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竹节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定康

  摘要 介绍竹节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史、危害情况,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竹节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竹节虫;形态特征;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17-01
  竹节虫属昆虫纲竹节虫目害虫,由于食性杂,近年来在陕西安康部分县区暴发成灾,是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体绿色或褐色,形态细长与竹节难以分辨,极善于伪装,给预防和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安康市汉阴县通过采取加强预测预报、提高营林抚育管理措施、人工扑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竹节虫的暴发危害。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 cm,杆状,有翅或无翅,体光滑,背面显凸,下口式,复眼小,卵形或球形,眼间具1对前倾的角刺。3对足较长,前股节中脊端部具1~2个小齿,腹部细长或扁宽、8节、环节相似,腹外脊中部处有3~5齿。触角丝状、多节,前胸短、背板扁平,中、后胸长,后胸与第1腹节紧密相连,腹端3节屋脊状,臀节较宽,后缘亚平截中央具小,凹口,肛上板小,腹瓣舟形,端较钝,短于腹端,尾须1节短小[1]。
  2 生活习性
  竹节虫为不完全变态,咀嚼式口器。多为杂食性,喜食壳斗科、蔷薇科、桑科、豆科等植物。据观察,竹节虫不仅为害板栗、核桃、桃李等经济树种,也为害玉米、豆类等农作物,是农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幼龄虫喜欢食嫩叶,随着龄期的增长逐渐向树上部转移。竹节虫遇到外界干扰或惊吓后会出现假死现象,然后继续取食或转移到其他树取食。若虫在不利自然条件下或受到人为、天敌攻击会断肢,不久能长出新肢,表现很强的断肢再生能力。雄虫较活泼,昼夜活动,一般夜间取食多,两性或孤雌生殖。
  3 生活史
  竹节虫在安康市1年发生1代,以卵生在杂草、枯枝落叶中越冬。若虫于翌春3月下旬孵化,4月上旬为孵化盛期,4月中旬开始啃食树叶危害,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成虫危害期,7月为危害盛期,7月下旬产卵至9月下旬结束,成熟一粒产一粒,每个成虫产卵约30粒,卵为扁平状不规则椭圆形,四周双白线,表面不光滑,黑色。雌虫产卵10 d后死亡,雄虫于8月初开始死亡[2-3]。
  4 竹节虫危害区情况
  2012年6月,安康市汉阴县铁佛寺镇李庄村16组、东沟村1组相继发生竹节虫危害,危害森林面积2 hm2、农作物1 hm2,林地内虫口密度达到50条/m2,农田中的虫口密度达到20条/m2,危害较为严重,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虫灾将很快传播。
  竹节虫暴发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李庄村和东沟村2011年有少量竹节虫危害,加之2011年冬属于暖冬,没有大的冰雪霜冻危害,2012春没有倒春寒发生,越冬虫卵没有受到损伤,使虫口密度大量增加。二是2012年春夏以来,干旱少雨,气温高,为虫害暴发创造了条件。三是虫害危害地林分整齐,林地和农地相连,一旦虫害暴发可迅速传播。
  危害地地形地貌和危害树种、农作物情况:危害区海拔高度为600~900 m,林地的坡度大部分在35°以上且悬崖峭壁多,沟壑纵横。农地的坡度大,土壤瘠薄,土地分散。经调查,竹节虫喜食软阔,基本上不择树种,但喜食的乔木有栎类、合欢、核桃、板栗等,灌木有火棘、马桑等,藤本有葛滕、青藤等。危害最为严重的时候,不仅叶片全部吃光,甚至连叶柄都不留下。针叶树种松、杉、柏基本不受危害。易受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豆类、薯类等,蔬菜中的茄子、辣椒、西红柿等,水稻很少受危害。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加强预测预报
  因其具有间隙性暴发特点,应在危害地四周村组建立多个预测预报点,落实专人定期预测预报,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便及时防治。
  5.2 搞好营林措施
  一是应多营造针阔混交林,可规避虫灾蔓延速度,二是在冬季对发生区林地及四周应合理抚育,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进行集中烧毁,烧死越冬卵和破坏卵的越冬环境,减少虫口基数[4]。
  5.3 人工扑杀
  利用人工振落虫害树枝或利用傍晚成虫大量下树时进行集中采收烧毁或喷药杀灭。
  5.4 生物防治
  一是饲养蚂蚁、蜘蛛、螨类、鸟类等天敌捕食若虫或成虫;二是在危害区施放白僵菌让其感染死亡,可起到长期有效的控制作用。
  5.5 化学防治
  胃毒剂和触杀剂都可杀灭竹节虫,在4月上旬或5月中旬喷药或熏烟防治竹节虫若虫效果好。
  5.5.1 有机磷农药防治。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1 000倍液、40%甲胺磷乳油500~1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0~1 000倍液等用高压或机动喷雾器喷药防治。
  5.5.2 菊酯类农药防治。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0~1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500~1 000倍液等喷药防治。
  5.5.3 灭幼脲类农药防治。用25%灭幼脲悬浮剂和25%阿维菌素混合后对水500~1 000倍喷药防治,使用前务必将瓶下部沉淀摇起,混匀后再使用。
  5.5.4 熏烟防治。用苦烟乳油和柴油按1∶1比例混合制成烟剂或使用阿维菌素烟剂在危害区四周和中间多处分别燃放,可有效杀灭竹节虫。
  6 参考文献
  [1] 陈树椿.竹节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J].生物学通报,1999(9):11-13.
  [2] 裴智能,张建华,刘传洲.当阳市竹节虫的发生现状及其防治方法[J].湖北林业科技,2010(5):73-74.
  [3] 田宗伟,舒云登,谭文赤,等.竹节虫防治情况初报[J].防护林科技,2006(z1):78-79.
  [4] 徐进.中国竹节虫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3):25-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733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