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森林油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中华

  摘要:据调查,重庆市万州区2013年林木有害生物发生35万亩,其中发生面积占9.5万亩。油松毛虫危害造成损失较大。因此,探讨油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极为重要。
  关键词:油松毛虫;发生与防治
  油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范围广,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樟子松、赤松、黑松。油松毛虫对松树危害极大,特别是在3龄幼虫以后,进入暴食阶段,重者全林松针蚕食殆尽,枝干光秃秃的,俗称“无烟的森林火灾”,严重影响到林木的光合作用,使树势严重衰弱,导致钻蛀性虫及病害大量发生,严重威胁树体的生长和生存。
  1 油松毛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23-32毫米,翅展57-83毫米,触角栉齿状;雄虫体长21-28毫米,翅展45-63毫米,触角羽毛状,体色棕色、褐色等,变化也较大。
  一般前翅花纹清晰,中横线内侧和齿状外横线内侧有1条颜色稍淡的线纹,颇象双虫线;雄虫外缘斑列内侧有淡色的斑纹。
  中室白斑小而明显。一般后翅中间呈现深色弧形斑纹较明显,缘毛有灰白色、灰褐色,翅反面有1条深色弧形带,后翅更为明显。
  卵:椭圆形,初产时色泽较浅,精孔端淡绿色,另一端红褐色,卵化前呈紫红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4-74毫米,灰黑色,体侧有长毛,花斑较明显,额区中央有一块状深褐色。
  各节纵带上白斑不明显,每节前方由纵带向下有斜斑伸向腹面,腹面棕黄色,每节上有黑色斑纹,两侧密被灰白色绒毛。
  蛹:栗棕色,体表密被黄色短毛,尾端有黄褐色钩状毛;雌蛹长25-31毫米,雄蛹长20-26毫米。
  2 油松毛虫生物学特性
  一年一代,以4、5龄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缝、根际周围的杂草或土隙裂缝处。
  次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危害,6月中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羽化后当晚即进行交尾产卵,有向周围茂密林分迁飞产卵的习性,卵成堆产于树冠上部一年生的松针上,每雌虫产卵234628,幼虫于8月初孵化,12龄幼虫有群集,吐丝下垂的习性。最先取食卵堆周围松针的边缘,使针叶枯萎卷缩,形成枯萎针丛。
  3 油松毛虫防治方法
  3.1 加强测报
  根据历年松毛虫发生情况和环境条件,分析成灾原因,确定成灾的范围。
  以常灾区为防治重点,定期进行经常的虫情调查,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3.2 林业防治
  加强营林管理,治标治本相结合。
  大面积松纯林往往是松毛虫灾害的潜在基础,结合低效林改造营造混交林、适地适树、选育抗虫树种,采取封山育林、及时抚育等措施,改善林分理化环境,从而提高林木生长力和抗虫性能。
  3.3 物理和人工防治
  (1)物理方法防治松毛虫可应用灯光诱杀成虫:在林外开阔地段设灯,采用白炽灯或200W自镇高压诱虫灯、直流黑光灯等多灯种配合,可以起压低松毛虫种群的辅助作用。
  灯诱可作为监测松毛虫虫情的有效工具。
  (2)人工防治采用人工方法直接捕虫(摘卵块、捕虫、采蛹等),可在幼林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还可以利用幼虫假死性,3龄后于树下铺张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幼虫集中深埋销毁。
  3.4 生物防治
  (1)在温度24度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时对幼虫可喷洒含孢子数1-2亿/毫升白僵菌;
  (2)喷洒森得保粉剂;
  (3)保护天敌,可保护林中益鸟和林中挂放人工鸟巢,招引益鸟,抑制松毛虫发生。
  3.5 化学防治
  在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的地方,对幼虫可喷洒3%花虫敌粉剂、3%一六0五粉剂、80%敌敌畏800-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液。
  参考文献
  [1] 施大钧;森林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724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