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娜 谭立章 包晓安 吕洪炜

  摘要: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势态,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益的探索,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 就业
  
  近年来,研究创新思维、讨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探讨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高等院校正是通过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来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良性循环。随着知识经济日渐成为主导经济形态,我国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当前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尤其是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都不适应新的形势、新时代的需要。怎样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校企合作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我国高校的教学历来都是重理论教育轻实践,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的比重大,实践课比重小。从课程体系结构来看,公共基础课程所占课时数偏多,专业选修课程科目和学时偏少,而且大多数专业课程多是“满堂灌”式的讲解,缺乏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倾向于记忆知识和解决现有问题,缺少发现问题和探索思维能力,缺乏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企业实践、模拟教学等方面明显不足,这影响了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环境的理解,学生短期也很难获得实践操作本领,学生就难以形成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对于如何培养开创型、创新性人才没有很成熟的教学方案给予引导,导致毕业生到企业中不能快速适应环境要求并实现业务创新。校企合作是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好方式。
  二、走进社会实际需求,促进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把学校融入市场圈之中。传统的知识观、教育观和学习观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学没有摆脱课堂、教师的束缚,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新。许多高校只是把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作为口号,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其主动性也不强。通过校企合作过程,能将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最新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到学校教学中,很好地弥补了教材的单一性和时效性不足的缺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互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是学生创新活动得以发展的保障。虽然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但是这项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参与和指导,否则就不可能会有真正成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高校虽然在创新方面安排有专业的指导教师,但大多数只是走形式,真正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够进行指导的却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的质量。有些学生虽然有想法,但由于受自身的知识水平、客观条件等限制,因而也无法实现。如果加强校企合作互动,增加学生到企业实践、生产实习、做毕业设计或是企业专家直接到学校进行授课机会,把学生的培养纳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氛围及环境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
  四、科研项目合作,开放教师科研项目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培养模式,是多年来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发展最成熟的校企合作形式。联合培养人才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依托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实体,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目前这种合作方式比较适合我校硕士生培养和优秀本科生培养,如能将这些方式得到合理有效地应用,将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立足实践,注重原始创新,积极参与,激励创新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团队精神,磨练意志品质。我们通过鼓励教师把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科协及开放实验室的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通过发挥指导教师人生阅历、科研经验优势,在思想上加以启发,科研规律上加以把握,科研方法上加以指导,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很多合作形式停留在表面,虎头蛇尾,合作时间不长,还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来推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最大的问题是这种“合作”主要依赖于企业领导人和校方的觉悟和明智,而不是依靠政策和机制来推动。应不断探索创新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同时注意兼顾企业的利益,以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这既是这一合作模式的生存之道,也应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前提和归宿。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合作成功的保证。合作双方必须以诚相待,相互信任、尊重,互谅互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寻找合作伙伴时,要慎重,找那些素质高、有相当高的管理水平、懂法制、讲信誉、能同甘共苦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校企合作应有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应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双方应以此为切人点,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结果是双方共同得益。
  六、结束语
  面对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种高层次、开放式、以学生为主体并具有前瞻陛的教育,对推动社会进步,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如何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和努力。高校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对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孝红,崔文国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2]张朝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3]邓建高,王敏.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4]徐洪珍,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
  [5]朱爱胜.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