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批评也要讲究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黎明

  【摘要】教师批评学生,是出于爱护,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心理很强烈,不但不接受批评,而且还自暴自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对症下药。
  【关键词】批评施言语言
  
  一、教师批评学生的三点艺术
  
   1.要因人施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选择适当语言。比如对小学生,要考虑到他的接受能力,应尽量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将一些大道理用浅显通俗、饶有趣味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对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也用儿童语,自然是不伦不类的。就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其个性心理不同,有的学生内向较敏感,有的学生外向较粗心大意,教师对他们施教的语言也应有所不同。
  2.要因事施言。要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恰当地选择和组织话语。如班上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老师不能不明事由,劈头盖脸地进行批评,而应该首先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使其认识到,即使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迟到是不对的。教师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进行教育,学生才能心悦诚服。
  3.要因时施言。要抓住引发学生思想转变的时机,见机而言,因势利导,以求事半功倍之效。教育时机一般有三种情况:问题爆发之前,即苗头期;问题冲突之中,即高潮期;问题发生之后,即尾声期。教师要善抓苗头,往往苗头期是理想的教育时机。教师在苗头期内,与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谈话,层层递进,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如:孙老师发现班上一名男生有早恋苗头,连续找他谈了三次话。第一次在充分肯定其长处的前提下让他自己谈优缺点,该男生回避了敏感问题。几天后的第二次谈话中,孙老师明确表明了早恋不好的观点,征询男生的意见,并问:“你觉得咱们班有早恋的同学吗?”对老师的探查,该男生用模糊的语言回答:“不知道,可能有吧,也可能没有吧。”第三次谈话孙老师则开门见山:“今天就想谈谈你的事。”直截了当地了解其交朋友的情况并针对性地正面说理。男生在老师许诺保密的前提下,从头到尾地讲述了其交朋友的经过,并接受了孙老师的“让感情冷冻一下”“应广泛地与同学们交往”的建议。这位男生感谢老师的信任和理解,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学习上。
  教师要教育学生,使学生心服口服,有时也可采用循循善诱的攻心战术来引导他,使学生在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这样学生就能谦虚接受批评了。
  
  二、提高学生学会说话的技巧
  
  自从开展素质教育后,孙老师便开始改变自己以前的教学模式,因为他觉得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重压下,都变得有点傻傻的,似乎连话都不会说了。
  不会“说话”,并不是指一些学生有什么生理缺陷,而是他们根本不懂得说话的技巧,不能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准确地说出来。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培养综合能力的学科,听、说、读、写缺一不可。不会说话,又怎能学好语文呢?
  教师不见得个个都心甘情愿作抹杀学生天性的“刽子手”啊!于是,孙老师从最贴近学生童心处起步,和他们一起侃侃红得发紫的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问她们最喜欢剧中的哪位演员,是赵本山、小沈阳还是丫蛋?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从他们身上,是否得到过启示?如果拍续集,同学们希望大结局怎样?对于这问题,同学们丝毫没有拘束感,畅所欲言,就连平时从不举手发言的同学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
  通过这次尝试,孙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说话方面很有潜力,只是需要时间慢慢挖掘。故而,语文课也有了常规训练――“每日一诗。”除了机械地读读背背之外,每一位同学还要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简历和诗歌大意。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掌握一些古诗和古文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同学们了解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是古诗中的“之乎者”却使得学生们都成了遇到了兵的秀才。于是,不得不改变策略,在“每日一诗”的基础上,又有了“三分钟说话”。要求自己先写一段内容或者从报刊、杂志上找出一段自己偏爱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要一味地背诵。说完后,再请几位同学给他评分,提建议。同学们慢慢摸索,尝试。渐渐地,演讲者绘声绘色,评讲者思路清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有的学生已从要他说成了他要说,而且还有板有眼,有两位学生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
  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便是帮助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单一模式,使他们真正地学会说话,以便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