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的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的技法、材料、图像来源进行解析,阐释了波普艺术中的平面性、复制性与挪用手段的运用,探讨了波普艺术是从大众生活中汲取图像资源,使艺术品与生活的距离更近一步。
  关键词:波普艺术 平面性 复制性
  
  波普艺术对后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电脑的发明、网络的建立,新的宇宙论以及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波普艺术形成的大背景,而达达的反叛思想则是波普思想的源泉之一。马塞尔・杜桑打破了艺术独创性的神话,他对个人创作的观点,认为在创作完成后任何类似的行为都将黯然,失去挑战意义,而波普艺术发现了其中暗含的肯定因素,利用杜桑对于艺术与物的关系的反叛,使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与艺术结合了起来。波普艺术重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冷漠外表,对物质的推崇代替了达达对艺术与物的放弃。一种完全有别于现代艺术史上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诞生了,它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物质欲望,如此紧密地与消费社会的生活景观贴近。如此平庸化、平面化、无深度、复制性和媚俗,这正是速食主义文化的恰当表现。
  安迪・沃霍尔代表着最为极端与颠覆的波普表现形式,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业艺术家,他的生活实际就是波普艺术本身。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创作于1962年,尺寸为208cm×145cm。这幅作品属于较大尺幅的丝网印刷作品,画面所呈现出的平面性、复制性,以及对梦露广告形象的挪用,都反映了波普艺术的基本特征与创作方式。
  
  一、平面性
  沃霍尔没有大量地使用拼贴技法,但是在其作品中非常强调画面的平面性。对于丙烯颜料的运用也是这种平面性形成的原因之一。丙烯颜料干得很快,质地细腻,很适合处理大面积的平涂颜色。《玛丽莲双连画》中丝网印刷的颜料使用的就是丙烯颜料。这种平面性的处理方式更符合广告牌式的大众流行语言。不同于传统的绘画的情绪表达或是审美需求,没有画面的笔触与肌理,没有和谐的色彩与真实的环境,在波普艺术中形象被平面展示出来,没有内涵、没有崇高,只有封闭的空间、艳丽的颜色、可消费的物品。这种平面反对形式的深度,使形象平庸化,呈现出一种商品式的画法。
  二、复制性
  机器化大生产、物的复制性使波普艺术家们敏锐地发现生活所带来的图像价值。他们去除了绘画的神圣性,媚俗成为其技巧的理念。“沃霍尔喜欢机械性的重复,并且希望自己成为机器,‘我认为每个人都相似,那就太棒了。’”①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恰恰体现了商品社会的复制性,并不仅仅因为它是用丝网印刷的结果,不断复制对象的过程以并列的方式加以展现,这些艺术品包含着波普艺术对物品态度的变化,物品是可以复制的,玛丽莲的形象在复制中变得符号化。
  复制性也是当代艺术的一大修辞策略。波普不仅把商品变成了艺术,也使艺术品可以成为商业的行为,具有批量生产的功能,客体物的价值地位不断上升了。《玛丽莲双连画》不仅复制了梦露的形象,同样保留了处理方式上的差别。报纸的黑白图片与电视和摄影的彩色图片处理方式并置于一体,黑白与彩色的交错诠释了人物状态的微妙差别,同时也让人对光鲜与萧条有一种感性上的对比,隐含了某些对流行文化光鲜外表下的真实状态的隐喻,只是复制是不完全同样的元素的排列,因此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不同元素的组合与集结。沃霍尔“利用重复与琐碎将每件事减低到毫无价值”②。
  究竟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的不同凡响,引人入胜?笔者认为,这就是大众媒体带给世界的变化。物质世界的高度发展改变了生活,物化的生活带来了物化的艺术,而这种变化正是波普艺术家思考的。复制性是商品批量生产的特征,也是媒体特征之一,同样也是相片、版画的性能之一,安迪・沃霍尔把这种复制性推到了极致。当梦露的头像不断被重复排列时,她不再是一个人的代表,而成为了一个符号化的标志,这里的梦露与可口可乐广告牌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大众媒体所做的,把任何生活中的事物符号化。战争、政治、人的生活都可变为图像,成为符号被不断地解读与欣赏。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带来的虚拟图像、虚拟的故事充斥着生活,真实变得无法分辨。波普艺术是第一个把这种虚拟化的、生活的大众化形象放置于绘画中,它有别于其他现代艺术的强烈的个人化和反叛性。从波普艺术开始提示了世界物质化、虚拟化、信息化的到来,无论以拼贴的形式、装置的形式、丝网复制还是综合媒介,波普的风格并不在于手段的运用,而在于表现内容,在于体现时代的特征。
  
  三、挪用性
  挪用在波普艺术中首先被运用。从杂志上借用美女图像、政治图像、漫画书里的各种形象是波普艺术家的惯用手法。沃霍尔这幅作品中的梦露形象来自于基恩・科曼1953年的名为《尼亚加拉》的电影广告照片。这幅照片其实与真实的梦露没什么关系。这幅照片被安迪・沃霍尔转印到作品中后失去了原本的广告含义,也不再有电影海报的实用价值,玛丽莲・梦露变成了商品消费符号被加以利用,改变了原来的明星身份,而变成了明星符号的代言人。
  波普艺术以这种方式使艺术不再和消费文化疏离,在后现代艺术中对通俗文化的敌意被直接挪用取代。波普的影响力就像时尚所具备的对新颖、身份与地位的追求,不仅在架上艺术中,在文学上、电影上、服装设计领域、建筑界,波普风都是一股潮流。波普的诞生及其形式与内涵的延伸搅乱了视觉秩序和叙事结构,这正是后现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如果艺术就是消费社会的极物性呈现,那么它不如消费社会本身更具有说服力,它并没有解决到底还需不需要艺术的问题。波普艺术对于后现代艺术只是个开端。
  注释:
  ①②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M].范迪安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847.
  参考文献:
  [1]英国昆腾出版公司.西方美术大师绘画技法[M].诸迪,鲁燕生,于冰等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2]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上下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0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