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新军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创新思想,把准方向,突出主体
  作为知识本身,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更新。近几年,试题中紧密联系实际的蔬菜问题、行路问题、储蓄问题、探究性问题的引入,都需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解答的题目,就是数学知识更新的充分重要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的教育目标要有固有的“解答型”向“能力型”转变,不仅授之“鱼”更要授予“渔”,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
  三、创新课堂,创设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人发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积极讨论、积极发现。当学生的发现不够完善条理时,教师也要表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及所持的依据或者说明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完善。使学生明确其错的原因,修正思想,加以改正。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喜悦,才会感到教师的作用,才会有利于今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
  2.创设探究环境,培养参与意识
  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建立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四、改革教育的评价体制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一考定终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评价体制,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卷面成绩,还应有实践操作动手、动口等成绩,更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真正确保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五、创新教学方法
  要实施素质教育,课堂上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充满情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可采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还可以通过一问一答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决定着教学效果,让学生参与预习自学、参与问答、参与讨论表演、参与动手制作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