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蜜蜂蜂螨的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蜂螨是养蜂生产上的重要寄生螨害,在蜂群中发现30种螨类,其中绝大多数对蜜蜂没有危害。对蜜蜂造成危害的主要有雅氏瓦螨(又名亚洲螨,简称大蜂螨)和亮热厉螨(简称小蜂螨)。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较为严重。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幼虫在产生眼睛色素时如被2~3只大蜂螨寄生,体重将减少15~20%,大蜂螨吸食蜜蜂体液,可使蜜蜂每2小时减轻体重0.1~0.2%,飞行能力也降低。如在幼蜂羽化后1~10天寄生大蜂螨,蜜蜂的寿命减短50%。此外,被大蜂螨危害的蜜蜂,由于身体被刺穿伤口,很容易造成蜜蜂麻痹病病毒的侵入,感染麻痹病。蜜蜂被大蜂螨寄生后,经常扭动身体,企图摆脱,结果造成蜜蜂精疲力尽,虚脱死亡。正在发育的蜂群,因蜂螨的寄生,蜂群群势减弱。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的幼虫或蛹出现死亡。巢房封盖不规则,死亡的幼虫,无一定形状,幼虫腐烂;但不粘巢房,易清除。死蛹头部伸出,幼蜂不能羽化出房。也可在工蜂、雄蜂幼虫及蛹体上见到寄生的大蜂螨。若在秋季繁殖适龄越冬蜂时期之前不及时治螨,蜂群就不能安全越冬,造成严重损失。小蜂螨对蜂群的危害较大蜂螨更为严重,它主要寄生在封盖子脾内危害幼虫和蛹,很少寄生于蜂体,受小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幼虫死亡或发育到蛹期死广,出现“白头蛹”。有时虽能化蛹,幼蜂仍可出房,但翅膀残缺,在蜂箱前场地上爬行。蜂群群势迅速削弱,甚至造成蜂群死亡,蜂场覆灭。掌握蜂螨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蜂螨对蜜蜂造成的危害。
  
  一、大蜂螨
  
  1、发生规律:大蜂螨的消长与蜂群群势、气温、蜜源及蜂王产卵时间均有较密切的关系。蜂螨一年可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和猖獗期。春季蜂群弱,蜂螨的增殖比蜂群增殖速度快,猖獗期一般发生在6月份。春季蜂群强,椴树蜜结束群势下降,螨的寄生率相对提高,猖獗期多发生在8月或9月。猖獗期严重时会造成群势大减或全群覆灭。
  
  2、预防方法:利用大蜂螨喜欢雄蜂房的特性,制造特殊的雄蜂巢础,诱使蜂王产雄蜂卵,孵化为雄蜂幼虫,待蜂螨向雄蜂房聚集后抽出烧毁,可使蜂螨减少20~30%。
  
  3、药物治疗
  (1)速杀螨: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对蜜蜂安全。试验测定表明,致死浓度为205ppm,对蜂螨的毒性较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4小时内蜂螨全部被击落,杀螨效果达100%,蜂群防治,使用浓度为0.1%,即每个安瓿0.5毫升加水500毫升稀释,在非采蜜期,蜜蜂回巢后,喷洒蜂体,斜喷至蜂体有细雾滴为宜。隔日用药1次,一般两次即可。如不彻底,隔1周后可再用药1次。
  (2)敌螨一号:为非脒类杀螨新药。对蜜蜂安全,致死浓度为218.6ppm。对大蜂螨毒性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杀螨效果达100%。在蜂群中使用浓度为0.125%,即每个安瓿0.5毫升药物加水400毫升稀释,于傍晚均匀喷洒蜂体,每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次,杀螨效果可达100%。该药不仅可以杀死蜂体上的螨,而且可以杀死巢房内的蜂螨。
  (3)杀螨剂使用马扑立克(氟胺氰菊酯),用法为将马扑立克乳油吸附于木质或塑料载体上,悬挂于蜂箱中。用量为1~2片/箱次,3周为1个疗程,最后一次施药距取蜜时间不少于1个月。采蜜期禁用。
  (4)氟胺苯氰菊酯:悬挂于蜂群内,每群2条,6周为1个疗程,采蜜期禁用。
  (5)甲酸溶液(甲酸7ml与乙酸3m1),用于治疗蜂螨,无蜂时使用,临用前将二者混合,在22~C以上气温下,密闭熏蒸5~6小时,每10ml在标准箱内熏蒸7-8张无蜂封盖子脾。
  
  二、小蜂螨
  
  1、发生规律,小蜂螨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在北方秋末冬初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无幼虫和蛹时,寄生率急剧下降。在黑龙江省不能越冬,一是南繁蜂群回到北方,传到北方当地蜂群。二是有当地野生昆虫的小蜂螨传染给蜂群,染上小蜂螨。
  
  2、预防方法:根据小蜂螨在蜂体上仅活1~2天,不能吸食成蜂体血淋巴,而在蛹体上最多也只能存活10天的生物特性,采取幽闭蜂王9天,打开封盖幼虫房并将幼虫从巢脾内全部摇出,即可达到防治小蜂螨的目的。
  
  3、药物防治:除了螨扑、速杀螨和敌螨一号外,升华硫对小蜂螨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时,抖落封盖子脾上的蜜蜂,然后用纱布包着升华硫粉,均匀涂抹于封盖子脾的表面。每隔7~9天1次,连续2~3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51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