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茶风古韵传千世 灵岩茗茶润四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绪强

  5月的灵岩有机茶园,茶韵悠悠,茶香袅袅。远看高山低陵,茶园层层叠叠,近看小桥流水,茶叶郁郁葱葱。在白云和青山脚下,提一个藤编茶篮,穿行在碧油油的茶树丛中,仔细挑选茶叶嫩芽,小心摘下放进竹篮,看着鲜嫩的茶叶渐渐铺满篮底,连四周清新的空气中都带着淡淡的茶香。
  为了这份茶韵茶香,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庆国奋斗了15年。
  茶因禅兴
  引领北方饮茶之风
  “焚香且上五花殿,煮茗更临双鹤泉。”济南市郊灵岩寺千佛殿外西侧这一明朝碑刻,不经意间告诉我们,焚香礼佛,取泉烹茶,实在是当年灵岩寺僧侣们修行的日常功课。
  其实,在灵岩寺,禅与茶的故事可以找到更久远的渊源。
  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灵岩寺作为北方茶文化祖庭的地位由此奠定。
  据研究,灵岩寺茶叶种植始于晚唐时期,灵岩寺内碑刻:“身在净土上方界,闲观野鸟鸣幽谷,顿觉超俗话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文中提到的“新茶”即为灵岩寺周边种植的茶树。
  曾经盛极一时的灵岩寺种茶之风,后因北方气候寒冷,战乱等原因,规模日减,直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据调查,在1999年之前,济南境内没有一棵茶树。
  南茶北引
  再续灵岩千年茶史
  董庆国出身于茶叶经营世家,长期的耳濡目染间,他深深地爱上了茶以及茶文化,一个大胆的梦想也在他的心中渐渐形成。
  “贩茶卖茶虽然赚钱,但都是卖别人的茶,不过瘾,如果能够实现种茶、制茶、卖茶一条龙,那多带劲。”谈起最初的梦想,董庆国依然双目增光。他要让茶叶在长清这片土地破土发芽,茁壮成长,改写济南“饮茶不产茶”的历史,使“灵岩茶”再续前缘。
  “在地质史上,长清东南山区属泰山隆起的西北翼,岩层基底为太古界花岗岩,花岗岩上为震旦系变质岩,这种岩层为地质年代深海沉积岩,岩理清晰,石质细腻,矿物质沉淀丰富。经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矿泉水勘察鉴定中心监测,长清地下水富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属于不可多得的优质水源。”董庆国对记者说:“公司茶园的所在地万德镇马套村,群山围绕,林海葱茏,北接灵岩寺,南邻桃花峪,山水相映,环境优雅。其生态之完好、环境之优美,这种得天独厚的隽美山水赐予了灵岩茶与生俱来的独特品质。”
  梦想付诸现实,却是步步艰辛……
  没有现成的农田搞试验,他就开荒地进行土壤改造;没有水电,他就自己打井装变压器;没有经验技术,他就查阅书籍聘请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的张丽霞博士、安徽农业大学的詹罗九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都曾亲临他的茶园进行指导,并给予他极大的鼓励。
  经过4年的反复试种,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2003年7月,董庆国终于培育出济南市第一片40亩地的有机茶园,并开业投产,恢复了济南中断千余年的种茶史。
  扎根长清
  打造特色品牌基地
  灵岩茶园选址泰山北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且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茶叶生长。经常到立泰山茶庄买茶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喝茶就是要喝健康,灵岩茶之所以受欢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有机产品。”
  据了解,立泰山公司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运作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开拓市场,协会、合作社在全区范围内发展茶农,向茶农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化生产新格局。
  在有机茶种植上,立泰山公司也有一套严格细致的种植标准,整个基地的所有茶园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所有环节都要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程进行。按照规定,肥料必须施用有机肥(农家自产肥料、沼液等),除草要用人工,清除病虫害只能使用物理方式。
  为防止茶农在茶叶生长过程违规使用农药,立泰山公司与茶农签订了有机生产协议,并引进国内先进的农残检测设备,不定期抽检鲜叶的农药残留情况,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目前,灵岩茶已通过中国有机产品和QS食品安全质量认证。
  辛勤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灵岩有机茶先后荣获 “济南市名牌农产品”、“最受欢迎的济南品牌农产品”、“山东大众放心茶”、“山东人最喜爱的茶叶品牌”等荣誉称号,并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享有“趵突泉水甲天下,泉城更有灵岩茶”的美誉。
  当记者在茶园采访时,恰巧碰到了在济南做服装生意的李先生,他特意开车70多公里赶到立泰山有机茶园。“春节前到杭州出差,给当地的朋友带了两提灵岩茶,事后感觉有些班门弄斧,人家杭州可是‘中国茶都’。”但是令李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前杭州朋友打来电话,点名再要灵岩茶。“我个人对茶叶没有研究,但就凭这一点,灵岩茶肯定不错。”
  “鉴于灵岩茶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计划近期内新发展7000亩优质生态茶园,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产量达到10万斤,产值达到1亿元。”谈起未来,董庆国充满了信心。
  精益求精
  谋求色香味形质兼美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茶生津,以茶会友,以茶雅志,以茶立德,茶叶不仅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所需,更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所求。灵岩有机茶在确保茶叶质量的同时,不断在茶叶的形体、口味、色相上下工夫。
  据立泰山公司质检部郝经理介绍,在茶叶鲜叶的选择上,公司采用严格的等级收购制度。采茶时间一定要在早上,并且鲜叶表面不能带有水珠和杂物,鲜叶的长短大小、老嫩必须均匀一致。此外,为确保采摘的鲜叶不受二次损伤,茶农要使用公司统一制作的采茶工具。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立泰山公司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炒茶、制茶工艺。生产出的灵岩绿茶“外形直,色泽翠,香气浓,滋味醇,汤色亮”,灵岩红茶则具有“形似菊,相如兰,味若莲”的独特品质,被业界赞为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茶韵禅风贯古今,灵山秀水净凡尘。灵岩有机茶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品茶爱好者的喜爱与推崇。
  农田变茶园
  铺就山区农民致富路
  “一亩茶十亩园,每天都到茶园去捡钱,一个芽头3毛钱”,“一年种两年采,三年收回成本来”,“家有二亩园,年收三万元”……这是当地老百姓对立泰山公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形象概括。
  “自从在董庆国经理的带领下改种茶叶之后,我们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亩茶十亩田,一点都不假。”说起种茶增收,茶农兰俊忠深有体会,去年他种植的20亩茶园纯收入达20多万元,今年茶园进入全盛期,收入有望再创新高。
  2006年4月,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董庆国牵头成立了济南市长清茶叶协会,通过科普引导、科技指导、科学发展,对广大的茶农进行规范化的操作管理,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此基础上,2007年12月,立泰山公司组织成立长清区富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提高茶叶种植面积和标准化程度。
  据统计,茶园进入全盛期后,种茶收入是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收入的10倍以上。目前,立泰山公司已发展茶园3000多亩,带领200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以茶兴农”、“以茶富民”在灵岩茶特色品牌示范基地得到了真真切切的体现。
  扩大规模
  建多功能现代茶业企业
  在董庆国的眼里,茶园不仅仅意味着让农民增收,更是一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决心和信念。
  当初,魏庄村40亩茶园的培育成功,标志着“济南饮茶不产茶”历史的结束,证明了茶叶可以在长清大地扎根生芽。更为重要的是,它让董庆国找到了实现看似飘渺梦想的现实途径,他的信心更足了。
  随后,灵岩寺120亩茶园试种成功,使“灵岩茶”找到了文化的落脚点,同时验证了他的种茶理论与实践可移植、可推广,证明了茶叶可以在长清大地发展壮大。但另一个现实又摆在了面前,灵岩寺周边土地紧张水源缺乏,茶叶种植成本太高。
  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实地考察,董庆国几乎跑遍了长清的山山水水。结合各地的土地指标、酸碱程度和风土人情,董庆国最终把目标圈定在泰山北麓的万德镇南部山区。并在马套村成功流转土地400余亩,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立泰山灵岩茶基地,开启了济南有机茶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找到了“灵岩茶”文化与实体的完美归宿。
  2011年5月,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一集种植、推广、加工、销售、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茶企业,将长清茶产业助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灵岩有机茶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在董庆国看来还远远不够,他梦想中的茶叶帝国才刚刚开始。下一步,灵岩茶特色品牌示范基地在确保种植面积1万亩的前提下,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为载体,发展成为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领跑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581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