了熟悉心理健康知识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应该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健康中心,对学生普及心理、精神医学的相关知识,及时疏导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得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治疗,应当及时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转介。这就对新时期 “医教结合”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1 高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在环境适应问题方面,大一新生中比较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学生从生活居住地的熟悉的高中环境到了新城市的新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生活、学习不适应问题。生活环境方面比如饮食习惯不同、水土不服等。学习环境方面,进入大学的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而且大学学习模式与高中完全不同,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发展。
  2)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高校学生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兄弟姐妹, 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环境,对于刚刚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缺乏包容和理解,有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甚至一些极端的不良行为。
  3)在恋爱关系方面,学生从高中的懵懂状态进入了风花雪月的恋爱阶段,在经历了大学的美好恋爱后,当他们毕业择业时,有时候可能会因工作的地方不同,或者有的学生回家继承了家业回到家乡,这对于他们无疑是一个挑战和挫折。恋爱中的学生要面临分离,心理也会出现焦虑、痛苦,甚至有的同学做出极端行为。
  2 “医教结合”模式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由辅导员、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组成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因为没有医师资格证书,所以他们没有权利对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如果发现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就应该及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工作时,容易受到专业和权限上的限制和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医教结合”模式尤为重要,补齐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短板,为相关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来访者提供诊断治疗。由此看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医教结合”。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心理精神病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对于入住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仍然有抵触心理,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在我国,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有心理疾病的现实,去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诊断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如果精神卫生系统的医务人员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相关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咨询诊断,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的语言和行为,学生和家长也都能更容易接受。
  3 “医教结合”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构建
  1)“医教结合”模式有利于建设专业化复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各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心理危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以学校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为主的这支队伍由于受专业限制的影响,不能对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来访者进行诊断治疗。但在医生和教育工作人员优势互补的模式下,可以建立由精神科医生、高校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组成的新专业队伍。在预防和干预高校心理危机方面,新队伍人员可以做到预防、干预和诊断治疗。
  2)“医教结合”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力
  在“医教结合”模式下,与高校协作的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人员可以为学校教育工作人员普及相关的精神医学知识,讲解一些常用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案,涉及精神疾病的辨别、诊断治疗及用药方法,以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发现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后可及时与医生沟通交流。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发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心理问题和疾病时,要及时转介给有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精神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3)“医教结合”模式提供专业的诊断治疗,补齐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短板
  高校心理咨询师可以为心理疾病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疏导,但由于高校心理咨詢师的专业限制,他们无权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医教结合”模式下,学生和家长不需要去精神卫生系统去进行咨询诊断,有利于学生心理状态的放松和疾病的恢复。精神科医生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专业评估从而进行诊断治疗。在需要用药或其他治疗时,他们有权开出处方药以缓解可能患者的精神压力。如果发现学生确实存在精神疾病,与高校协作的精神卫生机构可以为相关患者提供良好的“阳光病房”。
  4)构建“预防一辅导一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在“医教结合”模式下,构建了“预防一辅导一干预”三位一体的以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三门专业优势互补的工作模式。教育学、心理学重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学主要是进行个案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精神医学重在进行专业评估、诊断和治疗。对于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教育学专题讲座进行专题集体辅导,促进其共同成长发展;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可利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学校可邀请定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患者咨询诊断,辅助药物治疗,如有需要可及时转送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可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专门的通道,让学生及其家长消除对精神科的偏见和疑虑。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尽量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早治疗,“预防一辅导一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学校心理咨询师、医院医生、家长等人员都可以参与进来,全方位的了解、疏通和治疗相关心理疾病,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结语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行“医教结合”模式,解决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问题,通过构建“预防一辅导一干预”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高校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促进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沈丽,薛玲.医教结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优势体现[J].统计与管理,2016(1).
  [2]张海燕.高校医教结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探索:以上海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M].2013.
  [4]毕玉芳.“医教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探索[J].心理辅导,20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0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