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准扶贫背景下连片集中贫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通过对陕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意识薄弱、旅游扶贫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业扶贫缺乏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市场拓展乏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等问题。结合陕南旅游产业扶贫开发实际,提出应通过坚持内生驱动引导提高利益主体的参与度、加强旅游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大市场宣传与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发展和坚持可持续旅游产业扶贫发展原则等路径措施,促进连片集中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关键词:旅游扶贫;精准扶贫;陕南
  中图分类号:F592.7;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9-013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ern Shaanxi,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re found, such as the poverty-stricken people have weak awarenes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lack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ofessionals, lack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weak tourism market expansion, and rural tourism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are weak.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ern Shaanxi,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endogenous driving should be promoted to 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est topics, the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market propaganda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Internet +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shou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adherence to the sustainable tourism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principles and other path measures should be insisted, so as to to promote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victory.
  Key words: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outhern Shaanxi
  當前,中国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根据2016年统计,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达4 335万人,贫困问题仍然是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短板”[1]。要想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就需要保证4 335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扶贫开发任务繁重,所以中国当前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消灭贫困问题。随着政府对扶贫开发的不断重视,建设旅游扶贫工程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被列入《十三五脱贫规划》,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已经成为了中国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陕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村人口数量占全省人口的2/3,陕西农村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贫困人口面积分布广,贫困人数众多。2014年陕西农村贫困人口仍有35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陕北白于、黄河沿岸土石和陕南秦巴高寒山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较慢,扶贫开发任务十分困难。陕南3市是国家秦巴山区连片集中贫困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仍有约30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占陕南总人口的32.8%,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67%,因其地处山区自身旅游条件优越具有较大开发空间,在当地发展旅游有利于增加贫困居民收入,帮助其脱贫[2]。
  1 精准扶贫背景下陕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1.1 陕南地区贫困现状分析
  陕西省商洛、汉中、安康3市因地处陕西南部被称为陕南3市,陕南3市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涵盖28县(区)。由于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使得秦巴山区内的全国重点扶贫区域达到27个,是全国最大的连片集中贫困地区。作为国家连片集中扶贫秦巴山区的重要构成,陕南汉中市、商洛市和安康市总面积约6.9万km2,总人口达924万人。2016年,陕南3市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4.67%, 然而陕南3市GDP仅占全省GDP的14.13%,远低于人口占比(表1)。   陕南3市贫困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贫困人口分布涉及范围广。因地形地势和环境等因素,陕南3市經济基础较差,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7年陕南人均生产总值为3.24万元,陕西人均生产总值为5.72万元,这说明陕南3市经济水平与陕西总体相比较为落后。从增长速度上看,2000—2018年陕南人均GDP年均增长率(17.56%)略高于陕西省[3]。所辖28个县(区)中27个处于连片特殊困难区,其中24个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3市管辖的各个乡镇村均有大量贫困人口(表2、表3)。
  2)贫困人口数量多。根据2014年贫困识别,陕南3市贫困人口总计303.5万人,占陕南总人口的32.8%,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67%。
  3)贫困人口类型多。例如有天灾人祸型、无生产资料型、技能缺乏型、家庭负担过重型等。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和地区环境限制是陕南贫困的重要原因,处于大巴山南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旱灾、滑坡、洪涝、暴雨、病虫害、泥石流、地面沉降、雹灾等自然灾害频发。
  1.2 陕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陕南3市旅游产业扶贫开发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扶贫开发条件优越,“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层峦叠嶂,青山绿水。大瀛湖、长青、华阳、黎坪、牛背梁、金丝峡、南宫山、木王,形成陕南优势突出的旅游示范景点;同时周边四川、重庆、河南、湖北等地区旅游市场需求旺盛;随着西成高铁的通车,西渝高铁和西康、西武高铁的建设,陕南与周边省市的交通、旅游合作不断加强,为陕南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陕南3市共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520个,占全省的44.14%;陕西旅游扶贫试点村16个,占全省的51.61%。陕南3市旅游扶贫工作是整个陕西旅游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陕南地区贫困人口占陕西36万旅游扶贫对象的1/2以上,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共有60万贫困户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占全省脱贫总数的15%。
  2018年汉中市接待游客人数5 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32%;商洛市接待游客人数超过5 8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7.68亿元,同比增长25.78%;安康市接待游客人数4 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3.81亿元,同比增长28.6%。陕南3市的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稳步提高,都呈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3]。
  陕南3市旅游扶贫重点县旅游建设项目中,汉中市有建设项目79个,投资估算198.79亿元,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投入和业主投入;安康市有建设项目13个,投资估算43.76亿元,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投入和农民自筹;商洛市有建设项目36个,投资估算245.49亿元,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收入和业主自筹[4](表4)。其中陕南3市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旅游厕所、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标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方面。陕南3市中汉中市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490个,占全省比重的8.6%;安康市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1 282个,占全省比重的22.5%;商洛市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627个,占全省比重的11.0%(表5)。
  2 精准扶贫背景下陕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面临的困境
  2.1 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意识薄弱
  陕南贫困人口旅游扶贫参与度不够,认为当前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收效甚微,对旅游业是否能带动地区脱贫存在疑问,对当地旅游文化资源自信度低,对国家旅游扶贫政策了解过少甚至不了解,认为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存在见效慢、风险大等诸多困难。旅游扶贫对参与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他们懂经营、会管理,贫困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参与的机会比较少,同时贫困人口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习惯了政府的救济,对旅游扶贫的参与意识也比较薄弱,在旅游扶贫中其获利能力有所削弱。
  2.2 缺少旅游扶贫专业人才
  高水平、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是旅游扶贫发展的关键,缺少旅游专业人才就成为制约陕南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瓶颈。陕南由于地处秦巴山区,区位优势较差,对优秀的旅游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当地缺乏高水平且熟悉贫困地区具体情况的旅游扶贫专业人才。旅游人才问题成为当前陕南旅游产业扶贫亟需解决的问题。
  2.3 旅游扶贫产业提供服务趋同,缺乏区域特色
  陕南3市旅游产业扶贫中的经营户产品种类、质量同质化较为严重,易出现相互抄袭等现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生态发展不平衡,卫生状况引人注目,安全措施防范不够,相关游玩项目单一。陕南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足。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森林公园成为陕南主要的旅游景点,遍地开花的农家乐菜品趋同,特色不够鲜明。陕南地区的旅游商品以未加工的初级农产品为主,品种单一,缺少品牌化和高档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能充分地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2.4 旅游产品市场拓展不足
  陕南3市旅游扶贫中存在着明显的旅游市场拓展不足、缺少竞争力等问题,市场拓展不足会导致旅游扶贫地区的旅游客源量小,进一步造成对旅游扶贫发展的不利和效益的减少。陕南27个贫困县位置相对偏远,有些地方的旅游产品因缺少市场宣传,知名度较小,客源市场有限,影响了旅游产业扶贫发展。因此,陕南3市要想将旅游作为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抓手,并真正发挥“真扶贫”和“扶真贫”,必须注重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2.5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5]。陕南地区由于地处秦巴山区,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还很薄弱。首先,交通运输业不发达,旅游交通线路较少,很多旅游扶贫景区的可进入性差,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停车场的建设滞后。例如安康市旅游景点分布比较分散,而交通方式单一;陕南仅有汉中市开通了高铁,而安康市和商洛市仍以公路运输为主。其次,旅游配套服务跟不上,旅游住宿、餐饮、医疗等配套服务满足不了当前旅游扶贫的市场需求。   3 精准扶贫背景下连片集中贫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
  3.1 坚持内生驅动,引导各利益主体的参与
  贫困人口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和动力,推进连片集中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开发,必须尊重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成长能力。旅游扶贫需要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个人等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一方面,贫困地区政府要加强对旅游扶贫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设,规范旅游产业扶贫;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扶贫责任,加强旅游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居民要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投身到旅游业发展中去,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的发展[6]。
  3.2 加大旅游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强对当地从事旅游业的贫困居民的专业素质培养,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深化贫困地区旅游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是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在陕南3市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挑选优秀的村民,在陕南3市的商洛学院、安康学院、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邀请旅游专家学者,开设旅游专业人才培训班,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本土旅游人才队伍。同时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吸引一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投身到陕南旅游产业扶贫开发中,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3.3 加大市场宣传与旅游扶贫产品创新力度
  加大旅游扶贫项目宣传推广,扩大陕南旅游扶贫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在利用好电视台、报刊、电台和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开展旅游扶贫景区的主题活动,拍摄旅游目的地宣传片,推广陕南贫困地区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利用好陕南贫困地区的生态和环境优势,使陕南“天然氧吧”优势得以发挥,在贫困地区开展“康养”“养生”“疗养”旅游,创新旅游扶贫地区的旅游产品。立足27个贫困县的资源禀赋,深度挖掘自然生态和当地民间风俗,打造“陕南特色旅游产品。例如素有“核桃板栗之乡”的镇安县可以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培育自身产业链,打造特色板栗核桃产品,提高旅游扶贫特色产业的附加值。
  3.4 推广“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
  陕南3市应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加大旅游扶贫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广“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加强对旅游扶贫地区的旅游产品网络宣传,进一步拓展旅游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陕南贫困地区旅游产品的销售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推动陕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将“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搬上互联网,推动“网上村庄”等乡村旅游智慧平台建设,助力陕南旅游产业扶贫。陕南3市在发展旅游扶贫产业时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宣传,还可以进行当地特色的产品售卖,扩宽旅游产品销售渠道,陕南3市可通过互联网进行野生蜂蜜、木耳、香菇、豆干等农副产品和木艺、手工制品的销售。
  3.5 坚持旅游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要处理好旅游扶贫地区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在科学的旅游扶贫开发中进行资源保护,在有效保护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扶贫开发。强化科学指导和合理开发,将旅游产业扶贫当作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进行。陕南旅游产业扶贫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旅游扶贫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政府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并参与到陕南3市旅游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来,制定陕南3市旅游产业扶贫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确保陕南旅游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洋, 张 超.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旅游扶贫的优势、困境及路径[J].农业经济, 2019(7):68-69.
  [2] 张志刚, 肖建红, 陈宇菲,等. 面向贫困人口旅游扶贫的国外研究述评[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 32(4):484-488.
  [3] 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区域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4] 佟新阳, 安 彤, 张 玲, 等. 精准扶贫视角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机制研究——以易县为例[J]. 河北林果研究, 2017, 32(2):179-183.
  [5] 刘龙龙, 韩 鹏. 论商洛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 2018, 32(3):37-41.
  [6] 丁焕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4(3):32-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67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