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玉 杭芳

  摘要 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66-02
  2013年7月以来,凤阳县不少养鸭户从外地购进鸭苗进行饲养,品种有肉鸭、番鸭、麻鸭等,每批数量在2 000只左右,饲喂至1~2周后开始发病,出现头颈歪斜、翅腿瘫软、共济失调、腹泻等现象。鸭发病率在10%左右,每天死亡几只到几十只不等。养鸭户把病、死鸭带至凤阳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经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判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1 病原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鸭疫里默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里默氏杆菌属,G-,无芽孢,不能运动,有荚膜。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大小为0.2~0.4 μm×1.0~5.0 μm,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复杂,目前国际上已确认有21个,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我国有13个血清型。该病原抵抗力不强,在室温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多数菌株存活3~4 d;4 ℃条件下,在肉汤培养物中存活2~3周;55 ℃条件下,12~16 h细菌全部失活。生化反应不恒定,多数菌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但少数菌株对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肌醇发酵,产酸不产气[1];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不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柠檬酸盐;M.R和V-P试验阴性;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2 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感染鸭,鸡、火鸡、鹅及部分野禽也容易感染。不同品种鸭死亡率、发病率差异较大,其中番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在自然情况下,1~8周龄尤其是2~3周龄雏鸭容易感病,在污染鸭群中,死亡率、感染率分别为5%~80%、90%以上。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鸭不易感染发病,成年鸭可带菌而不显临床症状[2-3]。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明显,如育雏舍鸭养殖密度过大,管理不完善,卫生状况、空气湿度、空气质量不合格。另外,由于饲料搭配不合理,饲料配方中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较低,饲养中出现的各种外界应激等均会促使该病的发生。该病主要经皮肤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地面育雏也可因垫料粗硬、潮湿使雏鸭脚掌损伤而引起感染[4-5]。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多发。
  3 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潜伏1~3 d甚至1周,但最急性病例常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急性病例病鸭嗜睡,精神沉郁,共济失调,缩颈,嘴拱地,行动迟缓,没有食欲或食欲废绝。鼻孔、两眼周围出现分泌物,粪便稀薄,黄绿色或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摇头、痉挛、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6]。病程1~2 d。而4~7周龄的雏鸭,病程1周以上,呈急性或慢性经过,表现为食欲减少,精神沉郁,肢软卧地,呈犬坐姿势,共济失调,有摇头、痉挛症状,呈仰卧姿态,部分鸭只头颈歪斜,转圈,后退行走,病鸭消瘦,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广泛性的纤维素性炎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最明显的是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渗出液、黄色絮状物[7]。肝脏表面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有时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表面有纤维素性薄膜。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肿胀出现在跗关节、胫跖关节,关节液增多[8-10]。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病鸭常出现脑膜血管及脑实质充血、脑膜炎等神经症状。
  5 实验室诊断
  5.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脑、心包液或肝脏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见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5.2 细菌的分离鉴定
  无菌取脑、心包液或肝脏等病变组织,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或胰酶大豆琼脂平板,放在37 ℃条件下5%~10%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4 h,可见直径1.0~1.5 mm、表面光滑、稍突起的圆形露珠样小菌落。取典型菌落以标准阳性血清做玻片凝集实验或荧光抗体染色进行鉴定。
  5.3 荧光抗体法检查
  无菌取肝、脾或脑组织触片,丙酮固定,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进行检测,可见组织触片中的菌体周边荧光着染,中央稍暗。细菌呈散在分布或成簇排列。
  6 防治措施
  6.1 疫苗接种
  我国已研制出油佐剂灭活菌苗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3~10日龄注射1次即可。由于该菌血清型较多,所以制苗时最好针对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制成自家灭活菌苗。
  6.2 药物防治
  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如氟苯尼考、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噻呋、林可霉素、喹诺酮类或磺胺二甲嘧啶等药物进行防治,能够有效控制病鸭的发病与死亡[11-12]。由于鸭疫巴氏杆菌易出现抗药性,为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并防止其产生抗药性,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交替用药。
  6.3 加强饲养管理
  卫生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因此,应避免饲养密度过大,注意通风和防寒,使用柔软干燥的垫料,并勤换垫料。每周带鸭消毒2次,注意不要用刺激味太大的消毒药[13]。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出栏后彻底消毒,并空舍2~4周。发病鸭场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消除传染源,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
  7 结语
  7.1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大肠杆菌病、鸭衣原体病极为相似,所以应注意与大肠杆菌病、鸭衣原体病相区别。   7.1.1 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相似,大肠杆菌病出现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大肠杆菌病剖检时有特殊臭味,病鸭肝脏、心脏表面常附着干酪样渗出物,不易剥离,颜色较重,肝脏肿大呈铜绿色。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肝脏、心脏表面附着较薄的渗出物,颜色较淡,一般较湿润。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有神经症状,而大肠杆菌病没有。鸭疫里默氏菌在普通琼脂与麦康凯琼脂不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不溶血。而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为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7.1.2 与鸭衣原体病的鉴别诊断。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理变化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病变相似。鸭衣原体病粪便呈黄绿色水样,气味恶臭,而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常排白色黏稠样粪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表现头颈震颤、歪斜等,而鸭衣原体病不表现神经症状。
  7.2 药物选择
  对凤阳县发病的养鸭户,采集病料,进行分离培养,并做了药敏试验,发现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高敏,林可霉素、丁胺卡那中敏,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不敏感。建议养殖户使用氟苯尼考,经回访大多养殖户的病鸭病情都得到控制。
  8 参考文献
  [1] 李生涛.禽病防治[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84-86.
  [2] 杨慧芳.养禽与禽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11-314.
  [3] 张长锋,罗科财.水禽世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41-249.
  [4] 徐大为,符华林.中国家禽[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32-144.
  [5] 张大丙,郑献进,曲丰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中国家禽,2005(6):46-49,52.
  [6] 邓治邦,朱深海,杨丽君,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3):67-69.
  [7] 俞吉杰.硫酸头孢喹肟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效药动学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8] 郑腾,李昂,陈枝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现状及进展[J].中国家禽,2002(21):43-45.
  [9] 李秀丽,王英珍,任卫科,等.天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天津农业科学,2008(6):9-11.
  [10] 张大丙,郭玉璞.北京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4):21-24.
  [11] 廖永洪,艾地云,罗青平,等.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湖北畜牧兽医,2007(10):20-21.
  [12] 魏秀丽,张兴晓,姜世金,等.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9(6):721-725.
  [13] 张大丙,郭玉璞.北京地区鸭病毒性肝炎与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情况与防制现状[J].中国兽医杂志,1993(12):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449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