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秀丛

  摘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起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社会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成就的背后,民办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影响发展的因素,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成为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1 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最早的民办高等教育始于近代的教会大学,新中国城里以前,民办高等教育处于缓慢发展状态,1952年,政府接管所有私立大学,将其全部改为公立大学,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民办高等教育消失了近30年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民办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详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一所民办普通高校,而到了1991年,发展到6所,直至2000年发展增至43所。进入21世纪以后,民办高校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数量迅速猛增,截止到2010年底,普通民办高校的总数达到了353所,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为满足社会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办学经费紧张
  办学经费紧张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民办高校的经费开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举办者的投资,另一部分是学生的学杂费收入,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捐助基本没有。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我国民办高校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使出资人的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学校中,但是资金财产却过户到学校法人的名下,这就使出资人不得不担心投入到学校中的资产安全问题。此外,据统计,学生的学杂费用占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的85%左右,但由于民办高校生源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加之近年来民办高校刚性运行成本逐年上涨,而学杂费用却没有相应增长,使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捉襟见肘。另外,由于民办高校管理体系尚不规范,资金账目不透明,难以取得社会的信任,捐赠教育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等原因,民办高校事实上基本得不到社会的捐助。
  2.2 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高校的师资来源渠道主要这样几种:一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刚毕业的研究生虽然知识量丰富,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但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质量上没有保证;二是退休老教师。这些老教师是从公办院校退休后聘到民办高校中去的,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大的教(下转第141页)(上接第74页)学干劲,但由于年龄偏高,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同时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三是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由于受本单位工作的影响,兼课随机性较大,调课频繁,往往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生源数量、质量难以保证
  学校品牌是学校形象和生源的关键,相对于公立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普遍低。从招生方面来看,公办高校享有优先录取的特权,而民办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成绩相对偏低或没有被理想的公办院高校录取的学生,民办高校只能在最后批次招生,这就导致了民办高等学校在生源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另外,随着近年来高考适龄人数的大幅度下降,许多公立高校都“吃不饱”,民办高校的生源量则更是少之又少。
  2.4 办学特色不鲜明
  由于办学资金的匮乏,多数民办高校将学校的工作重点从提高办学质量转而投向扩大办学规模,以此来增加学校收入,这必然造成学校办学质量低下,办学特色不鲜明。就目前状况来看,全国范围内大多数民办高校办学缺乏自己的品牌专色,只是简单拷贝或者克隆公办高校的学科专业,所设计的专业偏重于市场需求的热点专业,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步伐太小,这就致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3 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并将继续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必须正视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找到相应的对策建议加以解决,这是决定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是否存在和能否继续发展的前提。
  3.1 落实法规政策,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因地制宜制定积极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法规政策,切实维护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国家应落实民办高校税收优惠政策,使民办高校享受与公办高校相同的税后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建立各级政府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的制度,优化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的机制;督促检查企业或者个人对教育事业捐赠后所享受的纳税优惠政策的落实,以此鼓励社会和企业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捐款。
  3.2 改变单一筹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
  民办高校需要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学校在科研立项上应重点支持应用性强、便于推广利用的课题,争取通过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筹集科研建设资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以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经济收入;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学校的生产实训基地,解决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另外,学校可鼓励各部门自行创收,例如各系部可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队伍的作用,面向社会开办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班;部分校内设施也可适当向社会成员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学校一些闲置的设施资产也可向社会出租,通过收取一定的租金实现创收。
  3.3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专职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民办高校要制定可行方案提高师资水平。首先,注重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防止人才外流。其次,返聘公办高校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身体健康的老教师继续工作,推进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教师互聘返聘工作。再次,面向社会招聘具有高校从教资格的人员,通过严格的筛选,选拔出优秀人员组建学校专职教师队伍。除此之外,为了建设一支业务、科研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挑选一批具有教学科研潜力的教师,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并发挥其在各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全校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
  3.4 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办学特色
  民办高校应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将学校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上来。将学校资金向建设教学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适当倾斜,改善教师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环境。安排一定的实习场所,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根据本地区或者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部分特色专业,并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文化内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736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