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高潮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历年发生的轨道交通事故,总结了轨道交通在运营期间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为提高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 事故案例 安全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各种由机动车引发的城市道路拥堵、环境、安全等问题逐日凸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逐渐被人们重视、接纳,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进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中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对于提高轨道交通安全系数,防止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对城市轨道交通在火灾、爆炸、列车相撞/脱轨、踩踏、乘客坠落站台等方面发生的事故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依据表1所统计的部分重大交通轨道交通事故,绘制地铁事故原因分布图,见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火灾事故是威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事故量占轨道交通发生事故总量的29%左右,且伤亡较大。
  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措施和手段
  3.1 高度重视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外部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人员、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社会环境构成了事故发生的因素,这些因素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其中,社会环境属于外部因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开放性强,社会环境造成的安全事故很难预防,具有较强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预知性。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恐怖袭击日益增多,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有可能引发各类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阶段充分考虑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需要。安全管理应当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应当根据远期客流预测情况,预留充足的站内空间,避免大客流聚集风险;应当设计预留车站间的联络通道、紧急救援专用通道和逃生通道,方便开展救援和人员疏散。列车和车站设施建设应当使用阻燃或非易燃材料,防止火灾蔓延和产生有毒气体,并配备完善的消防系统和自发光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3.3 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题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配备安检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电话、紧急停车装置、应急广播、应急照明设备、乘客疏散向导设备和各类消防器材等。并且应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安全运营提供充分保障。
  3.4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乘客安全乘车知识的宣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涉及轨道维护、列车驾驶、机电设备管理、调度、站务等多个岗位,这些岗位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极强,必须加强这些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驾驶员、调度员和车站综控员等关键岗位,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此外,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教育,引导乘客遵守安全乘车规定,增加乘客的安全知识,并强化乘客的自救意识。
  3.5 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为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事故的应对能力,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职责,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并实施定期应急演练制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针对不同的事故,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尽量大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结束语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城市轨道的安全性是其运营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本文在统计分析以往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措施。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理,钟茂华,邓云峰.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3,25-29
  [2]施毓风,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28
  [3]顾燏鲁,黄景宇,王金霞.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32
  [4] 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
  [5] Machismo, H. State of the road tunnel safety technology in Japan.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02, 17{2):145-152
  [6]毛儒.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7,4: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938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