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实践活动应把握好两个“突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华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一门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诞生了。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土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同时它也为师生平等对话创造了一片天空,为学生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指导。下面就谈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应如何把握这两个“突出”,搭建好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突出学生“人”的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注重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
  2,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只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3 学生可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自主地选择活动伙伴和指导教师、确定活动的程序。从具体的课题或活动主题的选择、任务的确定,到内容的落实和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当课程能够真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学习时,他们就会学得更好,并变得更热爱学习。
  
  二、突出教师“导”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它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传授的模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参与社会服务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小组的指导老师,通过几个学期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导”尤为重要,它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也促成大多数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1 变“策划”为“参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基本方式的学科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教师在每个活动的开始就要转变教师角色意识,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在活动的开题阶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动作”,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进行汇报总结、成果展示……这些看来似乎只能在大学的校园内出现的活动形式,忽然间要出现在我们小学的校园内,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起先许多老师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小学生搞这样的课题研究,行吗?”是啊,以前我们的老师总喜欢走在前面,牵着学生的手,小心翼翼地带领学生向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幕前“策划者”变为幕后“参谋者”,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一旁给学生当“参谋”,给孩子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让活动可以顺利开展。虽然有的活动最终不是学生自己亲手“策划”的,但是从学生的后续活动的“策划’,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自信,看到了学生那被埋没亟待挖掘的潜能。
  2 变“挑刺”为“赞赏”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求教师们要睁大赞赏的眼睛,去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应大加赞赏,从而激起学生的自信,继而把自信转化为行动,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再创造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如:在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走向大自然,孩子们有的用照相机拍摄春天美丽的景色;有的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春天;有的做春天的小诗:有的编春天的歌……然后在校园的一角席地而坐,把自己的所拍的相片、所绘的画、所写的诗和所编的歌向同学们展示。虽然他们的作品是幼稚的,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值得赞赏和提倡的。于是我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大大的夸奖了一番。这表扬就是对他们付出的努力做最大的肯定,也是对他们能力的最高赞赏,无疑在他们的百倍信心中增加了催化剂。
  3 变“老师”为“学生”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出乎意料的才能,有许多才干都超过了老师。因此。就要求教师们要放下老师的“架子”,甘愿做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身份,反而能更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和展示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任。如:在开展《身边的水果》这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阶段,有一节课是“畅想未来的水果”。其实作为教师,我自己的心中也没有底,可是可爱的孩子们由于平时课外读物看得比较多,富有想像力,他们有了各种奇特的妙想,在课上畅所欲言,使“未来的水果”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作为教师我不得不为孩子们喝彩,为他们的奇思妙想而折服,他们真真切切成了我的“小老师”。
  4 变“包办代替”为“后勤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指导教师只能对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能包揽学生的工作。在指导学生的活动中,指导教师做得更多的应是“后勤服务”工作。比如帮孩子们贴贴照片,帮他们打印一些资料……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充分展示自我,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而教师在综合实践开放的情境中,应走进学生的心灵,彼此接纳、真正起到“导”的作用,用教师的心灵去感动学生的心灵,用教师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让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们师生平等对话的起点,在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盛开师生平等对话之花吧!
  
  (责任编辑:邹开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604.htm