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焕开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把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一、整合目标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都指向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这个统一体而单独优先发展。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自身树立强烈的三维目标意识,从备课到上课,从教法选择到课堂活动,始终保持目标整合意识,以此指导教者言行,贯穿教学始终。改变以孤立的“知识点”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要以“单元”为基础,以未来发展为目的设计教学目标。灵活地利用课堂内外有意义的情节,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身边的资源,组织数学活动,引起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转变教与学方式,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传授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会学”。科学合理地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认真落实每一个活动设计。重方法掌握,实现过程目标;重引导参与,实现学生发展。坚持不断,长期积累,确保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二、活用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工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1.加工教材
  教师要根据教学设想对教材提供的情境进行创造性地改进和加工,让教学更适合学生。这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丰富教材
  教师要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教材被拓展了,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开发教材
  教师要大胆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重新设计。创设学生熟悉情景,不仅减少了学生语言障碍,能激发学生观察思考描述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形象展示“合起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
  三、创设情境
  新教材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
  1.用活教材中现成的情景
  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理念。但教材毕竟是静态的,需要通过教师变活,吸引学生,激发思维,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教材外的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从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先让学生玩积木,孩子们非常兴奋。然后让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看、摸、比、想、搭等一系列操作,清楚地认识到了物体形状的不同。
  3.恰当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太多太杂,也会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思维疲乏,降低思维质量。这需要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
  四、巧设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的生命。数学教学中,要巧妙设计问题,善于利用问题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点燃其智慧火花,有效地学习。
  1.提问导入新课
  通常,新课导入时要提出问题。巧妙的问题引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数学行为,或观察,或思考,或操作,或讨论,开始新知的探究活动。
  2.提问突出重点
  在重点处提问能诱发学生深入全面地探索新知,理清知识脉络,把握知识核心,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3.提问突破难点
  难点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比较困难的地点。在难点处提问,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并集中精力攻克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提问打破平谈
  当教学平谈无奇,枯燥无味时,学生精神涣散,思维疲乏。此时教师要提出新、奇、趣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兴趣大增,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积极投入数学活动中。
  五、交流互动
  数学教学中,学生不经历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知识。这就需要交流互动,不断生成。
  1.开展小组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师生都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容易引发互动。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及时鼓励,可以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展示成果,引导评讲,创造交流的机会,锻炼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
  2.选择生活素材
  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其与新旧知识的联系。近于生活的素材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
  3.师生互动评价
  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引出学生心中话,让师生交流碰撞出绚烂的火花,有效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形成交流互动的生成式课堂,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六、捕捉意外
  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难免有预设之外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变,不拘泥于教学预设,敢于临时调控,不失时机地落实长远目标。
  1.抓住意外
  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尊重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他们的需求,把握好契机,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将意外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促其发展。
  2.正视“错误”
  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司空见惯。有时的错误本身富有研究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充分暴露思维,修正错误,消除疑惑,正确构建新知。
  3.巧用差异
  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其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不尽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要“听其言,观其行”,善于捕捉学生感悟、见解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不同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分清优劣、扬长避短。
  小学数学教学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把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人。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中国教育报,2007.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小学数学教师,2003.
  [3]盛大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4]李庆民.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