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蕈蚊科,别名韭蛆、黄脚蕈蚊,除主要危害韭菜外,还可危害大蒜、茼蒿、白菜、萝卜、瓜类、芹菜等多种作物。以幼虫群集于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危害,引起幼茎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近年来受栽培条件及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危害趋于严重,常造成局部性的灾害,给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科学指导蔬菜生产,帮助菜农增收,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
  
  成虫是一种黑色小蚊子,体长2.0~5.5mm,黑褐色,头小,复眼相接,触角丝状,有微毛。前翅前缘脉及亚前缘脉较粗,足细长,褐色。腹部细长,雄蚊腹部末端具1对铗状抱握器。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近孵化时一端有黑点。幼虫体细长,头漆黑色有光泽,体白色,无足。蛹为裸蛹,初期黄白色,后转黄褐色,羽化前呈灰黑色。
  
  2 生活习性
  
  韭菜迟眼蕈蚊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韭菜周围3~4cm表土层以休眠方式越冬。成虫善飞行,喜在阴湿弱光环境下活动,以上午9~11时最为活跃,为交尾盛时,下午4时至夜间栖息于韭田土缝中,不活动。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后1~2天将卵产在韭株周围土缝内或土块下,大多成堆产,每雌可产卵100~300粒。幼虫孵出后,为害韭株叶鞘基部和鳞茎的地上部分,而后蛀入地下部分,在鳞茎内为害。老熟幼虫将要化蛹时逐渐向地表活动,多在近土表1~2cm处化蛹,少数在根茎内化蛹。
  
  3 发生规律
  
  3.1 危害高峰期
  韭菜迟眼蕈蚊繁殖速度快,25~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由于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期极不整齐,使后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江西南昌1年发生多代,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旬~5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
  
  3.2 发生条件
  3.2.1 雨水因素直接影响着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程度。雨日过多或过于干旱,田间危害轻。在江西南昌,4~5月雨水少,田间危害重。6月份持续雨日较多,7月~8月上旬干旱明显,均不利于其发生。8月中旬~10月下旬,田间湿度适宜,发生重。
  3.2.2 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土壤湿度及质地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湿度是韭菜迟眼蕈蚊孵化和成虫羽化的重要因素,3~4cm土层的含水量以15%~24%最为适宜,土壤过湿或过于均不利于其孵化和羽化。一般黏土比沙壤土发生量小,土壤板结的地块成虫羽化率明显降低。连作地发生重,实行水旱轮作的田块发生轻。
  3.2.3 地膜覆盖栽培为害加重。冬季韭菜多采用地膜覆盖,田问越冬幼虫成活率较高,甚至造成部分幼虫无越冬现象,继续繁殖为害。另外还可导致越冬世代发生期不整齐,给后一世代的防治增加困难。
  
  4 防治方法
  
  4.1 栽培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栽培优良品种,如北京大白根、汉中冬韭、嘉兴白根等。
  
  4.2 栽培无虫种苗和药剂蘸苗
  在韭菜移栽时,选择无虫鳞茎或药剂蘸苗的方式进行杀虫,降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将韭苗鳞茎在50%辛硫磷1000倍液中浸1~2分钟,然后用喷雾器将药液喷洒在植沟内再进行移栽。
  
  4.3 合理施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苗期每10~15天施1次10%~20%腐熟人粪尿,至株高40em,667m2可施腐熟人畜粪+o.25%尿素液或复合肥10~15kg,以后根据长势适当增加施肥量。
  
  4.4 科学灌溉
  
  适当灌水保持土壤湿度。苗期结合追肥7~10天灌水1次。立秋后,每月灌水1次,若久雨不停,需清沟排渍。
  
  4.5 药剂防治
  4.5.1 施药杀成虫。抓住成虫羽化盛期,喷洒75%灭蝇胺5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可有效的杀灭成虫,于上午9~1 1时施药效果最好。隔5~7天1次,连喷2―3次。
  4.5.2 施药杀幼虫。在幼虫危害盛期,浇灌0.5%藜芦碱醇液或1.1%苦参碱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50%辛硫磷800倍液,667m2灌250L。也可用5%辛硫磷2kg,掺些细土撒在韭根处,再覆些土,或用50%辛硫磷800倍液与Bt乳剂400倍液混后灌根,均可起得明显的防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42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